摘要:这两天,网络上有个热点话题 —— 大风。据说,周六和周日的大风,风力有可能达到十级以上。天气预报早早便发布了大风预警,一些地方公告暂停交通运输,还有些地方计划停课或提前放学,以此应对大风天气。
这两天,网络上有个热点话题 —— 大风。据说,周六和周日的大风,风力有可能达到十级以上。天气预报早早便发布了大风预警,一些地方公告暂停交通运输,还有些地方计划停课或提前放学,以此应对大风天气。
既然风成了热点,那我也来蹭蹭热度,聊聊古诗词中的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入选小学教材的诗,也可看作一首谜语诗,诗歌是谜面,题目是谜底。前两句从 “风” 的季节功能着笔:秋风能使万木凋零,春风却能让百花绽放;后两句则描绘 “风” 所到之处呈现的不同景象:风过江面,便掀起滔滔波浪;吹入竹林,只见竹竿齐刷刷倾斜。
一年四季都有风,只是风势各有不同。风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自然也是古诗词中的常客。几年前,在一个大风天,我曾和学生一起玩以 “风” 为关键词的飞花令。
鉴于这两天大风将至,本文就专门讲讲古诗词中的大风或狂风。
从地域上看,大风、狂风常出现在边塞或海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李颀《古从军行》
边塞的狂风一旦刮起,草木折断,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天地为之变色。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李白《横江词》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苏轼《有美堂暴雨》
狂风掀起的巨浪如山,仿佛能劈开石壁;遥远的天边,疾风裹挟着乌云,将海水吹得直立起来。
从季节方面来说,大风多发生在秋季或冬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陆游《大风登城书雨》
“怒号” 是模拟风声,“卷” 字写出风的肆虐。“不可当” “人马僵”,凸显大风的凛冽刺骨。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句虽未直接写风,但 “边声” 中隐含着风的呼啸,与号角声、马嘶声等交织,营造出塞外秋风的苍凉之感。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这四句虽未直接提及 “风”,却通过多重意象的组合,营造出秋风肃杀的战场氛围,与 “风” 存在隐性关联。
当然,提及大风,很多人定会想到下面这首《大风歌》。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不过,在想起这首诗的同时,我希望大家也能想到另一首诗。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却不知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在惊涛骇浪中出生入死的危险与艰辛。
在此倡议大家,周六周日提前在家储备些吃喝,尽量少点外卖,让送餐的外卖小哥少跑几单,这样他们就能少一份风险,多一分安全保障。(别跟我讲不点外卖小哥就挣不到钱的道理,这个道理我懂,但安全至上,生命第一。等风停了,大家再多下几单,奉献爱心也不迟。)
来源:程力侯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