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9年庚款停付,因美国经济大萧条及中国抗议不平等条约,美国暂停支付庚款。清华基金运作,截至1929年,清华基金本金约1,000万美元(含前期结余及投资收益),仍以利息资助留学生至1949年。资助模式:1930年起,清华基金资助范围扩大至非庚款项目,包括理工
庚款留学生计划延续阶段背景:
1929年庚款停付,因美国经济大萧条及中国抗议不平等条约,美国暂停支付庚款。清华基金运作,截至1929年,清华基金本金约1,000万美元(含前期结余及投资收益),仍以利息资助留学生至1949年。资助模式:1930年起,清华基金资助范围扩大至非庚款项目,包括理工科公费生、抗战时期专项奖学金等,留学生出国不单单是去往美国,其它西方国家也有。
本文介绍延续阶段(1929-1949年)的,也希望大家把知道的其他先辈留言在评论区,让更多人知道。喜欢的朋友,辛苦您们关注一下,多多支持,谢谢!
钱老和毛主席
籍贯:浙江杭州,留学: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1936)、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1939,师从冯·卡门)
1935年以清华公费生资格赴美,由清华基金资助,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参与主导祖国的国防建设。钱老的伟大和贡献无需多言。
中国航天之父:1956年创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领导“两弹一星”工程,主持东风系列导弹、长征火箭研制。工程控制论奠基:1954年著《工程控制论》,奠定自动化理论基础。
钱三强(1913-1992)
钱三强先生
籍贯:浙江湖州,留学: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核物理博士,1940)
贡献:中国原子能科学奠基,1948年归国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领导铀同位素分离研究。两弹一星核心,1955年参与苏联援建反应堆谈判,为核武器研制奠定基础。
钱伟长(1912-2010)
钱伟长先生
籍贯:江苏无锡,留学: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博士,1942)
1939年以清华基金“西南联大专项”资助赴加。
贡献:中国力学与应用数学奠基人,1946年提出“钱伟长方程”,解决板壳内禀统一理论难题。教育革新,1952年创建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培养首批工程力学人才。
王大珩(1915-2011)
王大珩先生与夫人在主席故居合影
籍贯:江苏吴县,留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光学博士,1942)
1938年以清华基金“抗战科技专项”资助赴英。
贡献:中国光学之父,1952年创建长春光机所,研制中国首台电子显微镜(1958年)。“两弹一星”光学系统,1964年为原子弹试验设计高速摄影机,精确记录爆炸过程。
赵忠尧(1902-1998)
赵忠尧先生
籍贯:浙江诸暨,留学: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1930,师从密立根)
贡献:中国核物理开拓者,1930年发现正电子湮灭现象(早于安德森,但因论文延迟发表未获诺奖)。加速器研制:1955年主持建成中国首台质子静电加速器(700 keV)。
彭桓武(1915-2007)
彭桓武先生
籍贯:湖北麻城,留学: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1941,师从马克斯·玻恩)
贡献:核反应堆理论先驱,1947年提出“中子扩散方程改进模型”,用于中国首座实验堆设计。
氢弹理论突破:1960年代主导“于敏-彭桓武模型”,突破热核材料燃烧难题。
郭永怀(1909-1968)
郭永怀先生解答研究生提问
籍贯:山东荣成,留学: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硕士,1941)、加州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博士,1945,师从冯·卡门)
1940年获清华基金“抗战科技专项奖学金”。
贡献:核武器空气动力学突破,1963年解决原子弹内爆动力学难题,确保首次核试验成功(1964)。高速空气动力学奠基,1958年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激波管实验室。
黄纬禄(1916-2011)
黄纬禄先生
籍贯:安徽芜湖,留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无线电硕士,1945)
贡献: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奠基人,1956年设计“东风-1”导弹惯性制导系统,实现首次全程试射(1960)。潜射导弹突破,1982年领导“巨浪-1”水下发射成功,技术方案沿用至今。
王淦昌(1907-1998)
王淦昌先生
籍贯:江苏常熟,留学:柏林大学(核物理博士,1934,师从迈特纳)
1930年考取清华公费生
贡献:中微子探测方案提出者,1941年发表《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国际学界称“王淦昌-艾伦实验”。两弹一星核心,1961年领导原子弹爆轰试验,验证内爆法可行性。
陈能宽(1923-2016)
陈能宽先生(右二)在实验室
籍贯:湖南慈利,留学:耶鲁大学(金属物理学博士,1947)
1943年考取清华公费生
贡献:原子弹金属物理突破,1962年解决铀部件冷加工难题,确保核材料加工精度。爆轰物理实验,1963年领导“17号工地”实验,验证内爆法可行性。
张光斗(1912-2013)
张光斗先生年轻照
籍贯:江苏常熟,留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水利工程硕士,1937)、哈佛大学(工程力学硕士,1945)
1934年考取清华公费生后赴美,由清华基金资助。
贡献: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先驱,1958年主持设计密云水库,首创“宽缝重力坝”技术。三峡工程论证,1980年代提出“分期开发、蓄清排浑”方案,解决泥沙淤积难题。
张维(1913-2001)
张维先生
籍贯:北京,留学:柏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博士,1938)
贡献:中国工程力学奠基人,1946年创立清华大学力学系,编写首部中文《弹性力学》教材(1947)。武汉长江大桥顾问,1955年提出“薄壳结构优化方案”,节省钢材15%。
侯祥麟(1912-2008)
侯祥麟先生青年照
籍贯:广东汕头,留学: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1945)
1939年以清华基金“西南联大专项”资助赴美。
贡献:中国石油化工奠基人,1956年主持兰州炼油厂设计。催化裂化技术突破,1965年研发“小球硅铝催化剂”,使汽油收率提高20%。
金善宝(1895-1997)
金善宝先生
籍贯:浙江诸暨,留学:康奈尔大学(农学硕士,1932)
1930年获清华基金农科专项资助。
贡献:中国小麦育种之父,1942年育成“中大2419”抗锈病小麦,推广至全国,增产30%。农业教育,1952年创建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制定首部全国作物育种课程大纲。
唐敖庆(1915-2008)
唐敖庆先生
籍贯:江苏宜兴,留学:哥伦比亚大学(量子化学博士,1949)
1940年考取清华公费生。
贡献:中国量子化学开创者,1952年提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比福井谦之早7年。高等教育改革,1956年主持制定全国首份《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费孝通(1910-2005)
费孝通先生
籍贯:江苏吴江,留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人类学博士,1938,师从马林诺夫斯基)
贡献:中国社会学田野调查开创者,1939年著《江村经济》,首次用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国乡村。民族识别工程,1950年代主导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确立56个民族分类框架。
季羡林(1911-2009)
季羡林先生
籍贯:山东临清,留学:哥廷根大学(梵文博士,1941)
贡献:印度学与佛学研究权威,1944年校勘《大唐西域记》,还原玄奘西行路线。文化遗产保护,1950年代力主敦煌文献回归,促成苏联、德国归还部分藏品。
汤飞凡(1897-1958)
汤飞凡先生
籍贯:湖南醴陵,留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博士,1935)
贡献:沙眼病原体发现者,1955年分离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终结国际学界争论。抗战疫苗生产,1944年在昆明建立青霉素实验厂,年产疫苗20万支供应前线。
童第周(1902-1979)
童第周先生
籍贯:浙江鄞县,留学:布鲁塞尔大学(生物学博士,1934)
贡献:细胞遗传学奠基人,1936年完成世界首例鱼类细胞核移植实验,比“克隆技术”早30年。海洋生物学开拓,1950年代创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导中国首轮海洋综合考察。
黄汲清(1904-1995)
黄汲清先生
籍贯:四川仁寿,留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地质学博士,1936)
1932年考取清华公费生。
贡献:陆相生油理论奠基,1943年提出“多旋回构造学说”,指导发现克拉玛依油田(1955)。地质填图标准,1950年主持编制中国首套1:300万地质图。
张香桐(1907-2007)
张香桐先生
籍贯:河北正定,留学:耶鲁大学(神经生理学博士,1946)
资助背景:1940年以清华基金“生物专项”资助赴美。
贡献:中国神经生理学奠基人,1956年发现“光强化效应”,国际学界称“张氏效应”。针刺麻醉研究,1965年揭示针刺镇痛神经机制,推动中西医结合。
罗沛霖(1913-2011)
罗沛霖先生与夫人
籍贯:天津,留学:加州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博士,1948)
1938年考取清华公费生。
贡献: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1956年主持建成北京电子管厂(774厂),生产首只国产电子管。半导体技术突破,1965年领导研制中国首块集成电路(SSI)。
严东生(1918-2016)
严东生先生
籍贯:浙江杭州,留学:伊利诺伊大学(材料学博士,1949)
1946年考取清华公费生。
贡献:高温陶瓷材料突破,1962年研制出火箭喷管用碳-石英复合材料,耐温达3000℃。人工晶体研究,1970年代领导生产出大尺寸氟化钡晶体,用于激光核聚变实验。
本文照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恰同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