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卖1500万碗姜撞奶:赵记传承破解糖水“出两广”魔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5:43 2

摘要:赵记传承这广式糖水品牌,都从广东火到东北了,现在门店数超650家,还冲进了中国糖水品牌规模榜前列。它家那“非遗手冲姜撞奶”更夸张,一年就卖了1500万碗。说实话,之前谁能想到,咱印象里只在两广街头常见的糖水,能做成全国连锁的大生意?

赵记传承这广式糖水品牌,都从广东火到东北了,现在门店数超650家,还冲进了中国糖水品牌规模榜前列。它家那“非遗手冲姜撞奶”更夸张,一年就卖了1500万碗。说实话,之前谁能想到,咱印象里只在两广街头常见的糖水,能做成全国连锁的大生意?

赵记传承不是突然火的,人家已经做了10年糖水。2015年在广东江门开了首店,早期就是主打广式传统口味。本来想,这种区域特色小吃,能在本地稳住就不错了,可它后来拿到了两次关键投资,2019年是知名投资人何伯权,2020年居然连喜茶创始人聂云宸都投了。有了资本加持,它就不再局限于广东了。

2023年之后,这品牌像是开了挂,门店数噌噌涨。去年8月底,东北首店在沈阳铁西万象汇开业,那场面,排队都成了常态,直接冲上当地热门榜。沈阳的朋友怕是最有体会,想喝口正宗广式糖水,得等好一会儿。不光沈阳,长沙、武汉、西安、乌鲁木齐这些城市,它开一家火一家,好多店都拿了大众点评区域甜品热门榜第一。

光靠扩张数量也不行,它能留住人,关键是把糖水的消费场景改了。以前咱喝糖水,大多是路边摊买了就走,可赵记传承的门店都是大店,主打堂食。店里是新中式风格,大面积木质装潢,还加了花砖、花窗这些广式元素,看着就有那味儿。更有意思的是半开放厨房,能看见师傅做糖水的过程,新鲜不新鲜一眼就知道。

菜单也下了功夫,糖水就有50多个单品,分了姜撞奶、双皮奶好几个系列,单份卖15到22块。还不算完,人家还加了小吃和主食,像秘制酱汁鸡爪、港式车仔面,网友都戏称这是“甜咸永动机”。深圳头部门店一个月能收超百万,两广以外的核心城市,头部门店也能有50万,常规门店基本保持在20到25万,这成绩在糖水圈里确实能打。

能把店开去北方,肯定得解决南北差异的问题。赵记传承摸索出的法子,还真挺实用。首先就是抓非遗,它家手冲姜撞奶的制作技艺,2022年成了江门市蓬江区区级非遗,2023年又升了市级。老实讲,现在不少中式小吃都想贴文化标签,但人家是真拿到了认证,不是随便说说。

这姜撞奶做起来也有仪式感,小黄姜去皮榨汁放碗里,现场手工冲制,还拿沙漏倒计时3分钟等凝固。年轻人就爱拍这个过程,发朋友圈一传播,名气自然就上来了。就靠这非遗姜撞奶,它在消费者心里种下了“赵记传承等于中式甜品”的印象,和那些西式蛋糕、舒芙蕾就区分开了。

现在年轻人都讲究健康,太甜的东西不爱吃。赵记传承就把传统糖水改了,双皮奶比传统做法少放了三成糖,清甜感更突出。食材也挑得严,云南高山小黄姜、广西水牛奶、新会陈皮这些,都从原产地选,品质有保证。

不光减糖,还按时节上新,春天推糯糯青团奶麻薯,有踏春的感觉;立秋就上龙吟马蹄沙这种凉补系列,顺应时令养生需求。本来觉得糖水都是老几样,容易吃腻,这么一调整,新鲜感就来了。

还有个聪明做法,就是学港式茶餐厅,搞“甜+咸”的产品结构。据说当初是顾客提意见,说全是甜的想配点咸的,无奈之下人家就加了小吃和主食。这么一改,消费场景就多了,下午茶能吃,晚餐、夜宵也能来,门店经营效率一下就提上去了。现在糖水卖得占65%到70%,小吃和主食占30%到35%,客单价大概33块。

针对南北市场,它还做了灵活调整,北方冬天冷,就主打酒酿、炖雪梨这些热饮;南方就按经典产品线来。门店选址也不一样,广东的店多在社区和学校附近,吸引亲子和老年客群;外省就侧重购物中心,年轻人多的地方。许闯说,在广州,60到80岁的顾客不少,消费频率也高;到了深圳和外省,年轻人就成了主力。

虽然现在开了650家店,但想往千店走,挑战还不少。最头疼的就是出品效率,糖水太依赖手工了。像姜撞奶,得洗姜、刮姜、榨汁、冲制,双皮奶还要分离蛋清、蒸制,步骤多。哪怕是最小的门店,起步也得4个员工,对人力配置和加盟商的品控能力要求特别高。

不过人家也有应对办法,通过强化培训、定期考核和巡店监督,帮加盟商按标准来。优秀的门店能把人工成本控制在15%以内,这在手工制作的品类里,已经算做得不错了。

还有空间成本,奶茶店20平方米就够,还能即买即走,模式轻。但糖水消费节奏慢,得有堂食环境和社交氛围,所以赵记传承的门店都在6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有180平方米,前期投入门槛就比奶茶店高。

没潜力,也不对,许闯说得挺实在,糖水有悠久历史,消费基础稳定,现在靠互联网传播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终于有机会走向全国。更何况,现在新茶饮带动下,糖水作为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中式甜品,喜欢的人越来越多。

赵记传承的目标是“走进更多城市”,还希望更多品牌一起把糖水品类做好,不是自己一家独大。如此看来,只要它能解决好手工效率和成本问题,跟着消费者需求调整,距离千店规模或许真的不远。毕竟,现在像它这样愿意在传统品类上创新的品牌,已经越来越受市场认可了。

来源:点尘看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