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心安心语》栏目,邀请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王雪超做客直播间,带来《清明特辑:与悲伤对话,寻找生命的力量》。
本期《心安心语》栏目,邀请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王雪超做客直播间,带来《清明特辑:与悲伤对话,寻找生命的力量》。
嘉宾介绍:王雪超,滨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EAP学院签约讲师。
一、如何面对悲伤、接纳思念,在悲伤中找到力量
我们人类有5种基本情绪:恐惧、快乐、愤怒、悲伤、厌恶,悲伤是我们人类基本情绪之一,是心灵的自然反应。
传统意义方面对亲人丧失时会经历五个阶段 :
1. 否认:“这不是真的。”
2. 愤怒:“为什么是我?”
3. 讨价还价:“如果当初……”
4. 抑郁:“我真的撑不住了。”
5. 接受:“我可以带着这份失去生活。”
接受不等于“忘记”,而是学会与悲伤共存。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从生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视角看待悲伤疗愈,悲伤的转化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承认与允许——我感受到你了;
阶段二:对话与聆听悲伤——你想告诉我什么?
阶段三:资源整合——你不必独自承担 ;
阶段四:意义重构——你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二、帮助走出哀伤的心理学工具
1.仪式化练习
可以写信给逝者/过去的自己,表达性写作能显著缓解抑郁和焦虑。试着写下你想说的话,不必修饰,甚至可以是愤怒、遗憾或愧疚。写完后,你可以选择象征性释放如焚信、折纸船漂流、埋藏或保存起来。
2.正念练习
与悲伤情绪共处的“5-4-3-2-1”技巧:说出5个你看到的物体;4种你听到的声音;3种你触摸到的感觉;2种你闻到的气味;1种你尝到的味道。这个练习能帮你从情绪漩涡中回到当下。
3.身体印记
用手势或身体姿势表达接纳 (如:双手从胸口缓缓向天空打开)。
终极目标:回归身心中正状态 ——悲伤仍在,但不再支配你的生活,而是成为生命力的另一种表达。
播出时间:每周五19:30—20:00
播出频道:FM95.7滨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