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没注意,身边不少原本活蹦乱跳的姐妹,突然就被查出了宫颈癌。不是吓唬人,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上升,尤其是40岁之后的女性,成为高发人群。
你可能没注意,身边不少原本活蹦乱跳的姐妹,突然就被查出了宫颈癌。不是吓唬人,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上升,尤其是40岁之后的女性,成为高发人群。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超过10万例,死亡近3万人。这可不是纸上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在门诊碰到过一个46岁的阿芳姐,三年前还在广场舞队里风生水起,精气神比年轻人还足。去年体检时查出宫颈癌中期,问她有没有不舒服,她说就是觉得腰酸小肚子坠涨,以为是更年期提前。
可等她重视起来,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她最懊悔的,是年轻时的几个生活习惯,拖着没改,结果吃了大亏。
第一个坏习惯,是不重视私处清洁,尤其经期期间。很多女性觉得洗洗就行,甚至用些香香的洗液,图个“干净”。
宫颈癌的元凶——人乳头瘤病毒(HPV),就是通过性接触和卫生习惯传播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99%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而不当的清洁方式反而容易破坏阴道的自洁功能。
第二个坏习惯,是对“那点事”过于随便。别以为四十岁就“退休”了,有研究发现,多个性伴侣、早婚早育、频繁人流等行为,都会大大增加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的流行病调查显示,宫颈癌患者中,有76%的人存在性生活史复杂或反复流产的情况。不是非要过苦行僧般的生活,而是提醒大家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再说说第三个“坑”——长期熬夜、压力山大、情绪不稳。这听起来和宫颈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免疫系统就是身体的“防火墙”,长期失眠、焦虑、情绪波动,会让这道防线千疮百孔,病毒趁虚而入。就像你天天不睡觉,门口不关,连猫都敢进家偷鱼吃。
还有一种隐形杀手,是抽烟。别看很多女性不是主力烟民,但家里有人抽,自己也跟着吸了个“二手套餐”。
研究证实,烟草中的致癌物会通过血液影响宫颈细胞的正常分裂,降低局部免疫力,增加HPV的致癌过程。而且比起肺癌,这个风险更“隐形”,因为没人会把吸烟和宫颈癌联系起来。
最让人揪心的是,很多女性明知道这些问题,却觉得离自己远着呢。“我身体这么好,怎么可能?”“我都年纪大了,还怕这个?”可身体从不讲情面,它只看你习惯好不好。你对它敷衍,它就让你吃苦头。
有人问我,宫颈癌能预防吗?当然能。它和绝大多数癌症最大的不同,就是“可筛查、可预防、可治疗”。只要定期做HPV检测和TCT检查,发现得早,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但问题是,那些最该查的人,往往最不当回事。
记得去年有个患者,检查出癌前病变,医生建议立刻做冷刀锥切,她却说:“我没不舒服,先等等。”等了半年,再查,已经进入早中期。她一边哭一边说:“早知道就听医生的。”可人生没有回放键,错过了,就难再重来。
女人过了40,就像车过了十万公里,每个零件都要细心呵护,该保养的时候别心疼,该更换的时候别犹豫。宫颈癌不是老年病,它可能就在你以为“还早呢”的年纪悄悄登门。
说到底,不是宫颈癌可怕,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有些病,就像潜伏在你生活习惯中的“定时炸弹”,你不拆,它早晚响。与其等它爆,不如现在就把它拆了。别等有一天,医生也无能为力,你才后悔当初的“没关系”。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2. 世界卫生组织《HPV与宫颈癌防控指南》
3.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年第8期《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4.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华人女性HPV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报告》
来源:中医孙晓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