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背了多年的大挎包是何人缝制?他为何在战争时从不离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04:51 2

摘要:不过,这答案来之十分不易,说起来可真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听罢总是让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光阴已过百载,当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言壮志也有了明确的答案。

不过,这答案来之十分不易,说起来可真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听罢总是让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那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的威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便是对这答案以及追寻答案的英雄们致以的最高敬意。

就像花岗岩一样的坚硬,这些英雄们的功勋也一样的不可磨灭。

毛泽东,也就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他无疑是这伟大功勋的领军人物。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愧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不过,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我们在各种书影音中早已耳熟能详,为了得到更全面的了解,他的感情生活也很值得一究。

毛泽东的大挎包

《墨子》中写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历代君王的治国良策,毛泽东很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将节约二字深刻贯彻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并且用一生来践行这个准则。

湖南省韶山冲,这是一个被青山环抱的宜人之地,一百多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地方,诞育出了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物。

虽然伟人早已故去,但是韶山冲依旧是人们最常前往拜访的红色圣地。

因为通过观瞻坐落在其中的毛泽东纪念馆,我们得以身临其境般了解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中的文物和资料多达六万件,书画作品也有上千幅,真可谓浩如烟海。

不过,要说最令人难忘和感动的,还要数毛泽东生前所使用过的一系列物品。

比如,查阅古书时戴的旧手套、看书保暖用的热水袋、会见外宾时用的假衣领和假袖口、指挥三大战役时所穿的灰色衣裤……

从这众多展出的珍贵遗物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或笃学不倦或不拘小节的动人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件遗物声名远播。

其一是一套米黄色的睡衣,细细数一数,这件衣服上竟然有七十三个补丁,但是毛泽东穿了它将近二十年。

其二是一双皮拖鞋,同样陪伴了毛泽东将近二十年,外面的棕色皮层早已掉光,鞋面上打得白色补丁也变成了灰色,已经到了无法再修的地步。

好歹是一个堂堂的国家领导人,但是毛泽东一点儿都不在乎身份,还将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不令我们敬仰呢?

-斯人已去物犹在,件件精神薄九霄。

-

这是中新社提给纪念馆的一句话,确实名副其实。

不过,除了上述存在于世的物品,还有许多东西在久经混乱中遗失了。

据说毛泽东曾经有一个大挎包,他非常珍视,背了很多年,甚至在枪林弹雨中也不曾丢弃。

当然,这只是据说,之前并无史可考可证,直到毛泽东的一个外孙女孔东梅写了一本名为《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的书,这个大挎包存在的真实性才算水落石出。

原来,这个大挎包是贺子珍缝制的。

我们都知道,贺子珍是毛泽东实际上的第二任妻子,为中国革命挥洒了无数的鲜血和汗水。

因为当年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所以毛泽东与贺子珍成婚时可谓是简朴的不能再简朴了。

两人没有举办仪式,全部的家当只有背包里的几身衣服,于是,那个大挎包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贺子珍用了整整十二个日夜才缝制而成,虽然用的只是江西农村特产的蓝色土布,但是其中的巧思特别多,她甚至还专门设计了用来放置-文房四宝-的大小口袋。

这其中的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她对毛泽东的一腔爱意,尽管平常的工作已经十分繁忙,但贺子珍还是拼命挤出来了一点时间做这个多用挎包,终于,在成婚之前完工了。

成婚那天,贺子珍将这个挎包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也明白这个挎包的用心之处,非常高兴。

后来,这个爱的礼物成了毛泽东必不可少的办公用具,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都背在身上。

毛泽东对这个挎包如此珍惜的原因,除了他本身就勤俭节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贺子珍。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毛泽东与贺子珍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才能让毛泽东如此爱护这个大挎包呢?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相识相知

毛泽东与贺子珍从认识到恋爱到结婚,这其间有一个-大功臣-袁文才。

其实在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前,井冈山上就已经有游击队伍在革命了,他们的领导人正是袁文才和王佐。

而贺子珍的家乡离井冈山不远,她从小便听闻井冈山的大名,非常崇拜他们这些为穷人谋生存的英雄。

于是,在1927年,也就是她18岁的时候,前往井冈山投奔了袁文才,因为能力出色,她很快便得到了袁文才的重用。

同年10月,贺子珍还在茅坪避难,而毛泽东这时也率领工农革命军转移到了茅坪。

袁文才得信后,率部在村口迎接毛泽东,贺子珍当时就站在袁文才身后。

毛泽东和袁文才握过手后,看到了干练又明媚的贺子珍,他略带疑惑地向贺子珍伸出手,问道:-你是?-

袁文才又赶紧向毛泽东介绍说:-她叫贺子珍,是永新县委的妇女部长,才满18岁呢。

-

毛泽东闻言,风趣地调侃道:-看不出来啊,我还以为是哪位首领的‘千金’呢,想不到是党内同志啊。

-

就这样,毛泽东和贺子珍算是正式认识了。

其实,袁文才最开始还有些信不过毛泽东,于是,他将备受他信任的贺子珍调往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以-拴住-毛泽东,将其长久地留在井冈山上。

贺子珍虽然身负-让毛泽东当井冈山的女婿-的重任,但彼时两人还不熟悉,贺子珍对毛泽东的感情还是晚辈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毛泽东心里也清楚一二,还有点难堪,不过本着避免破坏团结的原则,他对贺子珍完全是公事公办的态度。

那时,贺子珍负责撰写材料给毛泽东看,频繁的工作交流让两人渐渐熟捻起来。

毛泽东也发现了贺子珍身上的许多优点,比如她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对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有着相当的了解,懂得土籍话和客籍话。

恰好毛泽东要去村庄走访调查,于是,贺子珍这个-当地的百科全书-也就有了很大用武之地。

在这一同下乡的半个月里,两个人的感情也是突飞猛进地增长。

毛泽东看到贺子珍联系群众很有一套方法,对她更加欣赏了,贺子珍对毛泽东也不再是当初那种纯洁的革命友谊了,有一部分已经转变成了爱恋之情。

但是,彼时的毛泽东还有一个在长沙的革命妻子杨开慧,为了不让贺子珍越陷越深,毛泽东向贺子珍说明了他和杨开慧的情况。

结果,贺子珍听罢,更加敬佩这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伟丈夫,她爱慕着又痛苦挣扎着。

直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传来(其实尚未牺牲),因为敌人切断了井冈山的联系渠道,所以毛泽东信以为真,为此伤心难过了很长时间。

贺子珍也为杨开慧的牺牲感到悲伤,不过,她身为毛泽东的秘书,自然是以照顾毛泽东为主要任务。

在她细心的照顾和贴心的宽慰下,毛泽东渐渐走出了痛失爱妻的阴影,重振旗鼓继续战斗。

此时,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羁绊了,在工作上越来越默契的他们,在感情上也都渐渐表露出心意来。

就如此又过了大半年,眼看着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可他们谁也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这下袁文才又有些着急了。

所以,一旦有了机会,他便不顾一切地撮合两人。

1928年5月,毛泽东刚率领湘南暴动的队伍返回井冈山,贺子珍就立马冲了出来,急切地询问着毛泽东的情况。

当时还有朱德、陈毅等人在场,队伍里也有人嘀嘀咕咕地猜测贺子珍的身份。

见此情景,袁文才计上心来,故意道:-这应该是毛委员的恋人吧!-

旁边的将士们闻言,也都起哄,更有大胆的喊着问他们什么时候成婚。

贺子珍因此羞红了脸,毛泽东一时也难以招架这番热情,只好用炽热的目光看着贺子珍。

就这样,在众人的期待中,贺子珍向毛泽东微微点了点头。

5月28日,毛泽东和贺子珍结为夫妻,虽说没有举办什么特别的仪式,但是袁文才对于此事颇为上心,亲自为两人筹备了几桌酒席。

毛泽东与贺子珍夫妻档的生活正式开始了。

毛泽东与贺子珍在长征路上

锦上添花固然是好的,但是雪中送炭更显得弥足珍贵。

两人的感情之所以如此深厚,除了心意相通,还因为他们能够共患难。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军被迫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征程,贺子珍随毛泽东一道出发。

行军没多少时日,贺子珍便发现自己怀孕了,因为之前生产没有调养好身体,所以贺子珍的面色看上去不是很好。

但就算这样,她也坚决不要特殊照顾,反而主动承担起了队伍的食宿、医药等一些任务。

到达遵义后,贺子珍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儿,可无奈形势紧迫,拔营在即,她只好往襁褓里塞了四块银元,然后送给了当地人抚养。

毛泽东忙完后,赶紧赶了过来,看着贺子珍虚弱的神色,他心痛道:-子珍,让你受苦了!-

两人在长征路上相互扶持,总是时常想着对方,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实在是令人感动。

为了给贺子珍补补身子,毛泽东特意省出九块银元,让警卫员给贺子珍买些吃的。

贺子珍听到警卫员说明来意后,无论如何也不要,她觉得毛泽东是整个队伍的核心,比她更需要补养。

毛泽东知道后,也清楚贺子珍的性格,不再勉强,选了个折中的办法,他说:-那就买条鲤鱼吧,咱们可以一块吃。

-

这样一来,贺子珍才算同意了。

除了两人都想着对方,他们还有一个更加统一的信念,那就是时刻想着人民百姓。

在某一驻地时,当地的百姓们听说贺子珍产后恢复的不太乐观,于是,他们自发凑了一百多颗鸡蛋托人送到了毛泽东的住处。

毛泽东和贺子珍工作完回来后看到一大篮子鸡蛋,内心十分不安,叫来了管理员让他赶紧将鸡蛋送还给百姓。

管理员还心软地劝道:-主席,子珍同志这么弱,总吃小米粥、山药蛋怎么行呢?就留几个鸡蛋给她补补身子吧!-

贺子珍闻言,坚决说自己身体很好,不需要吃鸡蛋。

毛泽东也摇了摇头,说:-一颗也不能收啊,这里的群众缺衣少食的,我们是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怎么还能给老百姓再增加负担呢?-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我定下的章法,我和子珍更要带头执行嘛!-

看到两人坚决不收,管理员也只得将鸡蛋拿了出去,第二天一大早便还给了百姓们。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但毛泽东和贺子珍一次都没有接受,就算面对再大的困难,两人也坚决葆有着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初心和底色。

结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那不仅仅是一件不大的挎包,还是贺子珍对毛泽东感情的见证,也是毛泽东力行节俭的证明。

如今,我们已见不到用土布做成的背包了,物质资料相比于一百年前可谓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将勤俭节约刻在心底,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应该做到见贤思齐,然后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踏访圣地:毛泽东遗物参观随记

中国知网:贺子珍与毛泽东:赣闽七载夫妻情

中国知网:毛泽东和贺子珍在长征路上

举报-反馈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