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初的五十一团唐驿镇,正被粉色的杏花云绕,一路绵延着的灼灼花海,犹如热情的路标,引导着广东援疆医生谢炎烽来到了位于杏林旁的热依汗·阿不拉家中。谢炎烽怎么也想不到,跨越万里从东莞来到新疆图木舒克后的第一次入户回访,不仅升华了他的“医道”,还让他破天荒地在杏林旁
四月初的五十一团唐驿镇,正被粉色的杏花云绕,一路绵延着的灼灼花海,犹如热情的路标,引导着广东援疆医生谢炎烽来到了位于杏林旁的热依汗·阿不拉家中。谢炎烽怎么也想不到,跨越万里从东莞来到新疆图木舒克后的第一次入户回访,不仅升华了他的“医道”,还让他破天荒地在杏林旁与一位12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许下了一个美妙的师徒约定。
2025年3月3日,是热依汗·阿不拉一家无法忘却的日子。那天上午,因风湿性关节炎在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热依汗·阿不拉,恰好被巡查病房的援疆医生谢炎烽遇见。
“患者全身关节肿痛、彻夜难眠,把脉时手一搭上去,患者都会有痛感。”谢炎烽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时在病房给热依汗·阿不拉问诊时的病发状况。经过一番详细问诊,谢炎烽判断热依汗·阿不拉很有可能是因长期没有接受规范治疗,因此在服用止痛药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不适感。
“给她提了一套中医治疗的建议,患者得知我是广东来的援疆医生后当即就给予我们充分信任。”征得热依汗·阿不拉同意后,谢炎烽果断地换上了一套纯中医治疗方案,仅仅10天,热依汗·阿不拉就顺利出院。
行医20年,天天面对数十名患者的谢炎烽本以为这就是非常普通的一次诊疗经历,却不想接下来的故事将是其“医道”的又一次升华。
3月31日一大早,谢炎烽将连夜整理的复诊名单,交到助理手上,安排其通知名单上的患者次日复诊,热依汗·阿不拉就是其中之一。
“快到中午了,也不见她来复诊,于是又打了个电话催她来复诊,谁想对方回复说:一点痛都没有了,已经上了好几天班,感觉没必要来了。”谢炎烽告诉记者,听到对方的回复后,自认为见多识广的他,一时间也出现了哭笑不得的尴尬。所幸,一番耐心的解释劝导后,热依汗·阿不拉终于肯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来到医院复诊。
复诊过程很顺利,谢炎烽也不忘叮嘱热依汗·阿不拉相关注意事项。谁想,医患两者之间一番叮嘱和交流后,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话匣子。
“这次就医经历对全家人影响都很大,女儿在家哭着说以后要学医!”热依汗·阿不拉的这句话,犹如一枚落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让谢炎烽平静的内心泛起了阵阵涟漪。
“这样的病人,我治疗过很多,但热依汗·阿不拉让我最感动、印象最深刻!”谢炎烽决定去看看。
4月2日19时30分,结束了一天工作后的谢炎烽在援疆干部和当地干部的陪同下,来到了热依汗·阿不拉的家中回访。
“这也是我第一次深入到患者家里回访,收获非常大,感触特别深,甚至说对我的医道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谢炎烽认真地说。
热依汗·阿不拉一家6口,夫妻二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尤其是热依汗·阿不拉不仅要赚钱养家,还是4个子女日常生活中的主心骨。今年2月热依汗·阿不拉病发后,彻底打乱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节奏,正在上九年级的儿子阿卜杜拉·库尔班艾力为了不影响弟弟妹妹的学业,专门向学校请了一个月假,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担子,背着妈妈一路寻医。
“我的成绩没有弟弟妹妹好,力气比他们大,由我来照顾是家里的最佳方案。”在家人突遇病症的时候,16岁的阿卜杜拉·库尔班艾力成为弟弟妹妹们最为坚实可靠的臂膀,寻医路上,早点让妈妈康复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当时很害怕,不敢往下想……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谢医生。”热依汗·阿不拉眼眶里情不自禁地湿润了起来。
正当热依汗·阿不拉说得动情的时候,一家人的“开心果”——四妹祖丽阿耶·库尔班艾力放学回到了家中。12岁的小姑娘放下书包,热情地伸出双手与每位客人握手打招呼后,错把记者认成妈妈的主治医生,一把将记者带到家中外院里吐露心声。
“大哥哥,长大后我要当一名医生,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阳光开朗的祖丽阿耶·库尔班艾力给出了自己立志的理由:妈妈很美丽,病痛夺走了妈妈的美丽,是医生大哥哥让妈妈漂漂亮亮地回来了。
所幸,记者并未忘记自己的身份,用一句“你猜猜这里谁是你妈妈的主治医生”化解了小姑娘带来的尴尬。聪明的祖丽阿耶·库尔班艾力顿时破涕为笑,顶着大红脸认出了坐在妈妈对面的谢炎烽。
祖丽阿耶·库尔班艾力与记者的谈话,谢炎烽早已收入耳中。看到坐到身边来的小姑娘,心中的触动如墨染透纸般浮于言表。
“丫头,你刚刚说得很对,但是叔叔还要告诉你,成为医生,不仅是要让妈妈变漂亮回来,还要让许许多多和妈妈一样被病痛夺走美丽的人变漂亮回来。加油学习,叔叔与你约定,如果以后你学中医,叔叔一定收你做‘关门弟子’!”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谢炎烽认真地向祖丽阿耶·库尔班艾力许下了一个杏林旁的师徒约定。
入疆以来,谢炎烽一直都在寻找一个答案:作为医者,援疆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今年是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的第15个年头,先后有十余批广东援疆医生在万里之遥的南疆地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有过与谢炎烽一样的思考和找寻,只不过,日常繁重的诊疗和科研任务,束缚了他们视野的远眺,久而久之将自己圈进了“在医言医”的思维桎梏之中,从而久久寻不到答案。
杏花盛开的季节里,谢炎烽与维吾尔族小姑娘祖丽阿耶·库尔班艾力美妙的师徒约定,成为了最生动的解题注脚:只有跨出“技术输出”的单一维度,在民族交融的深层肌理中探寻,方能找寻到医疗援疆的真正坐标。
医疗援疆的本质是构建文明互鉴的纽带。广东在南疆地区十五年的医疗援疆,带来的不仅仅是前沿技术,更是在一次次查房问诊间搭建起文化交融的桥梁。就像谢炎烽亲历的故事一样,这种超越语言的文化解码,让医疗援助超越了技术帮扶的表层意义,升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洗礼。
从“组团式”医疗援疆,到“师带徒”培养和远程医疗覆盖,再到在疆首创卫生健康副校长机制……十五载春秋流转,广东援疆医生播撒的不仅是医术的种子,这些嵌刻着广东印记的医疗创新,最终都将转化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每轮广东援疆医疗队完成使命时,他们带走的是沙枣花的芬芳,留下的是永远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东莞日报记者 王子玺 三师融媒记者 黄斌)
实习编辑/田宇轩
来源:三师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