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国内通程航班业务规模大幅增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10:50 1

摘要:2025年以来,受国内经济稳健增长、春节假日增加、消费市场旺盛等因素带动,航空运输市场实现良好增长,带动国内通程航班业务规模快速增加。一季度,符合“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服务保障的国内通程航班执行18.25万组,保障通程旅客59.5

中国民航网讯:2025年以来,受国内经济稳健增长、春节假日增加、消费市场旺盛等因素带动,航空运输市场实现良好增长,带动国内通程航班业务规模快速增加。一季度,符合“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服务保障的国内通程航班执行18.25万组,保障通程旅客59.5万人,同比增长2.1倍,高标准中转服务受到旅客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全行业累计保障通程旅客已超过200万人,累计新增城市对5891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程航班正在串联起更多偏远地区机场,国内航空运输网络通达性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一季度国内通程航班业务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航空公司持续发力。近年来,随着对“干支通、全网联”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内通程航班支持政策逐渐落实落地,航空公司开展国内通程航班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目前各航司累计完成通程航班备案7.76万班,其中2025年一季度增加1.77万班,增幅达22.8%。南航表现抢眼,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国内通程航班业务,现通程航班备案量达15464组,在航空公司中排名首位,一季度保障通程旅客11.33万人次,与东航、国航排名前三。三大航以外,厦航、川航等航司排名位居前列。

二是枢纽机场带动作用突出。一季度,国内通程航班旅客运输数量同比实现了全面增长,昆明、西安、成都、大连等中转枢纽机场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昆明机场以14.64万人次排名通程旅客运输量首位,同比增长40.38%。在增速方面,长春机场、大连机场及北京首都机场一季度保障通程旅客分别达4.49万、2.76万和5.54万人次,同比增幅高达22.25倍、13.96倍和12.95倍。通程旅客中转保障数量方面,昆明、西安、北京大兴、乌鲁木齐、北京首都、武汉、厦门、成都天府、广州、兰州机场位列前十,昆明、乌鲁木齐、武汉、成都天府等“干支通、全网联”试点机场的示范作用突显。

三是国产民机融入“干支通、全网联”效果显著。国产民机运营航司在边疆地区和支线机场不断加大运力投入,加快融入“干支通、全网联”,打造“边疆快线”。一季度成都航C909机型累计飞行7222架次,运送旅客44.8万人次,在新疆、内蒙古自治区通航城市分别为26个、11个,飞机平均日利用率分别达8.1小时、9.3小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有效串联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地区支线机场。此外,国产民机已进入黑龙江省9个机场,将进一步复制推广国产民机融入“干支通、全网联”运营经验。华夏航一季度通程航班销量中国产民机执飞航段销量占比达20%。“干支通、全网联”为国产民机商业运营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是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1月,民航局清算中心会同航科院正式面向公众发布国内通程航班标识,进一步提高了国内通程航班的社会认可度和行业影响力。今年以来,南航、长龙航、华夏航及主流航空销售网络平台(OTA)已实现国内通程航班线上销售标识投放,统一通程产品对旅客展示形式。得益于通程航班线上标识发布,OTA渠道通程客票销售量增长显著,携程、去哪儿、同程旅客一季度销售通程客票7.56万、9.28万、11.75万张,环比24年四季度分别增长34.04%、64.94%、32.71%,通程产品市场影响力持续强化。南航、东航、海航等大型航空公司,华夏航、长龙航等中小航空公司也已经在官方网站或APP上线通程航班标识,全面启动市场推广工作。此外,各机场线下通程服务保障水平同步持续提升,成都天府、昆明、乌鲁木齐、大连、武汉、石家庄、鄂尔多斯、烟台、兰州、海拉尔等地机场针对通程航班设置专门线下引导标识,持续完善通程旅客引导服务,优化中转流程动线。

南航官网国内通程航班标识展示图

大连机场国内通程航班服务标识引导图(本文图片均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清算中心提供)

随着行业参与度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国内通程航班正在不断推动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服务模式创新与供需格局优化。2025年,作为“干支通、全网联”主要载体,国内通程航班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航空市场通达性和服务水平提升。未来,通程航班有望在推动航空产品优化升级、发展航旅融合、提振出行消费、扩大内需等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助力民航旅客“人享其行”,推动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民用航空局清算中心供稿)

来源:人民交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