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接力”讲述安徽红色故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10:44 1

摘要:红色教育不应是“照本宣科”,而应是“薪火相传”。从70多岁的革命老干部,到“95后”讲解员,再到面庞稚嫩的少先队员,合肥市通过“代代接力”“口口相传”,创新拓展红色基因“主流量”,让红色文化传承深入人心。

红色教育不应是“照本宣科”,而应是“薪火相传”。从70多岁的革命老干部,到“95后”讲解员,再到面庞稚嫩的少先队员,合肥市通过“代代接力”“口口相传”,创新拓展红色基因“主流量”,让红色文化传承深入人心。

成为“讲解员”是莫大荣耀

“您现在的位置是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收录在册的有名烈士就有八万多名,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4月3日上午,来自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三年级的红领巾讲解员李威廉,用清脆的嗓音为来自合肥军休四所的老干部们讲解着安徽的红色历史。当天,共有17位红领巾讲解员站在馆内的不同点位,向前来蜀山烈士陵园瞻仰祭扫的游客讲述英烈故事。

能担任红领巾讲解员,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不仅是孩子们的莫大荣耀,也在他们的幼小心田里注入了红色的力量。

8岁的李威廉和父母出门旅行,每到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定要先正一正胸前的红领巾,整一整衣冠,再行少先队礼,在心里默唱国歌。“他每次至少要带三四条红领巾出门,哪怕溅了点水、沾了点脏都要换掉,一定要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红领巾。”李威廉的父亲李锦帆说。

10岁的刘书瑜,因为担任“红领巾讲解员”而增强了自信,在去年暑假于北京举办的“星耀中华”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全国特等奖。她也因此更加热心公益事业,加入了合肥市庐阳区“雏鹰行动”公益团体,以小善举传递大爱,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和刘书瑜同班的高悦然,利用闲暇时间跟在刘书瑜后面学习演讲技巧,同时大量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电影。今年清明节前,她终于通过了选拔赛,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红领巾讲解员”。

据蜀山烈士陵园管理处介绍,自2022年开始至今,先后共6所学校参加“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共培养近400名红领巾讲解员,服务参观和祭扫群众10万人次。

让红色讲解“有血有肉”

作为这些孩子们的老师,“95后”蜀山烈士陵园讲解员张道鑫最注重的是如何让红色文化传承“有血有肉”。

“革命历史和孩子们离得太远,他们很难感同身受,但通过细节,就能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比如今天来瞻仰烈士的一位老人,胸前挂着很多勋章,这就是细节。孩子们忍不住问老人,这块勋章是因为什么而获得的?老人就会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在某场战斗中立了功。这就从说教变成了谈话,而且这番谈话是由孩子们主动发起的,他们全程都会专注倾听,了解那些久远年代发生的革命故事,这样效果就特别好。”张道鑫介绍说。

如何让孩子们在讲解英烈事迹时声情并茂,代入情绪?张道鑫教孩子们把讲稿里凡是涉及动作的词、描述状态的形容词都挑出来,把这些词应有的状态找到,作为讲解时情绪的“发力点"。"比如‘斩钉截铁’,就是很有力量的词,那么孩子们在说这个词时,一定要加重语气,来突出这种力量。”

担任讲解工作以来,张道鑫参与出版了2本红色书籍,撰写了10多万字的讲解词。在第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他获得专业组全国第二名并被授予“金牌讲解员”称号。

“一路走来,无论是馆内讲解、街头宣讲、走进校园还是参加比赛,都让我意识到红色讲解员并非是见字发声的机器,而是红色精神和英烈事迹的传播者,也是一面镜子,要将这束动人心弦的光反射出去,照亮更多的人。”这是张道鑫当时的获奖感言,也是他如何让红色文化传承“有血有肉”的最好注解。

三代人齐诵红色传承

阳光透过高大的桂花树,在长廊洒下星星点点的斑驳光影。一句清朗激昂的领诵打破静谧,一下拨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母亲大人:好久没有写信回家,劳你老人们挂念,心实不能安。老人们或者以为我忘了家罢,其实我决不,我无日不想回去看看乡里的沧桑、家庭的状况和你老母亲的平安!”

这封家书出自烈士童长荣之手,100年前从日本寄往家乡安徽枞阳。其时,童长荣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任中国共产党东京特别支部领导人之一。1934年3月,童长荣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4月3日上午,在蜀山烈士陵园内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的回廊里,来自合肥军休四所的老干部、蜀山烈士陵园讲解员、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的红领巾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齐声诵读这封烈士家书。三代人齐聚一堂,以这一独特的方式缅怀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72岁的宛志和身着挂满军功章的旧军装站在诵读队伍里,烈士家书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令他心潮澎湃。多年前,合肥军休四所成立了“星火宣讲团”,宛志和是宣讲员之一。从2001年以来,他共在“美篇”APP上创作了1000多部红色宣讲作品,其中340多篇被评为“美篇精品”。

“作为老干部,我们在宣讲红色文化的同时,要结合三个自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我对自我教育感受很深。”宛志和告诉老兵融记者,今天不同年代的人聚集在一起诵读烈士家书,对他来说就是一次特别好的教育。烈士家书里,有不能在母亲膝前侍奉的内疚,更有心怀贫苦百姓的大义,“每诵读一句,烈士的形象就饱满一分,他变得活生生起来,我们抵达了烈士的内心深处,这让我很激动。”

在场的每个人都心怀激动,在声震屋宇的诵读声中,人们听到了烽火岁月的历史回响。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