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麻城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检察官:他扎根检察事业30载,从反贪一线到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战场,从大别山脚下到天山脚下,始终以“司法为民”为坐标,用良知守护公平、用担当践行使命。他,就是麻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四检察部主任——夏天。
在麻城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检察官:他扎根检察事业30载,从反贪一线到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战场,从大别山脚下到天山脚下,始终以“司法为民”为坐标,用良知守护公平、用担当践行使命。他,就是麻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四检察部主任——夏天。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故事,感受一位老区检察官“坚守初心、不负人民”的赤诚与担当。
守土尽责:以创新破题,为民生 “筑屏障”
2023年,夏天接过第四检察部的“接力棒”。这支队伍肩负着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三大检察职能,每一项都直接连着群众的“柴米油盐”“绿水青山”。上任之初,夏天就立下目标:“要让检察权在民生领域‘跑’得更快、‘护’得更实。”
在生态保护的“战场”上,他是敢闯敢试的“开拓者”。深知麻城“依山傍水”的生态禀赋,夏天主动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建立全省首个“水生态资源保护检察官办公室”“浮桥河湿地公园生态检察官办公室”;联合市林业局打造多个 “林长+检察长”生态修复基地,800余亩新绿在曾经的破损山体上扎根,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筑起“检察防线”。面对跨省流域治理的难题,他又牵头与河南省新县检察院签订协作机制,让“一河两岸”的生态保护不再受地域限制 —— 这一创新做法,不仅让麻城市检察院在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上作典型发言,更获得省检察院王守安检察长的亲笔批示肯定。
在民生保障的“一线”上,夏天是群众的“贴心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监督的‘靶心’”,夏天常对同事说。他牵头开展燃气安全、食品药品、劳动报酬等专项监督行动,办理的“麻城市检察院诉某行政单位不履行燃气工程安全监督职责案”,因精准督促行政机关整改、守护千家万户用气安全,成功入选“两高”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成为全国检察机关的参考样本。
在数字检察的“浪潮”中,他是敢吃“螃蟹”的先行者。面对传统监督“线索难找、效率不高”的痛点,夏天联合技术部门研发 “特定行业涉罪人员从业禁止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比对,模型精准锁定7名被判刑的医疗行业人员未被注销执业资格的问题,检察机关及时制发检察建议,让“带病执业”隐患彻底消除。这一创新,为基层数字检察办案提供了可复制的“麻城经验”。
自2023年以来,夏天带领第四检察部高质效办理各类案件 300 余件,民事检察解民“家事愁”、行政检察纠“履职偏”、公益诉讼护“千万家”,三大职能如同“三驾马车” 齐头并进,为麻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力量。
万里援疆:以热血赴使命,为边疆“添光热”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24年6月,当组织发出援疆号召时,51岁的夏天没有丝毫犹豫。彼时,他的父母均年愈八旬,且体弱多病,女儿正值学业关键期,但他深知忠孝不能两全,将照顾父母和女儿的重任托付给妻子,毅然辞别家人,带着党组织和全院干警的嘱托,踏上了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师检察分院的征程。
初到五师检察分院,挑战接踵而至:近万里的距离、干燥的气候、迥异的饮食习惯,还有边疆检察工作“依法治边、法治固边”的特殊使命。但夏天没有退缩,他跟着院领导走访边防哨所、瞻仰“南泥湾精神”石碑,在“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兵团精神中,读懂了“坚守”的重量。“老区精神与兵团精神是相通的,都是‘为了人民、奉献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
在援疆工作中,夏天把“麻城经验”带到了边疆。他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将老区麻城民事行政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的成熟做法倾囊相授,指导垦区检察院办理高标准农田保护、防护林退化治理等案件,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 “守护边疆生态、保障职工利益”的坚实支撑。他还参与兵团公益诉讼案件质量交叉评查,针对五师检察系统办案中的短板,起草《检察情况通报》,从证据标准、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当地办案质效显著提升。
半年时间里,夏天负责办理、审核民事行政案件30余件,复核多起多年信访积案。面对情绪激动的信访人,他总是耐心释法说理,用“接地气”的语言化解矛盾;面对复杂案件,他常常加班到深夜,反复梳理证据、研究法律条文。这份执着与负责,赢得了五师检察干警的一致认可。在援疆工作总结会上,五师检察分院检察长将“优秀援疆干部”证书递到他手中,动情地说:“你不仅是革命老区的骄傲,更是我们五师全体干警的表率!”
严管厚爱:以匠心带队伍,为事业 “育新人”
“一支队伍能不能打硬仗,关键看‘领头雁’。”作为第四检察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夏天深知“育人”的重要性。他常说:“我不仅要自己办好案,更要带出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检察铁军。”
他把“党建”作为队伍的“根与魂”。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同频共振”,牵头制定系统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干警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创新理论;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廉政警示教育,还创新形式 —— 带着干警走进乘马岗镇红色教育基地,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结合公益诉讼“回头看”开展法律宣传,让党建活动既有“红色温度”,又有“检察实效”。
他把“业务”作为干警的“立身之本”。针对公益诉讼这一“新领域”,他始终把高质效办案作为价值追求,组织干警观摩庭审、开展案例研讨,还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让擅长沟通的干警负责争议化解,让细心严谨的干警主攻证据审查。在他的带领下,部门年轻干警快速成长,先后有3篇案例获评全国典型案例、8篇获评全省典型案例,多篇调研论文在省级以上法治期刊发表。
他更把“廉洁”作为队伍的“生命线”。夏天的父亲曾是麻城法院老院长,母亲是人民教师,“正直做人、公正做事”的家风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工作中,他带头拒绝说情、抵制诱惑,办理多起大案要案却始终“一身正气”;对干警,他既严管又厚爱,常以自己的经历叮嘱年轻干警:“检察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千万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在他的带领下,麻城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成为全院的“标杆部门”—— 先后获评“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干警们个个干劲十足、争先创优。院党组这样评价:“第四检察部的干警,是一支政治性强、作风硬、敢打硬仗的队伍!”
政法队伍永恒不变的初心,就是人民至上。十五年的坚守与奋斗,夏天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和“人民检察为人民”。
从大别山到天山,从青春岁月到两鬓微霜,30年检察生涯,夏天始终坚守“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初心。他办的每一起案件、推的每一项创新、带的每一位干警,都在诠释着“人民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夏天用默默的坚守、不懈的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检察答卷。而这份“坚守初心、不负人民”的精神,也正激励着更多基层检察官,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来源:麻城检察
来源:麻城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