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视力银行”!远视储备,你了解多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09:55 2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用眼时间增长、用眼强度增加,这些都让孩子们的眼睛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视力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家长们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那么,远视储备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如此重要呢?下面由怀化爱尔眼科医院专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用眼时间增长、用眼强度增加,这些都让孩子们的眼睛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视力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家长们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那么,远视储备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如此重要呢?下面由怀化爱尔眼科医院专家为我们解答疑惑。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出生时,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 ,这种生理性的远视就是远视储备 。就好比我们给孩子的视力账户里预先存了一笔 “财富”,这笔财富会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这个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 。

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远视度数大约在 200 - 300 度 ,随着年龄增长,到 6 岁左右,远视储备大概还剩 150 - 200 度 。正常情况下,孩子到 12 岁左右,远视储备会消耗完,眼睛发育为正视眼 。远视储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它能为孩子的视力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抵御近视的发生 。

远视储备对孩子视力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孩子视力健康的重要防线。

从生理机制来看,远视储备相当于孩子视力的 “安全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外界的各种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用眼环境不佳等,都可能促使眼轴增长。而充足的远视储备能在眼轴开始异常增长时,提供一定的缓冲,延缓近视的发生。一旦远视储备过早耗尽,孩子的眼睛就如同失去了保护罩,近视的风险便会大幅增加 。

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情况,对于预防近视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得知孩子的远视储备还剩多少呢?

通常,专业的眼科检查是确定远视储备的关键。散瞳验光就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由于孩子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在正常状态下验光,结果可能会受到睫状肌紧张的影响而不准确。散瞳验光则是通过使用散瞳药物,使睫状肌放松,从而获得孩子眼睛真实的屈光度数,清晰地了解远视储备状况 。

就像给相机的镜头调整到最精准的对焦状态一样,散瞳验光能让我们看到孩子视力最真实的 “画面” 。不过,散瞳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畏光、视近模糊等现象,这都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 。

除了散瞳验光,眼球生物测量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通过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数据,可以综合评估孩子的远视储备情况 。眼轴长度就像是眼睛的 “尺子”,它的变化能直观反映出远视储备的消耗程度 。角膜曲率则影响着光线进入眼睛后的聚焦情况,两者结合,能为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

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视力检查,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检查 。一般建议 3 岁左右就开始带孩子检查视力和远视储备 ,之后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 。通过持续监测,及时发现远视储备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孩子的视力 。

了解了远视储备的重要性以及检查方法后,家长们最关心的,一定是如何保护孩子的远视储备,让孩子的视力保持健康 。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为孩子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保护远视储备的有效方法。自然光线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能够抑制眼轴的增长 ,从而有效地保护远视储备。就像植物需要阳光才能茁壮成长一样,孩子的眼睛也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线来保持健康。家长们不妨在周末或放学后,多带孩子去公园、郊外等地方玩耍,让孩子尽情地奔跑、嬉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控制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也至关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电子屏幕、看书、写作业等,会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容易导致视疲劳,加速远视储备的消耗。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每用眼 30 - 40 分钟 ,就休息 10 - 15 分钟 ,可以眺望远处、看看绿植,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同时,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年龄越小,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少。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同样不可忽视 。睡眠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和视力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睡眠过程中,眼睛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力 。家长们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定期到专业眼科机构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屈光发育档案就像是孩子眼睛的 “成长日记”,通过定期记录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数据 ,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眼睛的发育情况 ,发现远视储备的变化趋势 。

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调整用眼习惯、进行视觉训练等 ,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