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立马有了反应。9月15日,A股模拟芯片概念股集体上涨,圣邦股份和上海贝岭双双涨停,纳芯微涨幅达到10.79%,思瑞浦收涨9.68%。
9月13日,商务部发布了一条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立马有了反应。9月15日,A股模拟芯片概念股集体上涨,圣邦股份和上海贝岭双双涨停,纳芯微涨幅达到10.79%,思瑞浦收涨9.68%。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政策驱动下的行业利好。但更深一层的逻辑是:中国能否借此机会,在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即将爆发的窗口期,实现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的实质扩张?
虽说这一政策对行业有利,但中国能不能趁着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快要爆发的这个机会,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在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
全球模拟芯片市场正处于新一轮扩容周期中。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0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将突破35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但目前国产模拟芯片仅能满足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内需求。根据东吴证券的研报,2024年中国市场共消耗35.4亿颗模拟芯片,其中自主产量为11.8亿颗,进口量为23.6亿颗,而其中67.5%的进口芯片来自美国。
这意味着,只要对美国产品设下贸易门槛,国产厂商理论上就有很大的机会顶上去、把市场抢回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圣邦股份回应称,反倾销事件对其技术研发和经营并无直接影响,公司依然按既定节奏推进业务发展。
这说明,企业对反倾销的态度是理性而谨慎的。政策带来的市场情绪可以推高股价,但要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还是要靠技术和产品的硬实力。
有些认为,只要美国芯片被卡住,国产厂商就能顺理成章顶上。但问题是,现在国产模拟芯片大多还是中低端的,难以覆盖高端领域。
以德州仪器为例,这家公司拥有超过10万种模拟芯片产品,几乎覆盖所有工业和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且大多采用IDM模式,具备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的能力。
而目前国内头部公司如圣邦股份、纳芯微、上海贝岭等,均采用Fabless模式,产品需依赖代工厂生产。这使它们在成本控制、产能调度和质量一致性方面,先天不如IDM厂商灵活。
思瑞浦指出,过去低价进口产品曾引发国内模拟芯片市场的“价格战”,严重压缩了厂商利润空间。反倾销确实有助于遏制不正当竞争。但如果国产企业自身依然停留在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中,即使没有美国厂商的压力,也可能陷入内卷。
模拟芯片跟数字芯片不一样,它对工艺、性能和稳定性要求特别高。终端客户也不容易换供应商,成本太大。尤其是在汽车和工业控制这类行业,芯片认证周期长、标准又严格,一旦用上了某家产品,基本就会长期合作。
就算政策给了机会,真正能抓住的,还是那些技术过硬、供应链也跟得上的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圣邦股份拥有5900多款产品;上海贝岭截至2025年中报拥有4559款产品;思瑞浦则形成了“信号链+电源管理+数模混合”的产品布局,量产产品超过3000款。产品线的丰富度在提升,但与德州仪器等海外巨头相比,仍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反倾销调查的确给国产模拟芯片带来了一波政策利好,国产芯片能不能真正崛起,关键还得看企业自己的本事,比如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还有整合供应链的能力。
全球模拟芯片市场正在扩容,但蛋糕是否能切到自己手里,靠的不是谁动手快,而是谁准备得更充分。
正如某业内分析师所言:“模拟芯片行业是工艺积累、人才密集型行业,拼的是十年磨一剑,不是一年赚三成。”
国产模拟芯片企业要是真想做强,就得靠自己,把技术做扎实、产品打磨好、客户服务到位,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站得住。
来源:晓婷医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