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如果在与朋友的对话中说起“世界”这个词语,它的意思大概是很抽象的:如果不是说个体生活的日常世界、同温层所在的小世界,那就是在说作为对比或者概念的西方世界、第三世界。
电影《昨日青春》
现在,如果在与朋友的对话中说起“世界”这个词语,它的意思大概是很抽象的:如果不是说个体生活的日常世界、同温层所在的小世界,那就是在说作为对比或者概念的西方世界、第三世界。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回到“世界”的本意,我们还了解千里之外的别人的生活吗?我们会看一样的电影,听一样的歌,看着同一个月亮吗?说着不同的语言,体验着不同的天气的那个人,会怎样度过 ta 的一天?
怀抱着想要亲近世界的愿望,单读与小红书联合呈现「身边写作大赛」中的特别单元「世界的一日」,选择 2025 年 9 月 19 日为聚焦,让“天涯共此时”成为书写的起点。
我们还邀请了中国作家许知远、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导演空音央担任「世界的一日」特别单元联合发起人,与我们一起书写与见证这一天。
什么是特别单元「世界的一日」?
历史上有两次以「一日」为名的征稿活动。
高尔基于 1934 年提出的集体创作项目《世界的一日》(俄语:Один день мира)是 20 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实验。高尔基晚年提出“以一天为切片记录全球生活”的构想,旨在通过 1935 年 9 月 27 日这一普通日子,捕捉世界各地不同阶层人群的日常生活、社会矛盾与时代精神。最终苏联收到来自 60 多个国家的 1.5 万份投稿,包括工人日记、农民手记、学生随笔、艺术家速写等。投稿经筛选后,按主题分类编入文集,保留原始语言风格,仅作技术性修订。
1936 年 4 月,茅盾以上海文学社的名义,在《大公报》上向全国征文,号召作家、非作家及社会各阶层人士,以 1936 年 5 月 21 日为主题,记述这一天内周围所发生之事,涵盖这一日的“天文,气象,政治,外交,社会事件,里巷琐闻,娱乐节目,人物动态”,甚至包括各地“风俗,习惯,迷信,等等怪异事件。” 最终从来自全国各地的 3000 余篇稿件中选定 490 篇,共 80 万字,在 1936 年 9 月以《中国的一日》为书名出版。作者以作为“非文字生活者”的普通大众为主,展示出“质朴得可爱”的文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文学的滥调”。
近一百年过去,中国的一日与世界的一日的关系更加紧密。于是,单读与小红书联合中国作家许知远、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导演空音央,邀请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共同记录 2025 年 9 月 19 日这一天。欢迎用你的母语写作,写下你的浮生一日。讲述各自的日常起居,讲述属于你的一天如何度过,可以是对自己来说的一个重要时刻,可以是凡常朴素的一个普通场景。当你我生活在同一个今天,全世界的河流都会重逢。
入选投稿将收录进小红书联合单读推出的大赛精选集——《世界的一日》,分享 15 万元稿费。「世界的一日」联合发起人将共同书写,与你共著同一部“世界的一日”。
怎么参与「世界的一日」?
参与方法:
Step 1:带话题词 并@小红书成长笔记 发布笔记。
Step 2:在小红书搜索“身边写作大赛”进入话题页填写报名表,完善参赛信息,方便我们联系你。
征集时间:
2025 年 9 月 19 日—10 月 10 日
参赛要求
字数:5000 字内
体裁:非虚构、散文、书信、日记、诗歌、插画、纪实摄影均可
稿件需聚焦 2025 年 9 月 19 日 0:00-24:00(当地时间)任意时段,记录发生在某一确切地点的真实事件
要求原创首发,未在报章杂志、网络发表或公开出版,未获任何文学类奖项,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者视为认同本条款内容。若因前述承诺未获履行导致纠纷,一切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本人承担,与参赛平台及赛事组织无关。
我写下了「世界的一日」,然后呢?
小红书 × 单读联合审阅,优秀投稿将:
集结出版成书《世界的一日》
大赛顾问 & 联合发起人共同书写,与你合著《世界的一日》
共享 15 万元稿费
专属纪念周边
全球曝光
创作激励:
流量扶持:优质投稿笔记将获得不低于 5w 的流量扶持
小红书文学节:登上小红书文学节,作品集中展示
行业资源:对接影视出版资源,助力潜力作者发光
名家面对面:优秀创作者将有机会与各领域专家一同畅谈文学、分享创作
▼
理解他人的生命经验
来源:單讀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