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事件:一场“大佬现形记”与罗永浩的“流量收割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4:06 1

摘要:就在大家都等着看西贝怎么收场时,胖东来的于东来突然站出来,说了一句“感谢西贝和海底捞”。

9月初,本来只是一碗面,却把餐饮江湖搅得天翻地覆。

罗永浩一句“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点燃了消费者心里的火药桶。

就在大家都等着看西贝怎么收场时,胖东来的于东来突然站出来,说了一句“感谢西贝和海底捞”。

看似寻常的评价,却让局势陡然复杂。

罗永浩的风格一向直接,他敢捅破行业窗户纸。预制菜是否影响用餐体验,他挑明说出来。

9月3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的情绪迅速爆发。西贝被贴上的“贵、不实在”标签再次放大。

可西贝这边日子不好过,创始人贾国龙气急之下喊话起诉,紧急开放后厨,还推出所谓“罗永浩套餐”。

可不管怎么解释,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没变:花高价吃流水线餐包,不值。

就在大家以为罗永浩稳赢时,9月5日,于东来出手。他说自己认可西贝和海底捞,理由是“安全,好吃”。

这句话表面很轻,但分量不轻。他没有碰预制菜这个烫手山芋,也没替西贝正面辩解,只是点到为止,留下模糊的余地。

真正的高明在于,他把海底捞一起拉进来,把立场从“为西贝说话”转成了“头部餐饮品牌整体值得认可”。

生意场上,人情有时比合同还值钱。罗永浩一刀下去,西贝元气大伤;于东来一句话,就像递了个台阶。

消费者未必马上改观,但在老板圈子里,这份人情份量极重。

贾国龙在最难的时候,有人出声撑场,这就是人脉和面子的价值。

回过头看罗永浩,他赢了舆论,但赢的是什么?这些年,他靠“为消费者出头”的人设一路走来。

从砸冰箱到直播带货,每次都踩在情绪点上。这次预制菜事件,他再一次获取巨额流量,顺带为直播间导流。

对消费者来说,罗永浩是拿刀的人,于东来是递手帕的人。

一个点火,一个浇水,看似对立,其实互相成全。

9月10日后,西贝营业额直线下滑,两三天内日损失高达数百万。有门店直接关掉后厨,有的被迫调整工序。

公众焦点从“是不是预制菜”转向“透明度够不够”“消费者知情权能否保障”。

9月12日,于东来又发文:“感谢西贝、海底捞让我找到相对放心的地方。”

这看似普通的赞许,实际上为西贝挡下了部分火力。

与此同时,罗永浩并未停手。9月14日晚,他公开喊话要带10万元现金去西贝总部,兑现自己发出的“悬赏证据”。

这一举动引来法律界讨论,有律师直言这种悬赏可能侵犯名誉权,甚至涉嫌违法。

可对罗永浩来说,动作越大,热度越高。他的打法一直是把自己放在对立面,让消费者觉得“有人替我出头”。

西贝在压力之下,9月15日发布道歉信,承认顾客期望和工艺差异,承诺10月1日前调整部分加工方式。

罗永浩随即转发讽刺,质问“难道10月1号前还要继续卖剩菜?”舆论再起波澜。

西贝试图平息危机,却被再度拉回火堆。

这一来一回,于东来的角色就更耐人寻味。

他没有卷进具体争论,却用一句轻描淡写的话稳住了朋友的局面。

在商界,这样的情面往往比金钱更值。

到头来,这场风波成了三方角力:罗永浩要的是流量,于东来守的是人情,贾国龙求的是台阶。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