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前日,西贝终于宣布即将启动整改措施,罗永浩因此发文放弃起诉。表面上,这场吵得沸沸扬扬的“预制菜大战”,好似被按下了暂停键。可无法暂停的,是西贝正在加速坍塌的口碑。
一条微博,把西贝推上了风口浪尖。
几天前,罗永浩在微博晒出在西贝消费的小票,吐槽“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这句话就像火星般点燃了舆论,短短数小时转发量就突破5万。
随后的5天里,围绕预制菜的争论不断升级,罗永浩和西贝隔空交锋,餐饮圈、媒体、消费者全部被裹挟了进来。
直到前日,西贝终于宣布即将启动整改措施,罗永浩因此发文放弃起诉。表面上,这场吵得沸沸扬扬的“预制菜大战”,好似被按下了暂停键。可无法暂停的,是西贝正在加速坍塌的口碑。
西贝一路走来,不是没有高光时刻。最早它靠“西北民间菜”起家,吸引了一批尝鲜的食客。
2023年,西贝喊出“把更好的给孩子”的口号,将自己包装成“家庭欢聚餐厅”。菜单上多了儿童专属套餐、门店里设置了亲子互动区,一切都在强化“带孩子就该来西贝”的理由。靠着这张亲子牌,西贝的营收一路飙升,2023年便突破6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可讽刺的是,口口声声说要对孩子好的西贝,却给他们吃的是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是全靠鸡粉勾兑见不到半块鸡肉的“鸡汤”、是动辄五六十元的预制“高端儿童套餐”。
家长的确愿意为健康可口、新鲜美味的现菜支付溢价,但这种“高价低质”的做法让人实在难以接受,就算这次罗永浩没有拆穿,西贝的口碑崩盘也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这样的失败案例数不胜数。当年辉瑞也是这样,凭着“首个解决男士功能问题”的光环一炮而红,一片就要100元,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头晕、视线模糊等问题逐渐显现,消费者开始不再买账。
而西贝老板贾国龙,身为老牌餐饮企业家,竟然没明白高价低质的结局是什么,反倒是一步步走别人失败的老路,把原本属于西贝的市场拱手送人。
所以,这次老乡鸡、麻六记趁机刷足了存在感。他们直接开直播,把后厨搬到镜头前,让消费者看得清清楚楚。老乡鸡甚至在菜单上标注,哪些是现炒,哪些是半预制,让顾客自己来选择。透明、实惠、接地气,如今他们门庭若市,西贝的客流量却只剩下之前的三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贾国龙到现在都没弄明白顾客真正要的是什么。消费者在意的是透明和尊重,他却偏偏死磕在“是不是预制菜”的概念里,拼命撇清,却始终回避知情权这个核心问题。
不仅如此,他反而把矛头对准罗永浩。几番隔空对骂也就罢了,还放话要起诉对方“损害商誉”,活生生把一次消费纠纷升级成了闹剧。
在舆论最激烈的时候,公众本以为能看到西贝立刻整改,结果文件里写的生效日期竟然要拖到10月1日之后。而道歉文里那句“顾客虐我千百遍”,更是火上浇油,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这不但没能平息争议,反而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消费者原本就对“高价低质”心存不满,如今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感受不到,转身离开也就成了必然。
罗永浩之所以选择收手,是因为考虑到西贝背后还有两万多名员工要生活。但市场不会因此网开一面,消费者更不会轻易遗忘。西贝的危机,从来不在于用了多少预制菜,而在于信任已经崩塌。而这,才是餐饮企业最致命的打击。
这场风波给所有餐饮人敲响了警钟:别再试图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真正能留住餐桌上的未来的,不是包装和辩解,而是敢于正面诚信经营、赢得信任。
来源: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