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35条举措”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推进服务型制造城市建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09:03 2

摘要:近日,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25年湖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十大行动”,以“35条举措”扎实推进湖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完成服务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其中,高端商务服务提升行动中明确,要提升工业设计和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加快推进服务型

近日,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25年湖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十大行动”,以“35条举措”扎实推进湖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完成服务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其中,高端商务服务提升行动中明确,要提升工业设计和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城市建设,推动设计机构、设计企业走进产业集群,推进检验检测强链项目。

全文如下: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2025年湖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市级有关单位,各区县发改局,南太湖新区、长合区经发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25年湖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市级有关单位、各区县紧盯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对标对表、通力协作、狠抓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3月31日

[浮云]

2025年湖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扎实推进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完成服务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以推进“两重”“两新”工作为契机,聚焦新兴产业科创高地、现代物流发展高地、数字贸易高地、现代金融服务高地、高端商务服务高地、品质生活高地“六大高地”建设,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消费需求牵引、政策精准供给、发展优质高效的湖州特色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2025年,持续抓好服务业培育壮大,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6%,“三二一”产业结构保持稳定,新招引服务业重点领域项目(企业、机构)400个(家)以上,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500家以上。

三、“十大行动”工作任务

(一)推进数字贸易发展行动

1.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加快发展社交、娱乐、旅游、健康等多元融合业态,持续推进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步行街、智慧商圈等消费载体建设,搭建童装、美妆以及“老字号”湖笔等特色产销一体展贸平台。

2.发展跨境电商。完善跨境电商直播园区(基地)培育机制,支持公共海外仓延伸选品、直播等功能,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品牌。

3.推进贸易协同发展。加快块状产业“出海”,重点依托境外工业园区、境外承包工程建设,带动原材料等产品出口,推动“装备+服务”“产品+服务”走出去。

4.加强服务业扩大开放。破除服务业准入限制,进一步加大对外资服务业的招商力度,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有序推动对外投资、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

1.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推进落实物流降成本“1+N”政策,建成“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平台。

2.加强物流仓储设施建设。推广长期租赁、弹性年期供应等物流用地新模式,推进物流项目“标准地”改革。

3.培育壮大航运服务业。加快推动湖州港总规批复,谋划签订环太湖区域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三)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

1.深化绿色金融改革。高标准建设转型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动态编制转型金融支持企业、项目和技术“三张清单”,推动金融机构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服务。

2.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持续推进重点项目融资服务,健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

3.壮大资本市场湖州板块。统筹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上市首发融资与上市后再融资、企业上市与后备培育。

(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行动

1.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保障性房源筹集、分配、管理服务水平。

2.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住房信贷、税收等支持政策,统筹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老旧居住区改造。

3.扩大“好房子”供给。加快推动“好房子”试点建设,尽快形成示范产品,激发市场关注度和活力,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

(五)加快软件信息服务发展行动

1.全力推动产业扩量提质。加快推进国家北斗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培育一批以卫星遥感、北斗时空、自动驾驶为主的“名企名品”。积极创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引育一批数字化服务商。

2.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营销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全环节创新应用,加快一批“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建设。

3.支持科技服务业创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组织升级提档,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

(六)高端商务服务提升行动

1.支持专业机构拓宽业务范围。支持金融、咨询、设计等专业机构拓展国际业务,加强涉外律师服务人才培训工作,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能级提升计划和培大育强工程。

2.提升品牌展会区域影响力。支持办好湖州国际绿色家居博览会、长三角国际绿色智能装备博览会、中国(安吉)席产品博览会等展会,持续优化重点展会目录。

3.提升工业设计和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推动设计机构、设计企业走进产业集群,推进检验检测强链项目。

4.加快发展数字广告业。完善全市“广告主体数据库”和“数字广告主体库”建设,健全广告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七)文旅体产业提质发展行动

1.优化文旅产业生态。大力发展低空旅游、演艺旅游、冰雪旅游、银发旅游等新业态新经济,培育大运河古镇群等文旅融合IP集群,加快滨湖旅游一体化融合发展。办好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持续擦亮丝瓷笔茶等传统文化产业名片,推动影视与数字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做强,打造青绿系列等更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和现象级文化爆款,加大招引培育中心城区文创业态。

2.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持续提升南浔古镇、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龙之梦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等核心大景区引流效应,推动莫干庾村民国风情街、南浔东大街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探索“早夜市摊点场所”“限时步行街”等新做法,持续实施乘坐沪苏湖高铁来湖景区免门票等优惠举措,抢抓入境游市场。

3.做大体育赛事品牌。引入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巡回赛(WTA125)、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J100)、中国网球巡回赛(CTA1000)等高规格职业网球赛事,塑造城市体育新名片。依托水系、山地、空域资源,聚焦登山、自行车、皮划艇、滑翔伞等户外运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强化湖州马拉松、安吉黄浦江源户外运动挑战赛、莫干山跑山赛等赛事运营,培育湖州本土品牌赛事。打造长三角电子竞技赛事活动常驻地,孵化具有湖州特色的IP电竞联赛,引进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子竞技赛事,形成“电竞+产业”“电竞+传媒”等新业态。

(八)消费扩容提质行动

1.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印发实施《2025年湖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加快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物流、住宅老旧电梯等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发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金融工具引导,支持企业运用融资租赁工具开展设备更新。

2.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推进汽车、家电、家居等领域以旧换新工作宣传力度,建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监测机制。

3.推动居民生活服务品质化发展。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培育发展社区医养康养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分片区连锁化运营,大力发展老年生活服务业,探索城市大管家模式。

(九)“两业融合”发展行动

1.聚焦重点环节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梳理摸排紧缺急需生产性服务业环节,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招引推进和上规纳统力度。

2.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开展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监测长兴试点工作,动态监测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健全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

3.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支持制造业拓展延伸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供应链服务、节能环保、绿色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

4.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加强茶叶、丝绸、中药材等历史经典产业与服务业融合创新,推进“浙里田园”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开展星级农家乐认定工作。

(十)服务业要素保障行动

1.创新服务业招商模式。迭代“1+7+7”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建强服务业招商特战队,健全信息互联互动机制,大力引导项目向南太湖未来城等重点平台集聚。

2.强化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培育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新型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因地制宜打造14个数字赋能、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积极争创省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积极争创省服务业领军企业,强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督导服务。

3.壮大服务业人才队伍。聚焦现代物流、金融会计、检验检测认证等重点领域,实施服务业人才引进培育计划,推动服务业领域人才纳入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培育。每年引进若干海外顶尖人才,开展重点领域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

4.加强财政土地税收保障。加强市县联动的财政政策,聚焦对服务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平台载体等领域予以支持。加大符合服务业创新发展需求的用地政策支持。研究与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税收征管服务举措,开展消费税落地政策落地实行。

5.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围绕服务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标准引领,完善新型消费标准。深化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四、机制保障

(一)培育建立专班推进机制。成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班,聚焦服务业经济运行,各部门围绕行业基础核算指标加强重点区县、关键企业穿透分析,各区县参照市级服务业形势分析统一话语体系。聚焦服务业高质量纳统,发改、统计、税务、商务、文旅、人社、科技、经信等部门深度剖析细分行业核算因子,共同会商企业入库纳统工作。聚焦重点企业联系,市、区(县)加强与存量龙头企业沟通对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二)完善晾晒评价机制。明确横向到部门(市属国企平台)、纵向到区县的目标责任推进机制。围绕服务业重点指标、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入库纳统、标志性事项等评价内容,各行业部门定期开展督导服务,每月对各行业、各区县推进情况进行监测晾晒,每季由分管市领导专题召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三)强化政策激励机制。高效统筹全市服务业政策资源,制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新入库、大增量企业,在贷款融资、资源保障、荣誉争取等方面给予倾斜。完善市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加大商务、软件信息、文旅等服务业领域支持力度,推动各区县强化“一地一策”配套。

来源: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