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路到丝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09:24 1

摘要: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提出“丝绸之路”概念,这条横贯欧亚的商贸大道从此声名远播。鲜为人知的是,在丝绸之路上驼铃响起之前,一条更为古老的“玉石之路”早已在华夏大地上绵延了数千年。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玉石不仅见证了先民对美的追求,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提出“丝绸之路”概念,这条横贯欧亚的商贸大道从此声名远播。鲜为人知的是,在丝绸之路上驼铃响起之前,一条更为古老的“玉石之路”早已在华夏大地上绵延了数千年。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玉石不仅见证了先民对美的追求,更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东方与西方的文明纽带。而地处河西走廊咽喉的酒泉,正是这条“玉石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黄金节点。

“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更早的文明动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新疆和田玉器在全国各地广泛出土,揭开了“玉石之路”研究的热潮。著名学者杨伯达首次系统提出“玉石之路”概念,并勾勒出和田玉东传的南、北两条主线:南线经民丰、罗布泊至敦煌;北线经喀什、吐鲁番至敦煌,最终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玉石贸易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叶舒宪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距今4000年的石峁遗址、芦山峁遗址早期使用的玉料并非和田玉,而是甘肃马衔山、马鬃山等地的玉,印证了古人由近及远的玉石探索历程。

“玉石之路”并非单一线性通道,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网络体系。最新研究表明,早在中原与西域官方通道开通前,酒泉先民已通过“东玉西输”与周边地区展开贸易。马鬃山玉矿(距今约3000年)的发现表明,酒泉曾是早期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正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所言:“河西走廊不仅是‘玉石之路’的通道,更是玉文化交流的熔炉。”

酒泉三线:玉脉纵横的河西密码

酒泉在“玉石之路”上的独特地位,体现在三条鲜为人知的古道上。

敦煌—新疆道:从敦煌西北出玉门关,经吐鲁番西行至疏勒,或自马鬃山经桥湾抵敦煌。这条路线见证了“东玉西输”的早期贸易,酒泉先民对玉石的认知可能早于新疆地区。

敦煌—肃州道:从敦煌经瓜州、玉门至肃州,向东延伸至中原。沿线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印证了这条通道的悠久历史。

草原玉石道:自马鬃山东行,经居延沿草原丝绸之路进入陕西和山西。

这三条路线不仅承载了玉石贸易,更推动了技术、宗教与艺术的传播。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指出:“玉器上的纹饰与西域青铜器的相似性,揭示了早期跨区域文化互动。”

从玉路到丝路:酒泉的古今交响

“玉石之路”为丝绸之路奠定了物质与文化基础。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酒泉作为河西四郡之一,成为“玉帛交汇”的国际枢纽。唐代诗人王翰所作“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正是酒泉玉雕的瑰宝,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酒泉正重现昔日辉煌。

文化赋能:敦煌文博会累计签约金额超270亿元,“数字敦煌”覆盖78国,玉文化研究纳入“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课题。

交通升级:G215线贯通“玉石之路”北线,S240线连接新疆哈密,中巴经济走廊赋予敦煌新使命。

贸易腾飞:2023年与56国贸易额达11.5亿元,新能源装备首销乌兹别克斯坦。

玉耀千年,路通未来。从史前先民手握马鬃山玉的虔诚,到今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姿态,酒泉始终是文明对话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正如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所言:“‘玉石之路’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物化表达。”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酒泉当以玉为媒,守护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铺就一条贯通古今、连接世界的文化通途。(李建忠)

编辑:杨阳

见习编辑:石英

来源:酒泉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