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天一到,蚊子就像约好了似的集体出动,嗡嗡嗡地在你耳边开演唱会,顺便送你几个“红包”。点蚊香?那味道熏得人头晕眼花,蚊子没赶跑,自己先被熏成了腊肉。喷花露水?效果撑不过半小时,还得时刻提防着别喷到眼睛里。
夏天一到,蚊子就像约好了似的集体出动,嗡嗡嗡地在你耳边开演唱会,顺便送你几个“红包”。点蚊香?那味道熏得人头晕眼花,蚊子没赶跑,自己先被熏成了腊肉。喷花露水?效果撑不过半小时,还得时刻提防着别喷到眼睛里。
其实驱蚊这事儿,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了后招。阳台上种两盆薄荷,厨房里挂两串干艾草,蚊子闻着味儿就绕道走。这些天然驱蚊剂不会让你半夜被熏醒,也不会让小孩过敏打喷嚏,更绝的是——它们便宜得跟白捡似的。
科学家发现蚊子对某些植物气味的厌恶是刻在基因里的。就像有人闻到香菜就想吐,蚊子碰到香茅草的味道直接表演原地去世。泰国人把香茅榨成油抹在身上,热带雨林里横着走都没蚊子敢近身。咱们中国人更绝,端午节挂艾草的传统看似迷信,实则暗藏驱蚊玄机。
市面上那些化学驱蚊剂正在上演大型真香现场。标榜"植物萃取"的某大牌驱蚊液,成分表第三行明晃晃写着避蚊胺。就像宣称纯果汁的饮料,配料表第一位是白砂糖。更讽刺的是,实验室里蚊子被关在密闭空间测试驱蚊效果,这和把人类锁在毒气室测防毒面具有什么区别?
厨房里随手抓把八角茴香煮水,装进喷雾瓶就是天然驱蚊水。衣柜里塞几个薰衣草香包,既防蛀又驱蚊。这些土办法看着不够高科技,但胜在不会让你边驱蚊边吸入致癌物。就像老一辈总说"是药三分毒",现代人花大价钱买的"无毒驱蚊产品",可能正在偷偷给你的肝肾功能加负重。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驱蚊灯。商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堪比电子捕蚊佛系钓鱼——亮一晚上抓住三只蚊子,其中两只是已经老死的。与其交这种智商税,不如在窗台放盆捕蝇草,至少还能看个植物吃虫的现场直播。
现在知道为什么农村蚊子比城市少了吧?不是城里人血更甜,而是钢筋水泥赶走了燕子蝙蝠这些灭蚊高手。老宅子屋檐下来一窝燕子,比十个灭蚊灯都管用。可惜现在的高楼大厦,连个给燕子搭窝的房梁都找不着。
说到底,驱蚊这件事最怕的就是本末倒置。用化学武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如学着和自然共生。就像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再贵的驱蚊产品也挡不住非要把自己泡在香水里的蚊子爱好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淡定小乐z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