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战老兵,突围9天9夜后被俘,战俘营的生活终身难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3:07 2

摘要:1979年3月11日,高平班英,448团二营被越军掐住脖子,400人打到只剩8个,何怀宝和战友程代仁弹尽粮绝,拉响手榴弹准备同归于尽,结果没死成,成了俘虏。

“被俘就是逃兵?

”一句话把四川老兵何怀宝钉在耻辱柱上四十年。

1979年3月11日,高平班英,448团二营被越军掐住脖子,400人打到只剩8个,何怀宝和战友程代仁弹尽粮绝,拉响手榴弹准备同归于尽,结果没死成,成了俘虏。

回国那天,没有鲜花,只有白眼。

档案里“被俘”两个字比枪伤还疼,工作一轮一轮被拒绝,老乡背地嚼舌根:听说他投降过。

夜里痛醒,他摸着胳膊上取弹片的疤,像摸一段无法注销的罪。

同期被围的连队里,有人突围成功直接提干,有人埋骨山间追认烈士,而活下来的“战俘”连慰问金都发得偷偷摸摸。

同样一批人,同样一场伏击,生死两条线,回来却分三六九等。

当年战场录音解密:448团无线电里最后一句呼叫是“向我们开炮”,后方没敢回应,怕炸到自己人。

没有炮火覆盖,也没有援军,400条命被留在山谷。

何怀宝后来才听说,指挥部当时判断“失踪”不算阵亡,抚恤都省了一笔。

战俘营里,越南海防师监狱每日两顿糙米饭,一碗水里漂八粒米,数得清清楚楚。

拉肚子要报告,超时三十秒就棍棒伺候。

何怀宝胳膊烂到见骨,自己用竹片刮蛆,被看守看见,绑在太阳底下喂蚊子,回来烧到四十度,同牢的广西兵半夜偷偷把稀饭让给他,第二天那人就被拖去“加操”,再没回来。

交换俘虏那天,双方各退一步,中方把名单压到最低,越方挑了伤病最重的交还,场面像处理次品。

火车进广西,押运干部第一句话:回去不要乱讲。

仿佛丢人的是士兵,不是战争本身。

战后三十年,仪陇县民政局才给老兵统一换伤残证,办事员翻着泛黄档案嘟囔:哟,原来你们还算参战部队。

同年,高平原址立了块小碑,当地导游说成“剿匪遗迹”,没人提448团。

去年抖音有人直播卖“自卫还击纪念章”,九块九包邮,评论区刷“向英雄致敬”。

何怀宝的外孙问外公:你咋没有?

老爷子咧嘴:我这是“战俘款”,没人敢造。

说穿了,大家不是恨俘虏,是怕看见自己也会被打垮的样子。

真到弹尽粮绝那一刻,能把最后一颗手榴弹留给自己而不是敌人,已经是普通人能摸到的天花板。

活下来的人没抢功劳,只想别被当成污点。

给不了勋章,至少别再让“俘虏”两字像刺刀一样跟着进棺材。

来源:墨羽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