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9~31日,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25)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这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盛会亮点满满,涵盖心血管各个领域的精彩内容,从重磅指南发布到最新研究成果,为心血管疾病管理提供新的风向标。其中,最新发布的《急性冠状动
2025年3月29~31日,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25)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这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盛会亮点满满,涵盖心血管各个领域的精彩内容,从重磅指南发布到最新研究成果,为心血管疾病管理提供新的风向标。其中,最新发布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25ACC/AHA-ACS指南”)备受瞩目,大会特别开设指南解读专题会。而一直作为心血管疾病基础用药的β受体阻滞剂(BB),在最新指南中推荐如何?临床研究又有哪些新进展?本文汇总相关内容,为您一一呈现。
一、聚焦ACS指南
2025ACC/AHA-ACS指南核心要点速览
ACS主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后两者统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
2025ACC/AHA-ACS指南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等多个学术机构联合发布,首次将STEMI和NSTE-ACS结合发布,纳入近10年来的最新证据,并主要聚焦于1型心肌梗死[1]。新指南全面阐述了ACS管理策略,涵盖定义、分类、评估、治疗、并发症处理及出院后管理等内容,提出ACS管理的九大核心要点[1]:
1、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建议所有ACS患者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
2、DAPT治疗持续时间:对于无高出血风险的ACS患者,默认DAPT策略为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治疗至少12个月。
3、降脂治疗:建议所有ACS患者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同时启用依折麦布。
4、NSTE-ACS的侵入性策略:对于缺血事件中高风险NSTE-ACS患者,建议住院期间采用侵入性方法进行血运重建;对于缺血事件低风险者,建议常规侵入性或选择性侵入性策略,并进一步风险分层,确定需要血运重建的患者。
5、PCI手术策略:桡动脉入路优于股动脉入路,可降低出血、血管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对合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ACS患者,推荐使用血管内成像指导PCI。
6、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建议STEMI和NSTE-ACS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
7、心源性休克的机械辅助装置应用:对于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考虑使用微轴流泵支持治疗,但需注意其并发症风险。
8、贫血管理:对合并急性或慢性贫血且无活动性出血的ACS患者,通过红细胞输注将血红蛋白维持在10 g/dl可能合理。
9、出院后二级预防:出院后应将重点放在二级预防上。建议转诊至心脏康复中心。
在第4章“STEMI和NSTE-ACS的标准治疗”中,除以上核心要点提到的抗血小板治疗和降脂治疗外,β受体阻滞剂作为标准治疗获2025ACC/AHA-ACS指南最高级别(1A类)推荐,建议尽早开始使用[1],较2013年《ACCF/AHA STEMI管理指南》的推荐地位(ⅠB类)进一步提升[2]。
对于无禁忌证的ACS患者,推荐尽早(
中国/美国/欧洲ACS指南:β受体阻滞剂使用推荐汇总和比较
长久以来,β受体阻滞剂一直都是ACS等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推荐的基石药物。除2025ACC/AHA-ACS指南外,中国和欧洲多部权威指南均一致推荐β受体阻滞剂用于ACS初始及长期治疗,主要推荐如表1所示[1,3-5]。
表1. β受体阻滞剂国内外ACS指南推荐汇总
可见,中国、美国和欧洲指南一致建议,无论是STEMI还是NSTE-ACS患者,如无禁忌证,均应尽早开始口服β受体阻滞剂,并常规长期使用[1,3-5]。在众多BB中,比索洛尔具有高度心脏选择性,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心脏β1受体,在有效发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等治疗作用的同时,对气道等部位β2受体影响较小,从而降低了因β2受体阻滞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于伴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ACS患者尤为重要。
目前,有关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的探索仍在持续进行中。2024年发表的ABYSS研究(75%患者使用比索洛尔)支持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肌梗死后患者应长期继续使用BB,填补了此领域空白[6],也再次巩固了BB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二、BB研究新进展
本次ACC.25上还报道了关于BB用于不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新进展。
BB降低HFrEF患者新发房颤风险
BB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的“新四联”治疗基石之一,既往研究证实,BB在改善心衰患者心血管预后同时还能降低新发房颤风险。本次ACC.25新报道的一项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获益。该研究纳入在一家三级医疗机构住院的心衰患者,主要结局为出院后1年的房颤发生率。结果显示,在HFrEF住院患者(n=1413)中,与不应用BB相比,应用BB可显著降低出院后1年新发房颤风险达35%(RR 0.65%,95%CI:0.52~0.82,P
BB改善TAVR患者临床结局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对于这类患者是否应在术后使用BB,目前仍缺乏足够证据,ACC.25报道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纳入314例在TAVR术后30天内接受BB治疗的患者和563例未接受BB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结果显示,BB组TAVR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更明显,LVEF改善10%的患者数量显著较高(P=0.0042),服用BB且有房颤或房扑病史的患者1年死亡率显著降低(HR 0.42,P=0.005)[8]。以上新证据为BB的心血管获益提供了更多支持。
三、总结
2025ACC/AHA-ACS指南为ACS管理提供了最新权威指导。在新指南中,β受体阻滞剂在ACS患者早期治疗的作用及地位获最高级别推荐,这与中国和欧洲ACS指南相一致。无论是STEMI还是NSTE-ACS患者,BB作为标准基石药物应贯穿ACS治疗始终,尽早起始并长期使用。临床实践中,规范使用并合理优化BB治疗可使患者获益更佳、安全性更高。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临床优势明显,为ACS管理提供优选BB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Rao SV, et al. Circulation. 2025 Feb 27.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1309.
2. O'Gara PT, et al. Circulation. 2013; 127(4): e362-425.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10): 766-783.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6): 615-646.
5. Byrne RA, et al. Eur Heart J. 2023; 44(38): 3720-3826.
6. Silvain J, et al. N Engl J Med. 2024; 391(14): 1277-1286.
7. Thomas Fretz, et al. Presented at ACC.25. 1206-01.
8. Tamari Lomaia, et al. Presented at ACC.25. 1249-110.
来源:国际循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