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尊敬的乘客,您好。我是华为汽车自动驾驶团队的一名工程师。在日常研发中,我们经常被问到:“这车是怎么自己看懂红绿灯的?” 这看似简单的“一眼判断”,背后实则融合了感知、定位、决策等一系列精密技术。今天,就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一过程背后的原理。
尊敬的乘客,您好。我是华为汽车自动驾驶团队的一名工程师。在日常研发中,我们经常被问到:“这车是怎么自己看懂红绿灯的?” 这看似简单的“一眼判断”,背后实则融合了感知、定位、决策等一系列精密技术。今天,就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一过程背后的原理。
分辨红绿灯是一个典型的“感知-定位-决策”过程,它不仅仅是“看见”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多技术融合的复杂系统。其核心原理可以概括为:通过高性能传感器(主要是摄像头和激光雷达)采集原始数据,再经由强大的AI算法进行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并融合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信息进行验证和补偿,最终由决策系统做出正确的驾驶行为。
下面我将为您拆解这个过程的每一步。
这是整个流程的基础。车辆依靠多种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
摄像头:主力传感器作用:这是识别红绿灯最主要、最直接的传感器。因为摄像头可以捕捉颜色和形状信息,这是分辨红绿灯状态(红、黄、绿)和类型(圆形、箭头、数字倒计时)的关键。配置:华为ADS(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系统通常会配备多个前置摄像头,包括:长焦摄像头:用于提前很远(例如200米以上)发现和识别红绿灯,为系统预留充足的决策和减速时间。主摄像头:负责中距离的稳定识别。广角摄像头:覆盖更广的视野,确保在路口大转弯时也能捕捉到侧方的信号灯。挑战:摄像头易受环境光线(如逆光、黄昏、强光眩光)、天气(雨雪遮挡)和物体遮挡(前车、树木)的影响。激光雷达:关键冗余和辅助传感器作用:激光雷达不直接“看”颜色,但它能生成高精度的3D点云图。它的作用非常关键:定位辅助:通过匹配点云和高精地图,可以精确知道车辆自身的位置,从而提前预知“前方某个位置应该有一个红绿灯”。结构判断:即使摄像头因强光看不清颜色,激光雷达也能通过3D结构判断出那里有一个“类似红绿灯的杆状物+灯箱结构”。抗干扰:激光雷达主动发射激光,受环境光线影响较小,在逆光等恶劣条件下为视觉系统提供重要补充。华为的优势:华为自研的激光雷达技术(如96线及以上激光雷达)提供了极高的分辨率和探测距离,这对于识别远处小尺寸的红绿灯至关重要。传感器获取原始数据后,需要交给“大脑”——计算平台和AI算法进行处理。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我们会在云端用数百万张甚至上千万张标注好的红绿灯图片(包括各种天气、各种角度、各种国家的灯)来训练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这个模型会被部署到车端的计算平台(如华为的MDC计算平台)上。当摄像头捕捉到图像后,算法会进行以下步骤:目标检测:首先在复杂的图像中找到可能包含交通灯的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例如,一个在空中、在杆子上的圆形或箭头形物体。图像分类:对截取出的区域进行精细识别,分类出它是红灯、绿灯、黄灯,还是非灯物体(如霓虹灯招牌)。语义分割:更进一步,识别出灯上的具体图案,是圆形通行灯,还是左转箭头灯,抑或是行人指示灯。时序信息处理:红绿灯是状态随时间变化的物体。算法不仅会分析单帧图像,还会分析一个时间序列的图像。这有助于解决瞬时误判。例如,一帧图像因为抖动模糊了,可能认错,但连续10帧都显示是绿灯,系统就能非常确定当前是绿灯状态。这对于识别闪烁的黄灯或绿灯倒计时也非常重要。这是确保万无一失的关键一步,也是华为等顶级方案商的技术壁垒。
高精度地图:车辆的高精度地图里,提前标注了所有路口的红绿灯的精确经纬度坐标、高度、管辖的车道信息。当车辆通过GNSS+IMU+激光雷达点云匹配等技术,知道自己在地图中的厘米级位置时,它就会提前知道:“在我的正前方127米,高度5.8米的地方,有一个红绿灯,它负责管理我当前所在的车道。”这带来了巨大优势:缩小搜索范围:算法不用在全图像里“大海捞针”式地搜索红绿灯,可以直接去预定位置附近寻找,大大提升了识别速度和准确率。解决歧义:在复杂路口,可能有多组红绿灯(比如针对不同车道)。高精地图告诉系统应该关注哪一个,避免了“看错灯”的致命错误。传感器融合:中央计算平台会融合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数据。案例:摄像头说“A位置看到一个绿色圆形灯”,激光雷达说“A位置确实检测到一个标准红绿灯结构”,高精地图说“A位置确实存在一个红绿灯”。三者交叉验证,置信度达到99.99%,系统才会采信。如果只有摄像头看到了颜色,而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没在该位置发现结构,系统可能会将其判定为干扰物(如广告牌),从而忽略它。最终,感知和定位的结果被送给决策规划模块。
系统根据识别出的红绿灯状态(红灯、绿灯)、类型(是否是指向箭头灯)以及自身的车道信息,做出决策:继续通行、减速、还是在停止线前停车。控制模块会执行决策,通过线控系统(线控刹车、线控油门)让车辆平稳、舒适、准确地完成相应动作。总而言之,自动驾驶分辨红绿灯不是一个单一技术,而是一个融合了视觉感知、深度学习、高精地图和多传感器融合的系统工程。
华为方案的核心优势体现在:
强大的传感器硬件:尤其是自研的激光雷达,提供了超越纯视觉方案的冗余和安全保障。“感知-地图”紧密耦合:利用高精地图先验信息,极大提升了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解决了“看错灯”的核心痛点。全栈自研能力:从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到计算平台(MDC),再到算法和高精地图,华为拥有全栈技术,可以实现深度的协同优化,发挥整个系统的最大效能。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帮助您理解自动驾驶是如何完成“看红绿灯”这个对人类来说轻而易举、对机器却极其复杂的任务的。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在算法、硬件和系统集成上的不懈努力。
来源:好奇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