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法国作家福楼拜关于文学的比喻,将文学比作炉中的火,强调其传递与共享的特性。但题目的精髓在于“其实,不仅是文学,为人、处事亦如是”这一句,它拓宽了话题的范围,将文学领域的思考引申到为人处世的层面,提示考生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和思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为大家所共同拥有。其实,不仅是文学,为人、处事亦如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法国作家福楼拜关于文学的比喻,将文学比作炉中的火,强调其传递与共享的特性。但题目的精髓在于“其实,不仅是文学,为人、处事亦如是”这一句,它拓宽了话题的范围,将文学领域的思考引申到为人处世的层面,提示考生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借火—点燃—传递”这一过程所蕴含的意义。
从审题角度来看,考生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一是“借火”象征着学习、借鉴他人的智慧或经验;二是“点燃自己”意味着将这些智慧或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三是“传给别人,为大家所共同拥有”则强调了分享与传播的重要性,以及最终达到的共同成长和提升。
在立意上,考生可以围绕“学习借鉴与自我成长”、“分享与传播的价值”、“共同进步的社会理念”等角度展开论述。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深入的剖析,阐述在为人处世中如何借鉴他人之长,如何实现自我提升,并进而将这份成长与智慧传递给他人,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
【参考范文】
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这个古老的道理始终被奉为教育的真谛。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随之产生了变化。福楼拜的话提醒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信息,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而福楼拜所倡导的“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的理念,则强调了教育的互动性和启发性。他认为,教师应该像点燃炉火的人一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取变得异常容易,但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因此,教育者的角色正在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指导者和伙伴,他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创新。
授人以渔,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包括如何有效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如何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观点,如何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等。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不断适应新的挑战。
同时,授人以渔也是一种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梦想。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统一的模式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授人以渔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学习仍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学习和创新的基石。但是,教育者应该意识到,知识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地积累信息,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福楼拜关于文学的比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育启示: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借星火以燃己,传光芒而共辉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言:“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为大家所共同拥有。” 这一精妙的比喻,不仅道出了文学发展的真谛,更揭示了为人、处事的智慧。在生活的广袤天地中,我们皆如逐火者,借他人之智点燃自己,再将光芒传递,实现思想、精神与价值的共享,让生命在传承与奉献中熠熠生辉。
于文学而言,借火、燃己、传火的过程,是不断汲取、创新与传承的过程。纵观文学发展史,无数作家从经典中汲取养分,点燃创作的灵感之火。屈原借鉴楚地民歌与神话传说,创作出《离骚》这一浪漫主义巨著;李白深受庄子、谢灵运等前人影响,将豪放飘逸的诗风推向极致;马尔克斯从卡夫卡、福克纳的作品中获取启示,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他们在借鉴中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创作出具有时代价值的作品,再将这份文学之火传递给后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创作者。文学的薪火相传,使得人类的精神宝库不断丰富,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
为人处世,亦当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他人的影响与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从呱呱坠地起,父母的言传身教、师长的谆谆教诲、朋友的真诚鼓励,如同点点星火,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与处世之道,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修养。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向智者学习智慧,向仁者学习善良,向勇者学习果敢,将他人的长处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蜕变。当我们具备一定的能力与经验后,又应主动承担起传递的责任,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正能量分享给他人。古有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将自己的家国情怀传递给世人;今有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无私奉献,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传火” 的意义,让生命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升华。
在当今社会,借火、燃己、传火的理念更具现实意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与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同时,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传递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无论是科学家分享科研成果,还是普通人分享生活感悟,每一次的传递都可能点燃他人心中的火花,激发新的灵感与创意。这种知识与精神的共享,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人类文明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中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借星火以燃己,传光芒而共辉。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向他人学习,积极汲取智慧与力量,点燃自己生命的火焰;以无私的精神将这份光芒传递出去,温暖他人,照亮世界。在借火、燃己、传火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价值,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让生命在共享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薪火相传,点亮人生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为大家所共同拥有。”此言不仅道出了文学的本质,更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传递方式。无论是文学创作、为人处世,还是其他任何领域,这种“借火点燃自己,再传给他人”的理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在文学的范畴内,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而这些感悟和思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通过阅读、学习前人的智慧结晶后得到的启发。正如福楼拜所说,我们从别人那里借来了“火”,即灵感和知识,然后用这份火种点燃自己的心灵之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接着,当我们的作品被读者阅读时,那份独特的光芒便传递给了更多的人,激励着他们去探索、去创造。
其次,在为人处世上,“借火点燃”同样适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遇到导师或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如同那炉中的火,温暖并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自己成长起来之后,也有责任将这份光明继续传递下去,成为他人的灯塔,帮助那些在迷茫中徘徊的灵魂找到方向。
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传递不仅仅是单向度的给予,它更像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个人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我们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启迪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周围的人。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职场,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带动团队进步;一位教师耐心教导学生,激发他们追求梦想的热情;甚至是一位普通市民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积极吸收外界的知识和智慧,并努力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要勇于承担责任,把这份收获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总之,福楼拜关于文学如炉火般传递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一个真理: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学习与奉献。只有当我们愿意接受他人的“火种”,并且勇敢地将其传递下去时,才能真正点亮自己,同时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光明。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知,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共同构建一个人人互助、彼此成就的美好未来。
薪火相传,共筑华光
法国作家福楼拜以炉中火为喻,道出文学传承的真谛:借前人之火点燃自我,再将这火种传递,使众人皆能共享温暖与光明。其实,这“火”的传递,又何尝不是为人、处世的真谛所在?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而言,我们皆应秉持薪火相传之精神,共筑时代华光。
于个人成长而言,薪火相传是汲取智慧、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恰似那熠熠生辉的火种,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匡衡凿壁偷光,借邻家烛火苦读,终成一代名相;车胤囊萤夜读,以萤火之光照亮求知之路,留下千古美谈。他们从他人那里借得“火光”,点燃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进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虚心向他人学习,从书籍中、从师长处、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汲取智慧的养分。让前人的智慧之火,在我们心中熊熊燃烧,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实现梦想的强大动力。
于社会交往而言,薪火相传是传递温暖、凝聚力量的桥梁纽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与关爱时,不应仅仅将其视为个人的幸运,而应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张桂梅校长扎根贫困山区四十余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了无数山区女孩的梦想之火。她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知识,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着爱与希望。在她的影响下,许多曾经受助的女孩毕业后选择回到山区,成为一名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继续传递这份温暖与力量。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让社会充满了爱与关怀,让人们在困境中感受到希望,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于社会发展而言,薪火相传是传承文明、推动进步的重要保障。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就像那永不熄灭的火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汉字,从神秘的敦煌壁画到现代的科技艺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创新着自己的文化。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让我们的文明得以延续,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薪火相传,就是那源源不断的活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以谦逊之心借得前人之火,以奉献之志将这火种传递,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社会交往中传递温暖,在社会发展中传承文明。如此,我们定能共筑时代华光,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学与人生的火种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为大家所共同拥有。”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不仅揭示了文学的本质,也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文学如同火种,能够点燃心灵,温暖他人,而为人处事亦应如此,通过传承与共享,让生命之火代代相传。
文学的魅力在于其传承的力量。从古至今,无数的文学作品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我们从先辈那里借得火种,汲取智慧与灵感。无论是《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是《荷马史诗》中对英雄的赞颂;无论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悲欢离合,还是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剖析,这些经典之作都如同火种,点燃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性的思考。我们通过阅读,将这些火种传递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让它们在我们的心中燃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同时,我们也应将这些火种传递给他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为人处事亦如文学,需要传承与共享。在生活中,我们从长辈那里学到的智慧和经验,如同火种,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这些经验可能是一句简单的忠告,也可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但它们都如同火种,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应当珍惜这些火种,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也能从中受益。同时,我们还应学会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当我们取得成功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传承与共享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在文学领域,许多作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古老的智慧传递给现代读者。这些作家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承担起传承与共享的责任。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人,帮助他们提升自己;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在传承与共享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保持火种的纯粹性。文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尊重原著,避免对文学作品进行过度的改编和篡改。在生活中,我们也应保持对知识和经验的尊重,避免将其用于不正当的用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火种在传承与共享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其纯粹性,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文学与人生,如同炉中的火,需要我们去点燃,去传承,去共享。让我们从先辈那里借得火种,点燃自己的心灵,照亮他人的道路。通过传承与共享,让文学与人生的火种代代相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增添更多的温暖与光明。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