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共文化配送活动以"精准供给、品质共享"为理念,2024年度累计开展文艺演出、特色活动、讲座导赏、展览展示四大类活动86场,覆盖全区,惠及群众超130万人次。通过问卷调研数据显示,活动总体满意度达100%,100%的市
为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共文化配送活动以"精准供给、品质共享"为理念,2024年度累计开展文艺演出、特色活动、讲座导赏、展览展示四大类活动86场,覆盖全区,惠及群众超130万人次。通过问卷调研数据显示,活动总体满意度达100%,100%的市民愿意参与此类文化惠民活动,让我们跟随"文化体验官"的真实反馈, 让我们跟随" 文化体验官" 的真实反馈,重温年度精彩瞬间!
文艺演出:让江南风情“声”入人心
(图:越剧《碧玉簪》专场)
“这场《碧玉簪》可太绝了!台上咿咿呀呀的越剧调调一响起,甩着水袖从我们眼前飘过去,女儿眼睛都看直了,跟着水袖晃脑袋。隔壁老婆婆攥着手帕直抹眼泪,说这是她小时候跟着妈妈听的调调。最逗的是演到李夫人劝女那段,旦角突然下台牵着我家孩子的手教兰花指,这孩子突然冒出来一句"妈妈我想学唱戏",把我给激动的!你看那些白头发老戏迷跟着哼,小娃娃有模有样比划手势,这老祖宗的东西可不就这么传下来了嘛!”——盛泽镇舜湖社区居民
(图:《盛韵飞翔 致敬经典》交响乐团惠民音乐会)
“文艺汇演太有烟火气啦!广场上交响乐混搭着市井叫卖声,当孩子们第一次摸到大提琴琴弦时,惊喜得直尖叫,兴奋得直跺脚,跟着节奏打拍子。演奏家们把乐器搬到人群中间,让高雅艺术彻底‘下凡’到咱们老百姓中间,大家都跟着哼起了熟悉的旋律,现场热闹得像过大年!”——盛泽镇杨扇村居民
特色活动:非遗活态传承的“吴江解法”
(图:茧艺文创课堂)
“非遗老师手一抖,蚕茧就变成朵水灵灵的紫色牡丹,孩子们眼睛都看直了!穿针引线时,小手指捏着彩色丝线直打颤,听老师讲"七千年丝绸故事",都把小脑袋凑得老近。孙女更是连连说‘奶奶你看!老师绣的茧牡丹比真花还香呢!’老祖宗的智慧就这么在小手上活过来了!”——震泽镇三扇村居民
(图:感受非遗苏绣技艺)
“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穿针引线,连二十出头的小姑娘都玩得特别起劲。看着那些年轻后生捏着绣绷配色,才真正明白啥叫‘活态传承’。绣错了还乐呵得不行:‘当年我妈教我都没这耐心!’社区把文化服务送到咱眼皮子底下,就像给老树浇了春水,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心里暖乎乎的。你看张叔都戴上老花镜研究针法了,说要给小孙女绣个零钱包呢!”——江陵街道湖东社区居民
讲座导赏:构建有温度的知识传播场
(图:吴江农民画讲座)
“老师拿着泛黄的老画稿说‘你们知道吗?这鲤鱼跳龙门的尾巴要甩三下才灵光’时,我们都笑了。老师拿着老画稿讲‘丝瓜络蘸色画稻’时,我才知道原来颜料里要加糯米浆。散场时捧着自己的作品,突然觉得掌心沾着的不只是颜料,还有吴江土地里七千年的稻花香呢!——松陵街道东门社区居民
展览展示:多元艺术织就城市记忆
(图:江南故事·吴江纪事展)
“从费孝通调研的老照片到长三角智慧农场的实时数据,丝绸、古镇、稻香在光影里交织。原来江南不止有小桥流水,更有让老手艺‘活’出新花样的数字魔法,这展览看得人热血沸腾!”——七都镇开弦弓村居民
深耕文化惠民路 共绘智慧文旅图
未来,吴江区文体广旅局将继续发挥“穿针引线”作用,通过服务升级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矩阵,建立动态监测评估体系,确保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普惠均等”向“优质共享”跨越,让文化惠民更有温度、更具质感,真正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质变提升。
来源:企媒创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