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阴的建城史上,我们是不能忘记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的吴国的张可琮这个人的,那个时候的唐朝末年,军阀割据,唐朝皇帝被梁王朱温杀以后,自立为梁国,于是整个天下大乱,江阴这个地方属于常州一个重要的县和军事重镇,始终处在吴越国和吴国的争夺之中。这时吴王发现了一个人才叫张
建江阴大城的张可琮
在江阴的建城史上,我们是不能忘记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的吴国的张可琮这个人的,那个时候的唐朝末年,军阀割据,唐朝皇帝被梁王朱温杀以后,自立为梁国,于是整个天下大乱,江阴这个地方属于常州一个重要的县和军事重镇,始终处在吴越国和吴国的争夺之中。这时吴王发现了一个人才叫张可琮。
张可琮守江阴
让张可琮守吴国前线的无锡,因为在无锡以少胜多、智谋取人,获得了吴王的赏识,被任命为江阴镇遏使,命他驻守江海门户江阴,这一职位在唐代具有相当高的军事和行政职责,类似于现代的军事指挥官或地方长官。在地方军事和行政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就是那时,江阴的军事地位和行政地位,在常州府中一下子鹤立鸡群。因为处在与吴越国的最前线,所以,吴王重点打造江阴地区的军事守备。
吴国江阴镇遏使张可琮
张可琮初到江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手笔地建造江阴城。当时的地方城墙并不大,隔壁晋陵县城才二里三十八步,无锡县城才二里十九步,宜兴县城一里九十步,(古时候三百六十步等于一里),张可琮动员江阴民众,于公元913年,在原有与周边县城一样大的城墙的基础上,一下子建起了十三里长的江阴城,东到今天的文定路,西至今天的环城西路,南至环城南路南侧,北到环城北路北端,分别设立了四个城门,“延庆”、“钦明”、“通津”、“朝宗”。为江阴城后来成为南唐的江阴军建制打下了基础。
张可琮建江阴城
在张可琮基础上的宋江阴军城
同时,张可琮还疏通了经常堵塞的黄田闸上的皇田浦(后来的黄田港河),让它成为江阴城内西区的一条贯通长江的大河,为宋朝成为江阴唯一的市河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他还新建了江阴城北连通黄田港口的永寿寺,这就是后来的永宁街上的永宁寺,以及那个南宋以后名气甚大的北门光孝禅寺。可以说张可琮对江阴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贡献巨大。
张可琮疏浚黄田港河
接下来张可琮又以江阴城为据点,在江阴城东又增设了许多城堡,比如陶城、郭城、莫城等,与江阴城组成了完整的防御性城堡。而当时江阴已经经济上比较发达,农业上粮食储备充分,为当时吴国的大将徐温四战吴越国,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江阴一战,张可琮配合徐温在香山南砂山北的香湾和砂山一带,打败吴越国的国军主力宁远军,这一仗锉败了吴越国的军心,接下来的无锡一战彻底把吴越国吞并吴国的野心破灭,从此江南得到了近五十年的休养生息,为宋代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可琮功不可没。不久,吴王提升张可琮为常州刺史。张可琮去常州又建了周长二十七里三十步的罗城,对常州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公元925年,年仅六十五岁的张可琮去世。
张可琮与砂山香湾战役
五代十国时期的江南
五代十国图
来源:读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