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内卷的罪魁祸首有哪些?何时才到尽头呢?(1)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1 06:13 1

摘要:笔者是澳大本硕学生家长,当过大学英语老师,也在英国教过中文,长期关注全球教育资讯,过去13年尤其关注澳门大学,在家长群答疑解惑也12年了。欢迎关注本号,获取更多关于澳门大学的资讯。

“内卷”是近年出现的高频词,将“内卷”延伸到教育领域,就有了“教育内卷”,用来形容教育领域存在的非理性无价值竞争。一线城市动辄千万元的学区房,把辅导班时间安排得密不透风的鸡娃家长,小镇做题家的成绩困境……教育竞争带来的焦虑和内卷在社会大众中不断弥漫。

那么教育内卷的罪魁祸首究竟有哪些呢?这种内卷又要到什么时候才可能是一个尽头呢?

笔者关注全球教育资讯多年,对这个内卷现象也有关注,今天就来抛砖引玉,看看这几年导致教育内卷越来越激烈的罪魁祸首究竟有哪些和普通工薪阶层又该如何应对。

一、高考报名人数节节攀升

转眼间,再过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一年一度竞争最为惨烈的高考又要来了。根据网络上流传的图片,预计2025年高考人数即将达到1,436万,比2024年增加了94万人,竞争态势继续加剧。

更可怕的是接下来7年,报考人数只会越来越多,预计到2032年达到最高峰的1,785万人,也就是说竞争态势接下来只会越来越激烈,直到2033年报考人数达到1,723万人后才会慢慢下降。

2036年后,因为新出生人口的急剧下降,竞争态势预计会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到2038年高考报名人数有望下降到不足1,000万人。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在去年优质本科扩招了1.6万人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随后清华、北大、人大、农大等近20所“双一流”高校陆续宣布增加今年本科生招生名额。但是新增的2万招生名额,对于新增的94万报考人数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不卷是肯定不可能的。

二、顶尖大学过度扩招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学招生人数不多。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与就业问题,1999年中国大学开始扩招,涵盖本科、研究生及高职院校各个层次。2008年后,教育部曾经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但在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教育部又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也经历过一次大学扩招。当时美国的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中,这些学校主要面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学生。然而,农村和工业城市的居民也需要实用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因此地方政府和社区开始建立小型的技术学院和初级学院,以提供更实用的教育和培训,这种需求的变化促使美国社区大学开始发展壮大。

美国当时扩招的主要是社区学院,顶尖大学仍然坚持精英式大学模式,扩招规模要小很多;而中国大学的扩招,涵盖了所有层次的大学,拉高了国人的期望值,直接导致了顶尖大学的学历也开始贬值,其结果按照家长群一位家长的说法,整个过程就是“大量扩招→供大于求→供求平衡被打破→求职门槛抬高→学历贬值→教育内卷”。

三、国人崇尚教育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金句,比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等,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历朝历代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晋升路径,使得教育成为改变命运的核心手段,深植于文化基因之中。

当代高考被称为“现代科举”,其竞争激烈程度折射出科举时代的文化惯性。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教育长期被视为最公平的竞争工具。改革开放后,高考恢复、留学生政策放开,再次验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案例。

而独生子女政策(1980-2015)进一步浓缩了家庭资源,形成了“举全家之力培养一个孩子”的集中投入模式。子女的教育成就不只是个人成就,更被视为对家族的责任。家谱中常见“耕读传家”的训诫,反映了教育对家族荣誉的意义。

尽管国家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双减”政策,政府始终在调整但从未削弱对教育根本地位的重视。一般老百姓也只能随波逐流,被时代裹挟着步履阑珊前行。

为了让孩子在这种残酷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普通家庭的家长们自然勒紧裤带也要拼命把家里数量有限的孩子逼向千军万马过一条桥的高考中,而家境宽裕的家庭则把孩子送上了出国之路,过去几年国外很多大学的研究生班级里面甚至授课教授都是中国人,催生了反向留学这个新词汇。

这种文化基因的影响力非常可怕,同样来自东亚地区的韩国也深受影响,很多人即使润到国外还逃离不了这种价值观。上周,华人生活网分享了《叹息!亚裔高材生因藤校落榜轻生,自杀前发给妈妈最后三个字》一文。美国顶级寄宿中学——菲利普斯学院安多佛(Phillips Academy Andover)12年级韩国裔优等生卢卡斯·李(Lucas Lee)在被美国所有藤校拒绝后不幸自杀身亡。

卢卡斯在决定离世前,曾给母亲发出最后一条短信:“I am sorry ……”(对不起)。笔者猜测他可能背负了太多原生家庭的压力,对自己期望值也太高,深陷名校情节中不可自拔。

笔者另外从美国朋友处得知,亚裔自杀的案例每年都不少,她身边也有很多华人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是焦虑。可见这种思想实在根深蒂固,润到国外也改变不了。

今天先分享笔者认为产生中国教育内卷的罪魁祸首的三个原因,下一篇文章将分享另外两个原因,包括蓝领阶层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以及教育机构的推波助澜,笔者也会分享对于这个内卷现象的建议,欢迎期待。

好物推荐

据笔者观察,内地大部分大学生和小部分澳大学生在雅思考试四个部分中,口语和写作这两块输出性技能方面存在不够理想的问题,个别还遇见过写作被卡小分的极端情况。这两本书应该可以帮上你家孩子,特此推荐啊。

如果你家孩子想去澳门大学读本科或者继续深造读硕博,欢迎家长加我好友,并成为澳门大学家长群的一员,一起探讨你家孩子新增的这条成才之路。

来源:钟老师typhoo9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