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访华团抵京,玉城丹尼神秘行程引美日恐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3:19 1

摘要:琉球,这仿佛只是冲绳的一座岛,但真正翻开地图,才发现它其实是一条断裂的项链,珍珠似的岛屿在东海搁浅。琉球人的命运也像极了随波逐流的贝壳,时而明亮,时而被海浪吞没。谁想过,一个小小群岛,居然卷进大国博弈的夹缝里?质问归根结底也没有答案。

琉球,这仿佛只是冲绳的一座岛,但真正翻开地图,才发现它其实是一条断裂的项链,珍珠似的岛屿在东海搁浅。琉球人的命运也像极了随波逐流的贝壳,时而明亮,时而被海浪吞没。谁想过,一个小小群岛,居然卷进大国博弈的夹缝里?质问归根结底也没有答案。

琉球曾有过自己的国王。那些年,国王坐在小王宫,遥望着大陆的方向。明代的册封队伍一次次登陆,祭祀、朝贡,按照礼节,一切井然有序。诏书写得很漂亮,琉球使者跪在天子脚下,心里其实盘算着自己将来能不能多得一两匹绸缎。中国不是琉球的父亲,他们更像沉默的邻居,琉球总是眼含期待,却又不得不谨慎说话。

到清末,日本开始变得贪婪。这时候的琉球就有点像下棋时的炮架,被日本一下子吞掉。1879年,日本人搬着洋枪洋炮来访,说是“废藩置县”,实则夺人家国土,琉球国王被赶回福州。他带着满腔委屈,化了一身清装,却再也没能回家。其实日本这套逻辑,讲理是不通的。但他们偏要说,一切合乎法度,还美其名曰“近代化改制”。琉球人民,外表顺从,心里的不满始终没有熄灭。这种失落,几十年都化不开。

外部的大事又开始影响这片海。1945年《波茨坦公告》里,日本的版图被画了界限。琉球有没有写进去?没有!美国强调要剥夺日本的侵略果实,白纸黑字,如今资料都存档在国会图书馆。可是美国很快就翻脸,把琉球占为己有,在冲绳岛托起一座座军事基地。美军的重型坦克在街头轰隆隆驶过,人们只能忍气吞声。日本人美其名曰“归还”。可真“归还”了吗?琉球人根本没有发言权。

民众对于日本的态度,始终复杂。在1970年代,日本天皇明仁到访琉球。川野纯治,那是个普通的琉球青年。他暗中筹谋,一刀划破了所有人的幻想。刀锋滑过空气的那一刻,好多人屏住了呼吸。新闻里快速播报现场,“天皇遇袭!”这是恨?还是绝望?不能轻易说死。

其实,历史本身就不自洽。美国人嘴上说要尊重民意,实际上基地拆得了吗?三分之一的冲绳面积全给了驻日美军,噪音、事故、冲突不断。日本中央政府一次又一次承诺减负,数据呢?外务省公布,2018年驻日美军基地事故较前一年竟有增加。岛上居民有些麻木,有些愤愤。有人抗议,也有人怨天尤人。

琉球的独立呼声,从未远离公众视线。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讨论琉球自决的帖子评论量动辄几十万。冲绳知事玉城丹尼近两年频繁出镜。2023年春,他率团访问北京。照面时他只说了几句客气话。可是大家明明心照不宣,这步棋,是不是要往国际上引?日本媒体反应挺大,说是“有损国家统一”,还有人说玉城只是借机刷存在感。

可是事实究竟是什么?琉球的独立议题在联合国没被正视。美日都把这一带视作印太战略的桥头堡。你想独立?想恢复王国体制?大概率被冷处理。反转又来——岛内年轻人其实也有不少厌倦政治的,旅游业带来的短期红利,抵消掉一点民族苦闷。2020年至2022年,每年到冲绳旅游的人数一度超过400万次。商人、餐馆老板、旅店业主,有几个在意高层的外交口水仗?谁知道。

另一方面,有的琉球人却始终坚持祖辈流传下来的语言和仪式。旧王国时期的祭祀还在某些村落悄悄流转。比如宫古岛上,每年都有传统的“ウガン”祭祀活动,年轻人与老人围成圈,咏唱旧谣。有没有人觉得滑稽?可在他们眼里,那是祖先未了的心愿。

反观日本中央权力的表现,总是冷静且有些自负。外务省、内阁府发布公告,说“琉球问题属于历史遗留,将依法妥善处理”,给人的感觉不咸不淡。居民会上,知事拍桌子,东京代表哼哼哈哈。一次会议下来,所有人各说各话。没谁真的相信会议能决定什么。

还有一点,外界并不是对琉球问题全然冷漠。中国外文局社会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对琉球历史归属的讨论在亚洲的学术圈有升温趋势。韩国、东南亚国家有学者也提出“去殖民地化”看法。有的建议国际社会介入,有的认为本地自治已够多余。怎么说?道理大不一样。

我觉得,琉球人并不是永远排斥日本。2019年NHK做了个民调,约有31%的冲绳居民支持更高自治权,但要求恢复独立的人只占11%。数字不会骗人,却有时候也挺会误导的。抗议惯了,日子慢慢熬,大家对未来其实说不出一个准头。谁也没说服谁。

但也许有些岛民根本无意搞大动作,他们忙着接待游客,开着餐车边走边吆喝,有的人甚至把日本和琉球的标志缝在一顶帽檐上。身份认同,说到底挺玄的。前几年有记者在市场里采访老妇人,问她是不是琉球人。她犹豫了一下。是,也不是。唉,就是生活罢了。

可是,这事就这样吗?也不全然。因为历史悬而未决,谁都没能画句号。网络上不断出现新说法,有些年轻人看得烦了,嘴里嘀咕:“独立?有啥用?”但更多时候,老人继续讲琉球故事,新生代却刷着短视频,粉丝数一涨,历史观也跟着五花八门了。

理性层面说,琉球复国希望渺茫。有国际关系学者分析过,一旦真闹到国际法庭,涉及战后条约、领土归属,一大堆规章谁都解释不清。技术上这事复杂,但岛民有时就是愿意简单思考,天真地觉得,只要喊得够响,总会有人听见。不过,这种想法也有点不着边际。

矛盾也很明显,冲绳不少人吃日本中央财政饭,转头又公开反日,搞点姿态。甚至有人倒卖基地周边土地,赚了钱再去组织抗议集会。你说他们是亲日还是反日?难讲。

整个问题最奇妙的地方在于,琉球人心里那种“被抛弃感”,其实谁都无法弥补。得不到的自主和认同,却又离不开现实的温饱。这是历史的魔障,现实的荒诞。

有时候,问题也许就是这么悬着。这群岛上的居民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拉扯,复国未必可能,却又不容简单归顺。

归根到底,琉球还在自己的海上,漂泊未定。

来源:温文尔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