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近日,滨州市技师学院传来喜讯,学院党委宣传部荣获“滨州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一荣誉既是对学院过往工作的高度肯定,也为学院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持续前行注入了强劲动力。多年来,滨州市技师学院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置于学院发展的重要位置,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近日,滨州市技师学院传来喜讯,学院党委宣传部荣获“滨州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一荣誉既是对学院过往工作的高度肯定,也为学院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持续前行注入了强劲动力。多年来,滨州市技师学院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置于学院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学院内涵,成功获评“省级文明单位”。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根基
思想引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该学院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创新打造“五维矩阵”品牌,相关案例入选全市“头雁领航滨州篇章”优秀案例集,学院被授予“滨州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学院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按照1:350的师生比例,精心选拔和配备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专职思政课教师,为高质量开展思政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育理念上,学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德育实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知行堂”发挥着主阵地作用,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已成为常态,累计授课500余次。通过生动讲述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例如,在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课上,教师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感人故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坚定意志和无畏精神,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为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学院常态化开展思政课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和教学能力比赛等活动。观摩课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展示精湛的教学技艺与创新方法,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范例;汇报课为新入职教师搭建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台;教学能力比赛则有效激励教师钻研业务、创新教学。通过这些活动,学院形成了教师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全面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校园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学院积极构建以“五位一体”文化体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将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工匠文化、廉洁文化、绿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校园生活,深入课程教学与师生内心。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文化,底蕴深厚、精神伟大。学院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展览及相关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红色文化教育以“知行堂”为依托,结合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歌曲传唱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学院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力焕发。围绕非遗剪纸,拍摄制作系列视频30部,通过“传统文化+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其中《非遗变华服》视频浏览量超70万人次,系列视频总浏览量突破120万人次,实现广泛传播。学院还举办非遗文化传承暨产教融合促进活动,挂牌成立“博兴县非遗文化培训基地”,与博兴县文化和旅游局签订合作协议,并共同揭牌“滨州市技师学院共建教学非遗实践基地”。
工匠文化是职业院校的特色文化,学院将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展校园技能节、邀请企业工匠大师进校讲座、组织学生赴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校园技能节上,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在比拼中提升专业技能,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院注重廉洁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打造“黄河清韵廉润校园”文化品牌,将廉洁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开展主题班会和升旗仪式等廉洁教育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廉洁意识,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每学期开展专题思政课和廉政党课,通过警示教育、案例学习、教育基地参观等形式,教育教师以身作则、廉洁从教。通过党风廉政会议、警示教育大会和谈话提醒等方式,加强党风廉政与反腐败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绿色文化倡导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学院在校园建设中融入绿色元素,开展“五个一”节约型校园建设、环保知识宣传和绿色校园创建等活动,培养师生环保习惯和生态文明素养。
丰富文明实践,彰显社会责任
志愿服务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亮点,也是师生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学院持续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组织党员教师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义务劳动、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院与社区的联系。
“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院组织师生参与文明交通服务、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在一次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中,学生帮助打扫房间、陪伴聊天、表演节目,为老人带去温暖与快乐,也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义。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将传统节日与文化传承相结合,通过民俗活动、传统技艺展示、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端午节期间,学院组织学生包粽子、制香囊,举办文化讲座,使学生在体验传统习俗中感受文化魅力。
“三下乡”活动是学院服务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学院组织师生深入农村,开展文化、科技、教育下乡等活动,为农村地区送去知识和技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学院师生还积极响应“慈心一日捐”活动,踊跃捐款,展现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学院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学院连续多年获评“山东省最佳社会声誉技师学院”和“最具媒体影响力技工院校”,这些荣誉是社会对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滨州市技师学院将持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涵与新形式。在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活动形式,提升“五位一体”文化体系的育人成效;在志愿服务方面,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努力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