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桂枝汤、小柴胡汤、麻黄汤,是中医必学必记必用的核心方剂,传统医书认为,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它们的功效主治都不相同,但存在5大相同之处:
桂枝汤、小柴胡汤、麻黄汤,是中医必学必记必用的核心方剂,传统医书认为,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它们的功效主治都不相同,但存在5大相同之处:
一是师出同门,均为《伤寒论》记载的经方,临床已有1800多年历史,其中资格最老的是桂枝汤,收录于《伤寒论》,麻黄汤、小柴胡汤均是张仲景改良或首创。
二是名声显赫,三个方剂都是经典名方,桂枝汤是“群芳之冠”、“天下第一方”;小柴胡汤入选“中医临床十大名方”,麻黄汤是现代中医学“开篇第一方”。
三是应用广泛,无论是方剂组成,还是循经筋脉,都体现了《伤寒论》“扶正气、存津液”的思想,是中医扶正固本治疗方针的体现,所以应用很广。
四是体系庞大,历经千年发展,从桂枝汤、小柴胡汤、麻黄汤身上衍生出庞大类方体系,或通过“随证加减”——加入若干药材,或“调整药量”——改变方剂药物比例或配伍,或“联系用方”——与其它方剂合用成新方,分别组成庞大药系。
五是争议很多,这3个方剂也是中医争议较多的方剂,对原著的解读思路不同、临床上辨证思路不同、现代对传统医理破解不同,都引起许多探讨辩论,各抒己见,反而促进了中医文化传播。
桂枝汤、小柴胡汤、麻黄汤,有名气有地位有争议,但某些方面的功效和用途,在大部分中医眼里都是相同的,体现在“三句话”:有事没事——桂枝汤、遇事不决——小柴胡、魂不守舍——麻黄汤。
这三句话是中医或民间的顺口溜,既来自于临床经验总结,又描述三个名方的核心应用场景,其中前两句话比较常见,在多个中医科普文章中被引用和解释,后一句比较少见,知道的人不多。
这三句话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中医带你了解一下。
一、有事没事桂枝汤。
桂枝汤共5味药组成,以桂枝为君,芍药为臣,生姜和大枣为佐,炙甘草为使,方剂含有2个经典药对:桂枝+芍药,一散一收,调和营卫,汗出而不伤正;生姜+大枣,健脾和胃,助营卫生化。
一些人从桂枝汤的配伍中,认为生姜、桂枝的辛温,加上大枣、甘草的甘化阳助卫阳,以芍药之酸,加上甘草、大枣的甘化阴以益营阴,认为桂枝是解表剂、和解剂,其实存在一些争议。
桂枝汤通过桂枝和甘草配伍化阳,芍药+甘草配伍化阴,阴阳平衡,加上生姜通和大枣补,实际上是增血气、亢奋卫气、提升精气、养津液,属于温通补益之法。
桂枝汤真正的“靶点”是在脾胃肝,如胡希恕说“桂枝汤养胃液,补胃气”,曹颖甫说“桂枝汤疏肝补脾醒胃”。桂枝汤药力甘温健胃,益阴助阳,精气内充而表固,邪气无法入侵,方剂设计思路是“治未病”,实际是补益剂,而甘温发汗除热,病机更偏于虚寒,即“寒者温之,虚者补之”,实际就是补益之法。
所以,桂枝汤作为“和方之祖”,用于发热、汗出、恶风的外感轻症,调理营卫不和之自汗,体虚易感者,可作为保健方剂,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体现,用作补益,当然有事没事都合适。
二、遇事不决小柴胡。
小柴胡汤共7味药组成,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人参+半夏+生姜为佐,大枣、甘草为使,方剂有2个经典药对:柴胡+黄芩,一个解少阳之郁,一个清表热,可和解表里;生姜+半夏,降逆止呕。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从《汤液经》里的阴旦汤,减去芍药而成方,主治少阳气郁引起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伤寒论》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因后世中医从不同角度解读,结论和体会不同,引起长期争论。
应当站在整体角度看小柴胡汤,该方至少有4个功效:
1、扶正达邪,条文分别见于太阳、阳明、厥阴、瘥后复劳诸篇。
2、和解表里,其组方可消除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的外证,又可消除心下满、不欲食、大便硬、脉沉细的里证。
3、升清降浊,柴胡、生姜升清阳,黄芩、半夏降浊火,人参、大枣、甘草养胃,通过升清降浊,调畅三焦达到发汗、利尿、通便、止泻的目的。
4、疏肝利胆,如治疗腹中急痛,因肝木克脾土,筋脉拘急引起,用小柴胡汤寓补于和,疏泄肝胆。
这4个方面覆盖大部分病症表现,尤其是半表半里、寒热夹杂、症状复杂时,出现典型的“柴胡体质”,不论外感或内伤杂病,辨证都不容易,可能弄混,但用小柴胡汤总是不会出错的。
三、魂不守舍麻黄汤。
麻黄汤4味药组成,麻黄为君药,桂枝为臣药,杏仁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方剂含有2个重要药对:麻黄+桂枝,一个发汗,一个解肌;麻黄+杏仁,一个宣肺,一个平喘,总体达到散寒解困目的,治伤寒表实证。
麻黄汤因为含有麻黄这个发汗猛药,被后世认为是“发汗峻剂”,误用、错用易出现问题,重则致命,所以被看成“虎狼之方”,麻黄汤在《伤寒论》列有不少禁忌症,也加重 后世用药顾虑。其实,如果能熟记各种适应证,合理使用,麻黄汤可取得奇效,临床上麻黄汤可见于5个功效:
1、用于肺系疾病,主要是宣肺平喘,并不是用于温、润、补、泄,而是恢复肺气宣降,可发挥专药专治作用。
2、用于肠热腑实,主要是宣肺通腑,原因是肺与大肠互表,宣肺能通腑,腑气通则热有出路。
3、用于疫病初起,主要是开泄腠理,从古到今,麻黄汤都在各种流行瘟疫中发挥作用。
4、用于水湿病症,主要是发汗逐饮,排汗是排出水湿的重要途径,可用于治水病。
5、用于四肢痿痹,主要是宣通破坚,中风许多方剂,如续命汤方系列、石膏汤等,都是麻黄汤底子。
麻黄汤对应的5个疾病,可见患者热、痛、喘、无汗,甚至有休克和需要急救的情形,用麻黄汤可快速逐邪,缓解病情,所以在古代,麻黄汤有“还魂汤”的美誉。但在现代,却逐渐被异化为“虎狼峻剂”,不能不说是中医的遗憾。
有事没事桂枝汤,表明桂枝汤的调补功效;遇事不决小柴胡,说明小柴胡在和解上的全面性;魂不守舍麻黄汤,说明它的救急攻邪作用突出。
而从辨证用药梯次上,桂枝汤可用于轻浅之症,小柴胡汤可用于复杂病机,麻黄汤用于急重之症,但这三个方剂有禁忌症,临床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来源:中医科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