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65-1栖虎押韵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01:45 1

摘要:在编写《周音》时,由于参照网络版,我将第六阕:烖,写作:災。现在参考多个古本,均写作:烖。但两者并无音义上的差别,因此可改可不改。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2.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3.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4.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5.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职兄斯引。

6.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我躬。

7.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ng

□□□◙,□□□□◆。□□□◙,□□□◆,□□□◆。ng+i

□□□◆,□□□●。□□□●,□□□◆,□□◙□。ng+o

□□□◙,□□◙。□□□◙,□□■。□□□■,□□□◆?□□□◆。i

□□◙□,□□□◆。□□◙□,□□□◆。□□◙□,□□□◆,□□□◆。ng+i

□□□□◆,□□□◆,□□□□■,□□□□□■。□□■□!□◆□◆,□□□◙。i+ng

附注:

1、在编写《周音》时,由于参照网络版,我将第六阕:烖,写作:災。现在参考多个古本,均写作:烖。但两者并无音义上的差别,因此可改可不改。

2、在这次重新分析押韵时,发现第四阕:苴,是讹字。我在诗经前些篇目的注释中,发现沮字从虎,阻字从虎,有虎拦路之义,例如,(沮)。也即, 苴-菹-沮--虎-萀,存在一系列讹变关系。

再者,菟=虎,一直是古文常识。菟从兔,古音du。苴从且,古音du。两者可以通假。

因此,我认为, 苴=菟=虎的讹字。并由此可以推知: 萀=菟,通假字,菟丝子,一种豆科植物。此前,字典辞书界并不知道萀具体是什么豆科植物,以至于《类篇》注:似狸豆而大。

3、与上文2相似,我发现第五阕结尾:替-引,押韵ng。但由于古人经常搞混:朁-替,尤其是,一直到现在,替收录的古文字其实仍然包括朁字。其实这是两个字,朁旁的字包括:潛(潜)、憯(惨)、簪、僭……都有鼻音。在本诗中,朁=憯(惨)=惭,通假字,指的是惭愧。因此,我认为,替=朁=憯=惭的讹字。

4、与上文2、3相似,我发现末阕:哀-舊押韵i。但舊从臼、从隹,以前我一直认为臼是声符,现在看来未必,更早的声符是隹,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甲骨文舊,一部分从雚guan,一部分从隹,下部并非臼,而是凵(陷阱),似乎画的是鸟窝,而鸟窝的另一个称呼正好是:窠臼。

所以,我认为,舊=臼的本字,造字本义是鸟窝,尤其是芦苇丛大鸟的窝,例如鹳鸟的窝。但臼在金文时代才出现,与牙相似,也就是说,甲骨文舊的下部并非臼字,也非声符,而是义符,画的是鸟窝,其声符为隹。只不过在金文时代,臼-牙同源,古音do,舊的下部类似臼。而舊在金文时代也许逐渐与臼-牙同音、近音,所以舊的下部逐渐讹变为臼,也即,凵→臼。

因此,我认为:舊从隹,古音dui。只是后来,讹变为从臼,古音do。

5、在做出上述修正之后,再来看押韵分析:

本诗押韵不规则,主体为偶数句押韵,也即,ABCB。

但存在长短句,例如,ABCCB。也可以理解为远程押韵。

6、存在前后押韵,也即,AA。

7、存在对角押韵,也即,ABBA。

8、存在交叉押韵,也即,ABAB。

9、本诗原标题《旻天》,取自首句。但由于上文2的原因,我认为既然诗人讽刺苛政猛于虎,就取第四阕的「栖虎」二字,作为新标题吧。

10、在编写《周音》时,我没有认识到上文2、3、4,我当时认为:

(1)舊从臼,古音do,不押韵。

(2)替-引,不押韵。

除此之外,我当时没有意识到本诗存在大量倒数第二字押韵,一直按末字押韵分析,以至于弄错了很多韵脚,这里不赘述。

11、需要注意,《王力文集-第六卷》认为:替,古音thyet,引,古音jien,两者押韵,属于:质真通韵。

固然,一些字的古音确存在鼻音二象性,例如,针-十,茜-西。但在本诗中,替=朁的讹字,无疑。

替从立,立从大,古音dui。朁从先、欠,古音ding、cing。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只不过在战国时代,双立-双先(欠)逐渐混淆,以至于现代简体字仍然有混淆,例如,潜。但需要明白,潜(潛)并不从替,而从朁。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