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似的故事总是如轮回一样发生。对于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而言,“沪渝双城记”并不陌生,这是上海和重庆在该项赛事上第三次携手,国际象棋就像春风般无声地浸润两座城市。4月10日晚,2025年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在上海棋院结束上半程最后一盘棋的较量,主场作战的现任
相似的故事总是如轮回一样发生。对于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而言,“沪渝双城记”并不陌生,这是上海和重庆在该项赛事上第三次携手,国际象棋就像春风般无声地浸润两座城市。4月10日晚,2025年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在上海棋院结束上半程最后一盘棋的较量,主场作战的现任棋后居文君继续扩大领先优势,总比分以4比2领先挑战者谭中怡。11日,两位同龄棋手就将移师谭中怡的家乡重庆,下半程的篇章将从13日展开。
对于挑战者谭中怡来说,前半程从第二轮取得领先,到第三轮被扳平,再到第四轮错失多次机会直至握手言和——这场激战80回合、耗时5小时的第四轮比赛成为前半程的转折点,她的心态自此急转直下,而渐入佳境的居文君在第五和第六轮连下两城。
10日的第六盘棋,执白先行的谭中怡又一次选择C兵起步,进入英国式开局,但很快她率先变阵,试图激起新的浪花。棋风锋芒的“辣妹子”在战斗中错过了一步重要的防守着法,随之陷入被动局面,稳字当头的居文君则继续保持稳健而精确的步伐。
“压力太大了,残局时确实没什么好办法。”来自山城的辣妹子坦言,“错过了一些机会,有些地方下得也不够谨慎。”而居文君则满意自己的表现,平稳和务实就是她的风格特征。
按照国象女子冠军赛的赛程模式,作为两位女棋手的家乡,上海和重庆各举办对抗赛的一半赛程。这样的场景像是回到了2018年,上海姑娘居文君作为挑战者在重庆挑落卫冕冠军谭中怡,首次加冕棋后;这样的场景又像是2023年,已经三次蝉联棋后的居文君迎接重庆姑娘雷挺婕的挑战,最终在重庆实现卫冕。
在这七年时间里,居文君先后挑落谭中怡,击败俄罗斯棋手拉戈诺,险胜戈尔亚奇金娜,力克重庆姑娘雷挺婕,四度封后。2025年,居文君如成功卫冕,将超越谢军、侯逸凡,成为中国首位、历史上第三位五度夺冠的棋后,此前仅两位传奇加普林达什维利、齐布尔达尼泽实现如此成就。
正是上海姑娘居文君的横空出世,让申城对国象女子世界冠军赛熟悉了起来,继2018年、2020年、2023年之后,今年是这项赛事第四次来沪。在八天时间里,每轮比赛结束后,总有棋迷守候在棋院门口,为了一睹棋后的风采;比赛举行期间,“上海海湾杯”全国国际象棋新人王赛等不同层级的赛事活动在沪举办;国内外国际象棋大师们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与青少年和爱好者们互动交流,办讲座、下车轮战……通过发挥体育赛事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国际象棋运动在上海进一步普及。
“棋类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场景不会像足球、篮球那样血脉偾张,而更偏向于‘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现象。”国际棋联副主席、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会长谢军这样评价女子世界冠军赛为主办城市带来的影响,“它在业余棋手和国象爱好者心中拥有极高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在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等推广活动中起到延伸认知度和影响力的作用。”
上海是中国较早开展和推广国际象棋运动的国内城市之一,90后棋后居文君正是缩影。她在普陀区一所国象特色体教融合布局体系的小学里培养起国象的兴趣,并充分地发挥了天赋。而如今,在体教融合、社会化办训、体校办学“三驾马车”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热爱国际象棋的种子在上海青少年群体中播撒。
据上海棋院院长刘世振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举办了三项全国级别的国象赛事,六项市级计划性赛事,以及各类推广普及赛事32场,参与人数近4万人次;2023年至2025年,上海新增了约1000名国际象棋青少年注册运动员。
世界冠军的榜样作用和国际大赛的引领,带动了国象文化对城市气质的影响。一切确确实实发生着改变。“上海的棋牌底蕴很深厚,这几年间,我发现更多学生棋手对国象产生兴趣。”居文君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棋手,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下好这次比赛,“未来,我很乐意为上海的国际象棋发展付出自己一份努力。”
来源:文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