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情绪别憋着,会憋出病来!”这话你肯定听过。“别到处诉苦,没人愿意听负能量!”这话你可能也听过。
“有情绪别憋着,会憋出病来!”这话你肯定听过。
“别到处诉苦,没人愿意听负能量!”这话你可能也听过。
那我们有了委屈、压力、愤怒这些负面情绪,到底该怎么办?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给情绪找一个安全的“出口”。
一、为什么不能硬憋着?
把负面情绪硬生生憋回去,就像把垃圾偷偷塞进家里的角落。短时间内好像眼不见心不烦,但时间长了,它会发霉、腐烂,最后污染整个房间。
身体就是这个“房间”。长期压抑情绪,最先抗议的往往是你的身体:
经常头疼、胃疼、胸闷(身体化了妆的情绪)
失眠、入睡困难
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甚至会增加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的风险
所以,情绪一定要疏导,不能堵塞。
二、为什么不能随便找人诉苦?
既然不能憋,那我找个人大哭一场、大吐苦水总行了吧?也不行!因为你找的那个人,可能接不住你的情绪。
不是所有人都能共情: 你的痛彻心扉,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小题大做”。得不到理解的倾诉,只会让你更受伤。
会给别人带来负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压力和烦恼。如果你的倾诉全是负能量,会成为朋友的情绪“垃圾桶”,让人想逃离。
可能成为别人的谈资: 你掏心掏肺的秘密,转身可能就成了别人饭桌上的八卦。
三、那到底该怎么办?
写下来: 这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准备一个本子,或者打开手机备忘录,把让你生气、难过的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怎么写都行,骂人也行!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梳理和释放,写完之后,你会发现情绪已经平复了一大半。
找一个“专属树洞”: 这个树洞可以是一个真正靠谱且愿意倾听的朋友(前提是你能确认对方愿意且有能力接住),或者是的心理咨询师。找对人,是关键。
用体力释放情绪: 去运动!去跑步!去打球!去跳舞!把那股无处安放的负面能量通过汗水彻底发泄出来。身体累极了,心里反而就轻松了。
给自己一个“情绪仪式”: 比如,买几个摔不碎的塑料盘子,找个没人的地方狠狠摔几下;或者把自己关在车里,大声吼几句、哭一场。仪式结束,告诉自己:“到此为止,我要向前看了。”
转化为艺术表达: 听音乐、画画、甚至拼乐高。做一些需要专注的事情,让情绪通过另一种方式流淌出来。
四、和情绪做朋友
最终极的目标,不是消灭情绪,而是学会和它共处。
当负面情绪来临时,试着在心里对它说:“哦,我看到你了(愤怒/悲伤)。你来是想告诉我什么呢?是告诉我我的边界被侵犯了?还是告诉我我太累了需要休息?”
去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而不是被情绪控制着去行动。
总结一下:
负面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但也不要随便开闸放水,淹了别人的田。学会给自己修建一条坚固而安全的河道——写日记、运动、找对的人倾诉,让情绪平稳地流过,而不造成破坏。
照顾好你的情绪,就是照顾好你健康的根。
来源:李药师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