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一条微博直接将西贝拽进舆论漩涡。他说下飞机后和同事吃西贝,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还不低,觉得“太恶心”,顺带呼吁国家立法让饭馆注明是否用预制菜。这条没绕弯的微博,很快激起了连锁反应。
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一条微博直接将西贝拽进舆论漩涡。他说下飞机后和同事吃西贝,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还不低,觉得“太恶心”,顺带呼吁国家立法让饭馆注明是否用预制菜。这条没绕弯的微博,很快激起了连锁反应。
老实讲,换作其他企业或许会先观望,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偏不。当时他还在新疆度假,看到微博立刻赶回北京,用一整晚复盘罗永浩的就餐过程,查服务、看菜品制作标准,想弄清是不是对方没吃高兴才发文。
可复盘结果是“菜中规中矩,没一道是预制菜”,之后他在媒体前说“太伤我了”,还放话“一定起诉罗永浩”,态度强硬得很。
没等起诉有进展,9月12日晚罗永浩开了场直播,把争议推得更高。他晚到近10分钟,调侃团队是临时凑的,却全程轻松,说自己头回感受到“90%网友支持”。
直播里他没讲大道理,只放西贝备餐视频切片:那道他说“腥且难吃”的葱烤鲈鱼,厨师从冻库拿密封包装解冻烹饪,他念出“保质期18个月”时,评论区全是@西贝“退钱”的声音。
直播最尖锐时,罗永浩直接对准贾国龙:“我一直有争议,这次除外,不是网友突然喜欢我,是不上你。”贾国龙的反应更激动,之前在媒体会上说自己气到两天没睡,公司每天少赚200多万,凌晨三点还吃烤串喝酒,甚至说“就算不做生意,也要争黑白”。可西贝后续的自证,反而让争议更大。
西贝发了42页声明,列全罗永浩点的13道菜制作过程,贾国龙还邀人尝同款“不好吃不要钱”,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厨房。
但这些没换来理解,罗永浩又抓了新素材,中国蓝新闻采访里,西贝厨师说“羊排能用三餐,半成品可冰冻过夜”,他立刻划重点“这是他们自己说的隔夜菜”。就连儿童餐食材,最长保质期也有18个月,他念的网友点评“儿童套餐年龄比儿童大”,一下戳中家长顾虑。
除了预制菜,定价也成了焦点。贾国龙说罗永浩一行5人点15道菜花830元“真不贵”,罗永浩却反驳“点得多是因为吃不饱”,还放对比图:西贝21元戗面馒头,米其林两星海参包子才28元,直言“西贝是预制菜餐厅里最贵的”。说实话,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贵,是不能接受“贵还不新鲜”。
餐饮圈不少人声援西贝,胖东来于东来发文感谢西贝,却被网友质问“是不是也要上预制菜”,最后他删文设私密账号,还被调侃“像发朋友圈没人点赞破防”。
其实这场争议的核心,是行业标准和消费者常识对不上,西贝依据2024年六部门通知,说中央厨房配送的不算预制菜;可消费者看厨师拆塑料袋、倒调料包,根本没法认同“这不是预制菜”。
更有意思的是,西贝以前对预制菜态度完全不同。
2021年贾国龙还说“好菜都是预制的,中餐现代化要走预制菜路”,那时西贝往商场开店,靠中央厨房降成本。但后来疫情后,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西贝高价显得刺眼,2024年贾国龙说销售额降了10%,承认“菜价标高了”,也不再提“预制菜”,改说“中央厨房”。
罗永浩说“西贝的事可以告一段落”,进退自如,贾国龙却要面对西贝的困境。
西贝一直靠中产家庭支撑,家长为“安全体面”愿为儿童餐买单,可这次风波后客流量大跌,贾国龙说“没辙”。说实话,西贝要稳住中产饭碗,光争“是不是预制菜”没用,得学老乡鸡搞标签标明食材状态,价格也得实在些。
餐饮做的是70亿张嘴的生意,西贝以前靠“高端体面”抓牢中产,现在却因“预制菜争议”“价格高”丢了信任。如此看来,西贝得赶紧跟上消费者需求,做好透明化、提性价比,不然别说稳住中产,留住普通消费者都难。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