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入秋,天气就渐渐露出“两面性”:白天太阳晒着还显燥,嘴唇、喉咙总觉得干;早晚风一吹又凉,稍不注意就容易肠胃发紧。其实秋季养生不用费劲儿,关键在“吃对”和“忌嘴”——多吃“1黄2白”,既能温补驱寒,又能润燥养脾胃;再避开3样伤身体的食物,帮身体适应温差,就能顺
刚入秋,天气就渐渐露出“两面性”:白天太阳晒着还显燥,嘴唇、喉咙总觉得干;早晚风一吹又凉,稍不注意就容易肠胃发紧。其实秋季养生不用费劲儿,关键在“吃对”和“忌嘴”——多吃“1黄2白”,既能温补驱寒,又能润燥养脾胃;再避开3样伤身体的食物,帮身体适应温差,就能顺顺利利过秋天。
一、秋季多吃“1黄2白”,温补润燥不折腾
1. “1黄”:韭黄——温补驱寒,韭黄炒鸡蛋鲜到舔盘
韭黄是秋季的“温补小能手”,比韭菜温和,不燥不烈,能帮着驱散身体里的寒气,搭配鸡蛋一起炒,鲜香味足,早餐配粥、午餐下饭都合适,10分钟就能做好。
- 食材:
韭黄300克、鸡蛋3个、盐少许、食用油适量、清水1小勺(可选)
- 步骤:
1. 韭黄洗净,切成3厘米左右的段;鸡蛋打入碗中,加少许盐和1小勺清水(鸡蛋更嫩),搅打均匀;
2. 热锅倒适量油,油热后倒入蛋液,中小火炒至蛋液凝固、边缘微焦,盛出备用;
3. 锅里不用再倒油(炒鸡蛋剩的油够了),直接放入韭黄,大火快速翻炒1分钟(韭黄变软即可,别炒太久,不然会烂);
4. 加少许盐调味,再倒入炒好的鸡蛋,翻炒10秒让味道融合,关火盛盘。
- 小技巧:韭黄容易出水,炒的时候别盖锅盖;鸡蛋加清水炒,口感更蓬松嫩滑,不会柴。
2. “2白”之一:山药——健脾养胃,山药肉沫汤暖到胃里
山药自带黏液,能温和保护胃黏膜,秋季脾胃容易“偷懒”,喝碗山药肉沫汤,暖乎乎的,消化没负担,老人孩子都能喝,还能补点力气。
- 食材:
铁棍山药1根(约200克)、猪肉沫100克、姜末1小勺、盐少许、生抽1小勺、香油1滴、葱花少许、清水500毫升
- 步骤:
1. 山药去皮,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泡在清水中(防氧化变黑);猪肉沫加姜末、1小勺生抽,抓匀腌10分钟(去腥味,更入味);
2. 锅中倒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山药丁,转中小火煮5分钟(山药煮软但不烂);
3. 用勺子把肉沫分成小团,慢慢放进锅里,边放边搅散(避免粘成大块),煮3分钟至肉沫变色熟透;
4. 加少许盐调味,滴1滴香油增香,撒上葱花,关火即可。
- 小技巧:处理山药时戴手套,避免黏液刺激皮肤发痒;肉沫别煮太久,不然会老,变色就差不多熟了。
3. “2白”之二:白萝卜——润肺降燥,素烧白萝卜汤清润解腻
秋季干燥,总觉得喉咙里“没水分”,白萝卜能润肺降燥,还带着自然的清甜,素烧煮汤不用复杂调料,喝着清润解腻,喝完喉咙特别舒服。
- 食材:
白萝卜1根(约300克)、姜片2片、盐少许、葱花少许、食用油1小勺
- 步骤:
1. 白萝卜去皮,切成3厘米见方的滚刀块(块大一点,煮着更入味);
2. 热锅倒1小勺油,油热后放入姜片炒出香味,接着倒入白萝卜块,大火翻炒2分钟(让萝卜表面微微发焦,更香);
3. 加足量清水(没过白萝卜2厘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煮15分钟(煮到萝卜变透明,用筷子能轻松扎透);
4. 加少许盐调味,撒上葱花,关火盛出。
- 小技巧:白萝卜别直接煮,先炒一下能去“涩味”,还能激发清甜;喜欢更鲜的可以加1小把虾皮,不用多,提鲜就好。
二、秋季忌嘴“3样”,少碰少受罪
秋季身体敏感,有些食物看着诱人,吃多了却容易添毛病,这3样尽量少碰,帮身体减少负担。
1. 忌生冷寒凉食物:伤脾胃、易腹泻
秋季脾胃阳气慢慢变弱,像冰奶茶、冰水果、生鱼片这类生冷食物,吃进肚子里会“冻着”脾胃,容易导致胃痛、腹泻,还可能加重手脚冰凉。比如早上别直接啃冰苹果,可以放温水里泡一会儿再吃;冰饮换成温茶或温水,更舒服。
2. 忌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干燥、易上火
秋季本身就燥,再吃麻辣火锅、泡椒凤爪、辣炒田螺这类辛辣食物,会像“火上浇油”——嘴巴干、喉咙痛、便秘都会找上门,还可能让皮肤变干脱皮。如果想吃辣,尽量搭配清淡的蔬菜或粥,别一次吃太多。
3. 忌油腻重口食物:累肠胃、助燥气
炸鸡腿、红烧肉(过量)、奶油蛋糕这类油腻重口的食物,秋季消化功能跟不上,吃多了会让肠胃“加班”,容易腹胀、不消化;而且油腻食物会加重身体的燥气,让人越吃越干,还可能影响睡眠。日常尽量选蒸、煮、炒的做法,少油炸、少重油。
秋季养生,说到底是“顺着季节吃”——多吃韭黄、山药、白萝卜这样应季的食材,做法简单却能补到点子上;再避开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不让身体“遭罪”。不用刻意追求补品,把三餐吃对、吃舒服,就能扛住秋季的温差和干燥,安稳过好每一天。
来源:听语.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