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产粮大县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仓库里种子、化肥、农药分类摆放。不久前,当地农业专家专门为合作社进行土壤检测,帮助制订了详细的施肥和种植方案。“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配套应用保护性耕作和高产品种,有利于稳产增产。”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说。
夯实“压舱石” 提早备春耕
随着气温回升,在我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开始为备耕生产忙碌起来。各地提早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谋划扩大高产技术应用,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加紧备春耕。
在产粮大县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仓库里种子、化肥、农药分类摆放。不久前,当地农业专家专门为合作社进行土壤检测,帮助制订了详细的施肥和种植方案。“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配套应用保护性耕作和高产品种,有利于稳产增产。”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说。
大面积提升单产是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目标,多个产粮大县为扩大高产技术应用做足准备。在产粮大县长岭县的流水镇流水村,滴灌带加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全镇春耕应用“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所需的滴灌带。
近两年,流水村通过专家指导和实践“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实现粮食单产大幅提高。该村党支部书记于长建说,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科学种田,粮食单产提升20%以上,现在村里正积极鼓励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参与推广高产技术。
长岭县流水镇恒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为备春耕调试播种机械。本报记者 王春胜 摄
近期,长岭县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为全县1000余名种粮大户、镇村干部进行了技术指导培训。“今年力争新增‘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应用35万亩,进一步助力提单产。”长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飞说。
作为通化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前,辉南县正紧锣密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在辉发城镇民主村施工现场,铅丝石笼护岸工程正如火如荼开展,为耕地披上坚固的“生态铠甲”。腰屯村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新建的水渠旁熟练地绑扎钢筋。辉南县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系统性工程,推动碎片田变整片田、低产田变丰产田,为粮食稳产增产、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已过半,全县32个标段建设全面开花,覆盖10个乡镇和2个街道的91个行政村,已建成89.6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将继续实施建设42万亩,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格局已初步显现。
梨树县:农忙尽显“科技范儿”
近日,在梨树县广袤的黑土地上,备春耕的热潮涌动,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走进梨树县凤凰山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一辆辆满载肥料的货车陆续抵达,装卸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搬运、摆放、入库等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备春耕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处处彰显着新变化。
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正在检修农机。(梨树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前备春耕,就是看哪个种子好、哪个化肥好就直接购进。今年,我们加入了科技的力量。”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凤香向记者介绍,首先就是研究地块和土壤,根据土壤情况跟化肥厂家密切联系,让他们生产适宜土壤的化肥;然后种子方面也是根据地块不同有选择性地购买。
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黑土地地力得到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普通地块明显增高,为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韩凤香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合作社将在谷雨时节准备开犁播种。春播形势好,因雨雪来得早、下得勤,土壤保墒条件绝对好,只要大地开化,地气上来,土壤温度够了,我们就播种施肥,相信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为了让科技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来自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农技人员正活跃在各个农民合作社,围绕农民培训需求,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镇街巡回课堂等多种培训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去年更多是在普及‘梨树模式’上,而今年,农民们对科技种田的接受度更高了,主动要求根据土壤和地块情况精准选种选肥。我们也加大了科技服务力度,利用‘黑土地论坛科技活动日微信工作群’等平台,每月举办网上科技大讲堂,开展线上培训指导活动。”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对记者说。截至目前,讲座已举办20余期,惠及农民1万人次。
科技赋能,备耕正当时。梨树县正以科技为引领,在黑土地上书写着新一年的丰收篇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榆县:土地托管辟新途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从农肥积累到种子、化肥的选购,从技术培训到农机检修,不论是涉农部门还是村民都忙得热火朝天。然而在通榆县,不少村民依托“土地托管”摇身一变成了“甩手掌柜”。
土地托管让合作社实现全程机械化。本报记者 王春胜 摄
“去年,我把土地托管给了当地的合作社,一公顷地增产4000多斤,按1公斤1.8元算,一公顷地就多收入3600元,我自己根本种不出这个产量。”通榆县良井子畜牧场职工温志刚正在为牛添料,他告诉记者,自己不太会种地,养牛倒是可以。
“土地托管出去,空出时间照顾好我这40多头牛,一年的收入也很可观。”温志刚家里有11公顷土地。往年一到春耕,他就忙得不可开交,从购买农资、翻耕土地到播种育苗,每一个环节都得亲力亲为,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还常常因缺乏专业技术和大型设备,导致成本高、产量低。
近年来,通榆县积极创新生产方式,通过“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积极推广实施耕、种、管、收、售为一体的土地全程托管、环节托管服务,通过规模化管理带动更多小农户接触新技术、融入新模式,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温志刚与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农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协议,将自家土地交由合作社打理。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会长王建福表示,小农户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且不会操作高科技农具,土地托管是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以良井子畜牧场为例,原本一公顷地收5500公斤左右粮食,托管后达1万余公斤,可多收入8000元。通榆县良井子畜牧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宏说,村民经托管尝到甜头,托管土地后还能打工或搞养殖赚钱,土地收益不减反增。
截至目前,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组织6个乡镇场的1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署3.5万亩土地托管协议。并完成测土配肥等全程服务与指导,安装智慧农业监测设备,促进融合,夯实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基础。
临江市:物资充足 强化监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临江市的田野间也是一片忙碌景象。为确保2025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临江市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全力推进备耕物资准备、农资市场监管和惠民政策宣传等工作,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筑牢根基。
临江市全力推进备耕物资准备、农资市场监管和惠民政策宣传。本报记者 任胜章 摄
备耕物资准备充足,保障春耕生产需求。备耕物资的充足供应是春耕生产的关键,临江市今年计划种植粮食作物17.8万亩,预计粮食产量达4.8万吨。目前,临江市各类农资准备充足:玉米种子计划用种87吨,已全部到位;大豆种子计划用种168吨,现有货源162吨,缺口部分正在加紧调配。在化肥储备方面,底化肥计划用量3235吨,现有货源2500余吨;农家肥计划用量70万立方米,农药计划用量64吨,现有40吨,剩余部分将通过多渠道采购确保供应。这些充足的物资储备,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确保量足价稳质优。农资市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临江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同时,严把农资进货关,建强农资流通网络,优化农资供应服务,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农户用上放心农资。截至目前,已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8次。
广泛宣传惠民政策,激发农户生产积极性。为了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临江市还广泛开展惠农政策宣讲。重点宣传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及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确保政策宣传到户、深入人心。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春耕在即,临江市紧盯春耕生产关键环节,加强农资调配和市场监管,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春耕生产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舒兰市:万象“耕”新不负春
随着天气转暖,休眠了一个冬季的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舒兰市备春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育秧棚内,农户们浇水、播种,静待幼苗破土而出;运送农资的车辆往来穿梭,装卸工人不停奔忙。
舒兰市平安镇学明家庭农场开展水稻育苗工作。王健安 本报记者 王伟 摄
走进位于舒兰市天德乡三梁村的王忠成家庭农场,库房里,大型拖拉机、免耕播种机、秸秆归行机等农机一字排开,负责人王忠成正娴熟地为“冬眠”数月的农机设备进行全方位检修、调试,检查潜在隐患问题、更换破损零部件,为下一步春耕生产攒足“马力”。
今年,王忠成又新购置了一台四垄条耕机,准备在保护性耕作上大干一场。“现在种地轻松多了,全靠这‘大铁牛’,今年我家200多公顷地,3台四垄条耕机同时下地作业,10天就能耕种完,要是在过去,一个月也干不完。现在农场的农机装备有30多台套,从种到收,我全置办上了,年托管服务面积达1万亩以上。”王忠成擦着满是机油的手,自豪地说。
在舒兰市平安镇学明家庭农场,水稻育苗大棚里暖意洋洋,一盘盘育苗盘整齐地摆放在地面上,负责人李学明正在查看稻苗长势。
作为全省较早开始育苗的种植主体,学明家庭农场共有水田80公顷。为了抢抓中秋期间新米消费市场,农场通过早育苗策略,实现大米错峰上市。“我们预计5月初完成插秧,为水稻成熟积累更多积温。”李学明说。
科技成为“抢早”的关键。农场使用的“干籽丸化技术”与传统浸种催芽不同,该技术通过生物菌剂包衣处理,使种子直接达到播种标准,省去浸种催芽的5—7天时间。
李学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省去催芽环节后,人工、水电成本都会降低,且秧苗根系更发达,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
抢抓农时备春耕,不误农时夺丰收。2025年,舒兰市粮食种植面积预计215.5万亩,在稳面积的同时,精选43个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进行推广,创新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启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专项行动,力争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2亿斤。
初审:孙晨
复审:矣玲玲
终审:王巍
来源:白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