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哥们儿,本来是京城里一落魄的士族后代,家里头出了点事儿,这才流落到咱这旮旯,暂住在祠堂里头,求个安身立命的地儿。
那年头,咱们村来了个穷书生,叫李慕白。
这哥们儿,本来是京城里一落魄的士族后代,家里头出了点事儿,这才流落到咱这旮旯,暂住在祠堂里头,求个安身立命的地儿。
别看他穿得破破烂烂,但那眼神儿里头,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那是明摆着的。
李慕白刚到祠堂那会儿,一看门楣斑驳,院里头杂草丛生,几尊灵牌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沧桑。
他心里头一琢磨:“这祠堂虽然破,但也是祖宗安息的地方,哪能就这么荒着?”于是,他撸起袖子,抄起扫帚,就开始打扫起来。
忙活了一阵,祠堂焕然一新,那些散落的灵牌也被他一一拾起,小心翼翼地擦干净,再按辈分排得整整齐齐。
正准备走人的时候,忽然听见一阵低沉悠长的叹息声,从祠堂深处传出来,吓得他心里一哆嗦。
他四处张望,却没看见人,心里头那叫一个疑惑和好奇。
正想细看,就见一老者慢慢从阴影里走出来,穿着古装,脸慈祥得很,手里提着一盏昏黄的油灯,看着就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人。
老者开口了,声音温和但透着几分威严:“年轻人,你咋在这儿呢?”李慕白连忙拱手作揖,说:“晚辈李慕白,家道中落,流落到这儿,暂住在祠堂里头,求个庇护。
看祠堂荒废,灵牌散落,就顺手整理了一下,还请前辈别见怪。”老者听了,微微点头,眼里闪过一丝赞许:“难得你有这份孝心,这祠堂多年没人打理了,今天有你帮忙,也算是有缘分。
不过,你既然动了这里的灵牌,就得行个礼数,表示敬意。”
说完,老者指了指正中央的一块大灵牌,上面刻着“柳氏先祖之灵位”,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庄严。“跪下,给先祖磕三个响头。”老者吩咐道。
李慕白虽然心里头有点不明白,但看老者神色庄重,也不敢怠慢,立刻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起来的时候,只觉得一股暖流从头顶冲下来,全身突然间就舒坦了,好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似的。
老汉瞅见这情景,嘴角一扬,咧嘴笑道:“你这心肠好,做事正派,老天爷自然不会亏待你。
可咱这祠堂底下,藏着点不为人知的事儿,说不定跟你还有点关系呢。
听我慢慢给你道来……”话音刚落,祠堂外头突然风起云涌,乌云压顶,好像老天爷有啥不痛快似的。
李慕白心里一紧,正想开口,却见老汉身影一晃,化作一缕青烟,就这么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那半截话在空气中飘荡。“原来,这祠堂底下,竟然藏着……”李慕白自言自语,心里满是疑惑和不安。
他四下打量,祠堂里一切如常,只有那盏油灯还在那里忽闪忽闪的,似乎有啥故事没讲完。
正当他想再探个究竟,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李公子,外头下雨了,快开门躲躲雨吧!”门外传来村里小孩的叫喊。
李慕白赶紧打开门,几个小孩儿浑身湿透,站在门口,一脸焦急。
他心里一热,连忙把孩子们领进祠堂,点火取暖,还煮了一锅热腾腾的粥给大家。
孩子们围坐在火堆旁,吃着热乎乎的粥,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
这一刻,李慕白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明白,不管在哪儿,只要心里有善,就能找到自己的光明大道。
但那祠堂底下的秘密,还有老汉没说完的话,就像块大石头压在他心上,让他放不下。
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可能已经和那座老祠堂,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自那以后,李慕白心里就像揣了个兔子,整天蹦跶个不停。
他白天帮村里人干农活,晚上就琢磨那祠堂的秘密,还有那神秘老汉的身份。
村里人看他整天愁眉苦脸的,都以为他是想家了,就经常拉他去家里吃顿热乎饭,聊聊家常,想让他心情好点。
但李慕白心里清楚,自己这份忧虑,哪里是简单的想家能比的。
他总觉得,自己和这祠堂,和这柳溪村,有着说不清的缘分。
一天深夜,月黑风高,李慕白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忽然,他听见窗外有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人在小声说话。
他悄悄起来,透过窗缝往外看,只见祠堂那边隐约有微弱的蓝光,和那晚老汉化烟而去的情景差不多。
李慕白心里一动,穿上衣服,轻手轻脚地出了门。
他悄悄靠近祠堂,发现那蓝光是从祠堂地底下透出来的,而且越近,那股暖意和莫名的吸引力就越强。“难道,那秘密真的在地下?”李慕白心里暗想,一股子探险的劲儿涌了上来。
他抄起铁锹,借着月光,就在祠堂的旮旯里开始挖坑。
没挖几下,铁锹就“咣当”一声撞上了硬东西。
李慕白心里一紧,生怕惊动了啥,赶紧放慢了动作。
他小心翼翼地扒开土,露出一块石板,上面刻着些复杂的图案和符文,看着年头不短,挺神秘。
李慕白深吸一口气,使出吃奶的劲儿,慢慢推开石板。
石板一动,底下就冒出一股更亮的光,把祠堂照得亮堂堂。
他一探头,下面竟是个宽敞的地窖,摆满了古董、书籍,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他正愣神,耳边就响起个熟悉的声音:“你来了。”李慕白一回头,啥人影都没见着。
四周一瞅,只见地窖中央的桌子上,不知啥时候多了盏油灯,油灯边儿上,竟然放着块和祠堂里一样的灵牌,只不过上面刻的是他的名字——“李慕白之灵位”。“这……这是咋回事?”李慕白惊得话都说不出来。
这时,那个神秘老头又出现了,这次不是烟,是真人。
老头笑眯眯地走到他跟前,说:“李慕白,你是柳家后人,因为家里闹矛盾,被送到京城去了。
你回来,是天意,得解开咱柳家的千年诅咒。”李慕白听得一头雾水,但感觉自个儿和这家族关系不一般。
老头又说:“那蓝光,是咱家祖传的宝贝发出来的,能领你找到解咒的法子。
而你,就是关键。”说完,老头指了指地窖里的一本书,说:“那书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但记住,解咒不是闹着玩的,得有胆有识。”李慕白接过书,心里七上八下。
他没想到,自己一个穷书生,竟然要担这么大个担子。
但他也知道,既然老天这么安排,就得硬着头皮上。
接下来的日子,李慕白一头扎进书堆和地窖的宝贝里,慢慢弄明白了柳家的历史和诅咒的来龙去脉。
原来柳家以前是大户人家,就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得罪了神灵,被下了诅咒。
要想解咒,就得找到传说中的“灵心石”,才能恢复家族的荣光。
而那“灵心石”,就藏在柳溪村附近的一座险峰上,据说那儿野兽多,山路也难走,一般人到不了。
但李慕白没有退缩,他知道,这是他作为柳氏后裔的使命和责任。
经过一番准备,李慕白带着村里的几个青壮年,踏上了寻找“灵心石”的征途。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那座山峰的顶端找到了那块散发着柔和蓝光的“灵心石”。
在返回的路上,李慕白按照书籍上的记载,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将“灵心石”与祠堂中的宝物相结合,成功解开了柳氏一族的诅咒。
那一刻,整个柳溪村仿佛都被一股温暖的力量所包围,村民们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而李慕白,也从一个落魄书生,变成了柳溪村乃至整个地区的英雄。
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不仅解开了家族的诅咒,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从此以后,李慕白留在了柳溪白,但他不再是那个孤身一人的书生。
村民们视他为亲人,把他当作自家的一份子。
柳溪村因为李慕白的到来,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仅农业丰收,连带着村里的手艺活也兴盛起来,大家伙儿都说是李慕白带来的好运。
李慕白在村里建起了一所小学堂,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他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我要让柳溪村的孩子们,都有机会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们围着他,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那是李慕白从未见过的光芒,比“灵心石”还要耀眼。
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李慕白从年轻的书生变成了村中的长者,他的头发斑白,但眼神依旧坚定。
他常常坐在祠堂前的大槐树下,给围坐一圈的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还有那些关于勇气、智慧和责任的大道理。
孩子们听得入迷,仿佛那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而李慕白,就是那个永远的英雄。
然而,英雄也有老去的一天。
李慕白感到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他知道,自己陪伴柳溪村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但他没有遗憾,因为他已经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午后,李慕白把村里的几位长者召集到祠堂里,他们围坐在灵牌前,就像多年前他第一次见到那些散落的灵牌一样。
李慕白缓缓开口,将自己的心愿告诉了大家:“我死后,希望能葬在这祠堂之下,与柳氏先祖们为伴。
我希望我的灵魂能继续守护着柳溪村,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长者们听后,无不动容,他们含泪点头,答应了李慕白的请求。
李慕白那老哥儿,咱柳溪村的骄傲,他那最后几天,咱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个个轮番上他跟前儿,给他送行,感激他给咱村儿做的贡献。
那晚儿,天儿静悄悄的,李慕白老哥儿,安安稳稳地闭上了眼睛,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好像瞅见了自己跟柳家老祖宗们肩并肩站一块儿似的。
村里人儿按他的意思,把他埋在了祠堂下头,那块刻着他名儿的灵牌儿,也给摆祠堂正中央,挺庄重的。
自那以后,咱柳溪村的大伙儿更团结了,一块儿努力,把咱这小村子弄得越来越美。
每到晚上,祠堂里头就透出那暖洋洋的蓝光,那是“灵心石”守着咱这地儿,也是李慕白老哥儿的灵魂,悄悄地给咱大伙儿送祝福。
时间一晃儿,柳溪村的故事,一代传一代,越传越神。
每回有新来的小娃儿问起李慕白的故事,老辈儿人儿就乐呵呵地跟他们说:“那可是咱柳溪村的大英雄,他用自个儿的一辈子,给咱们展示了啥叫真正的勇敢、智慧和担当。”
来源:浩哥时尚潮流穿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