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狠扮猪吃虎!装疯卖傻半生的皇子,登基后竟成千古帝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08:51 2

摘要:连主持册封仪式的宰相李德裕,脸上都挂着一种“这国家完了”的表情。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他登基那天,朝堂里鸦雀无声。

不是因为庄严肃穆,而是因为没人知道该不该笑。

这个从小被骂“傻子”的皇子,突然成了皇帝。

那会儿大臣们的眼神都差不多:既困惑,又无奈。

连主持册封仪式的宰相李德裕,脸上都挂着一种“这国家完了”的表情。

可谁也没料到,第二天,这位“傻王爷”就宣布要整顿朝政、肃清宦官、恢复祖宗之法。

这事儿传出去,整个长安都炸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新皇帝叫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儿子,排行十三。

他的母亲只是个宫女,出身低微,按理说没什么资格参与皇位之争。

可偏偏,命运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他十岁那年,梦见自己乘升天。

说出来也没人信,但他娘却吓坏了。

那时候的宫廷,不是讲什么梦兆吉凶的地方。

一个“龙”字,可能就要命。

她只告诉他一句话:“从今往后,别让人看出你聪明。

于是,从那天起,他变得沉默寡言,反应迟钝,走路慢,说话更慢。

别人打趣他、欺负他,他也从不还口。

连他自己都说:“我不是傻子,我只是怕死。

他的三哥唐穆宗,对他有几分照顾。

小时候常带他玩,有时候还让他坐上龙椅扮皇帝。

可等到封王那天,还是给了他一个“光王”的称号。

听着体面,但太子们在背后叫他“光叔”——光头、光杆、光棍......怎么理解都有点讽刺味。

他不声不响地接受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宫里的人越来越当他是个摆设。

没人在意他的想法,也没人防着他。

可是,那时候宫里谁都知道,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宦官。

唐宪宗之后,接连几位皇帝,不是被毒死就是被逼退。

宦官们自称“定策国老”,皇帝不过是他们手上的棋子。

唐敬宗、唐文宗、再到唐武宗,每一位都在他们的操控下上台或下场。

而李忱,就这样在边缘待了三十多年。

没有实权,没有兵权,甚至没有人把他当回事。

唐武宗即位后,情况变得更危险。

他年轻气盛,对权力看得极重。

小时候见过李忱坐龙椅玩,心里早就有了疙瘩。

他一直不相信李忱真是傻的,几次找机会想除掉他。

有一次打猎,他故意安排李忱坠马。

结果只是摔伤。

又一次,把他扔在雪地里过夜,想冻死他。

第二天,他居然活着走回来。

唐武宗最后忍不住,干脆让太监仇公武把他带到宫里的厕所池子,准备溺死。

可谁想到,仇公武最后心软,把他偷偷放了出去。

自此以后,李忱彻底从宫里消失。

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疯了,还有人说他出家了。

长安城里关于他的传言,一直没断过。

没过几年,唐武宗突然发动了“会昌灭佛”。

全国四千多座寺庙被拆,几十万人被迫还俗。

表面上说是整顿僧侣,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是因为听说李忱藏在寺庙里。

可这么大一场运动,最后还是没找到他。

会昌六年,唐武宗病死。

宦官们又一次面临“立谁当皇帝”的选择。

他们不能让一个太聪明的人上位,可也不能立个毫无名望的孩子。

于是,那个“傻子”又被翻出来了。

仇公武、马元贽亲自派人把李忱从民间接回宫中。

那时候他已经三十七岁,身上穿着粗布僧衣,脸上是长期隐居的苍白,眼神却比谁都清醒。

登基那天,他说话还像个胆小的人:“朕怕李德裕大人,他一看朕,朕头皮都发麻。

宦官们听了哈哈大笑,以为这皇帝真是个听话的主儿。

可没想到,他一上位就变了。

先是处理宦官势力,把几个最有权的调到地方。

接着结束了困扰朝政多年的“牛李党争”,让朝堂暂时恢复秩序。

他重新启用边将,稳定西北,恢复南疆,还把已经失地多年河湟一带重新纳入版图。

他在位期间,被称为“大中之治”。

这个名字,不是他取的,而是后人根据年号总结的。

这段时间,唐朝虽然不再是盛唐时的样子,但至少政局稳定,百姓安宁,边疆不乱。

而李忱这个人,从始至终都没说过太多话。

他不像太宗李世民那样谈兵论政,也不像唐玄宗那样擅长文艺。

他只是做事,从不多说。

有人说他是“小太宗”。

可他从没承认过,也没否认。

只是偶尔在朝会结束后,独自站在宫门外,看着城中远处的烟火。

他在位十三年,卒于大中十三年,时年五十岁。

谥号宣宗。

从他登基那天起,朝中再没人敢叫他“光叔”。

参考资料: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华书局,2001年。

资治通鉴编撰组,《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79年。

黄永年,《唐五代史论稿》,中华书局,2003年。

来源:风中舞动的芦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