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9月13日上午,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30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在祖国人民的深情迎接下,魂归故土,安葬在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转自:新安晚报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9月13日上午,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30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在祖国人民的深情迎接下,魂归故土,安葬在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目前,已迎回的前十一批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完成鉴定比对,28位烈士确认身份,其中就有1位阜阳籍烈士——韦恒兰,他是临泉县韦寨镇韦周村韦大营自然村人。9月15日上午,记者一行循着这份牵挂,前往临泉县韦寨镇,探寻烈士鲜为人知的过往和那段沉淀在时光里的家国记忆。
“大哥安息了”
在韦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李永生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辗转来到韦恒昌老人家中。84岁的韦恒昌坐在沙发上,子女围在身旁,电视里循环播放着央视报道的第十二批归国志愿军烈士安葬的新闻。由于不擅长使用手机观看短视频,这两天只要子女稍有空闲,老人便催促他们调出电视上相关新闻,一遍又一遍回顾这感人至深的画面。
“大哥也安葬在这里……”当军乐队奏响深情的《思念曲》,纪念碑两侧标兵持枪肃立,礼兵护送烈士遗骸棺椁步入纪念广场时,韦恒昌老人的眼眶瞬间泛红。他反复擦拭眼角,声音哽咽,话语间满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遗憾:“总想着,恐怕再也等不到大哥的消息了……可惜啊,爸妈再也看不到这一天了。”
韦恒昌家中共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四,大哥韦恒兰比他年长十多岁。“没能再见大哥一面”,是韦恒昌兄弟几人,也是父母生前数十年的心结。如今,随着韦恒兰烈士身份确认,这份埋藏70多年的隐痛,终于得到些许慰藉。
韦恒昌的儿子韦久峰说,自2014年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消息传来,父亲就常常念叨:“不知道你大伯啥时候能回家。”如今,这个坚守了多年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而韦恒兰,不仅是第七批归国的志愿军烈士,更是阜阳首位DNA比对成功的志愿军烈士,这份荣光,让整个家乡为之动容。
依稀记得大哥高大又憨厚
岁月流转,记忆渐淡。如今在韦大营自然村,知晓韦恒兰事迹的人已寥寥无几,84岁的韦恒昌,成了村里唯一能回忆起韦恒兰当年模样的人。
“如今,我是村里年龄最大的了。”韦恒昌的思绪飘回70多年前,“当年大哥离开家的时候,我还不到10岁,只能依稀记得一点他的样子,高大健壮,总是憨憨地笑。”因年龄差距较大,韦恒昌与大哥平时交流不算多,但有一个场景,他至今清晰记得:1950年的一天早上醒来,我发现家里没了大哥的身影,问了爸妈才知道,他去当兵了,要去保家卫国。”
“那时候心里特别骄傲!”提及此事,韦恒昌的眼里泛起微光。他说,当时自己总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凭着想象描绘大哥参军的模样,胸前戴着大红花,昂首挺胸地跨过鸭绿江,去前线打敌人!
在之后的日子里,家里每隔三五个月,都会收到一封从前线寄来的信。这些信都是韦恒兰托部队领导代笔写的,内容很简单:“在部队一切都好,家人放心”,偶尔也会提几句“在战场消灭了敌人”。有时,韦恒兰还会把自己的津贴寄回家,帮着补贴家用,为父母减轻生活负担。
可这份“报平安”的书信,却在1953年夏天戛然而止。那一年,韦恒兰寄信的间隔越来越长,家人心里的不安也一天天加剧。直到一个夏天,部队又寄来了信,可信封里装着的,却是一张薄薄的信纸。当村干部念完信中“韦恒兰同志牺牲”的内容后,韦恒昌的父母瞬间僵在原地,随后便放声大哭,哭声里满是撕心裂肺的悲痛。
那时的韦恒昌还似懂非懂,后来才明白,那个让他骄傲的大哥,再也回不来了。没过几天,镇上的干部送来一张荣誉证书,还有部队寄来的两枚肩章,这些承载着韦恒兰烈士荣誉的物件,却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慎遗失,只留下无尽的惋惜。
为漂泊72年的英雄找到亲人
在民政部为韦恒兰烈士补发的证明书中,清晰标注着他牺牲的时间:1953年7月7日。尽管年代久远,韦恒兰牺牲的具体细节已无从考证,但烈士证书上“1953年7月7日,在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场牺牲”短短一句话,足以让人想象出他冲锋陷阵的英勇模样,感受到那场战斗的惊心动魄。
记者从临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为迎接韦恒兰烈士归国,寻亲与身份确认工作早在3年前就已启动。2022年7月23日,该局接到《层转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后,立即成立专班,全力推进寻访采集工作。
寻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方面,利用各街道、乡镇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群发布寻亲启事,发动系统内所有工作人员转发扩散,让消息覆盖更多民众;另一方面,组织退役军人事务中心及镇村站点的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居、社区,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生怕错过任何一条线索。
韦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韦周村入户调查时,向村民询问“韦恒兰”的相关信息。两位年迈的村民回忆起:“当年韦恒兰入伍时年纪还小,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个部队,后来才听说他在战场上牺牲了。”
正是这条珍贵的线索,让工作人员找到了韦恒昌的家。经过DNA比对、档案核查等一系列严谨流程,最终确认韦恒昌与韦恒兰的兄弟关系。至此,漂泊海外72年的英雄,终于找到了亲人,得以魂归故里。
“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没办法长途奔波去沈阳。”韦久峰对记者说,等时机成熟,会代替父亲和已经逝去的爷爷奶奶,去一趟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看望”大伯,告诉他,咱们全家都记着他,家乡人民也永远记着他。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洪金通讯员任刚梅飞张传龙杜建龙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