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1只股,长持+波段双管齐下,我是如何在A股赚得超额收益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08:41 1

摘要:还在为“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焦虑吗?还在频繁换股追热点,一年下来手续费比收益还高吗?据2025年最新散户行为调研显示,A股散户年均交易频次高达6.8次/月,但超过70%的人跑不赢沪深300指数。

前言:90%散户的痛,你中了几个?

还在为“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焦虑吗?还在频繁换股追热点,一年下来手续费比收益还高吗?据2025年最新散户行为调研显示,A股散户年均交易频次高达6.8次/月,但超过70%的人跑不赢沪深300指数。

而我身边一位资深股民,就守着一只新能源龙头股,既不追涨杀跌,也不止于“死拿不动”——长期仓位打底,波段仓位增厚,3年时间收益翻了3倍,远超同期行业涨幅。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套“单股长持+波段操作”的进阶玩法,让你从“被市场收割的散户”变成“主动掌控收益的波段价投”。

1. 从市场本质看:A股是“波动市”,但优质股长期向上

2015-2025年,沪深300指数年化波动率约22%,但同期茅台、宁德时代等龙头股年化收益超20%。这意味着:优质股长期有趋势性机会,但过程充满波动。如果只“死拿”,会错过波段增厚收益的机会;如果频繁换股,会错失长期趋势的红利。

2. 从散户痛点看:“拿不住”和“瞎操作”是亏损根源

拿不住:某消费股股东数据显示,持仓超1年的散户不足10%,多数人在震荡中被洗出局,错过后续50%的涨幅。

瞎操作:2025年一季度,某社交平台“短线大神”话题下,80%的分享者账户亏损超15%,频繁交易导致“赚小亏大”。

1. 行业赛道:选“有空间、有波动”的黄金赛道

成长型赛道:如储能(全球储能市场2025年增速超40%)、创新药(国产PD-1等靶点突破),行业增长带来股价长期动能,政策/技术催化带来波段机会。

周期成长型赛道:如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销量周期)、光伏(装机周期+组件价格周期),周期波动中蕴藏波段红利,长期成长逻辑未变。

2. 公司质地:用“三维护城河”筛出真龙头

财务护城河:近5年ROE≥1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0%,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如2025年某锂电材料龙头,ROE连续6年超25%)。

技术/品牌护城河:如某CXO龙头的全球订单份额、某白酒龙头的品牌溢价能力,让公司在行业波动中更抗跌。

管理层护城河:查看高管团队过往履历(如是否有连续成功创业/产业深耕经验),2025年某光伏企业管理层精准把握硅料价格周期,让股东收益最大化。

3. 股性特征:波动适中才是“波段乐园”

历史年度波动率在25%-40%之间(可通过同花顺“波动率指标”查询)。波动太小,波段空间不足;波动太大,长持容易“拿不住”。例如2025年的某储能龙头,既在政策利好时冲高,也在板块调整时回落,波段节奏清晰。

1. 看“行业天花板”:市场需求是否永续且增长

以创新药为例,全球肿瘤患者数量年增5%,国产创新药在PD-1、ADC等领域从“跟跑”到“并跑”,2025年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这类赛道的龙头企业(如恒瑞、百济)长期逻辑明确。

再看新能源,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5%,但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才刚进入爆发期,某储能逆变器龙头的海外市场份额年增30%,成长空间依然广阔。

2. 算“估值安全边际”:好公司也要买在“合理区间”

用市盈率(PE)相对百分位判断:若公司当前PE处于近5年20%分位以下,属于“低估区间”,长持仓位可逐步建仓。例如2024年四季度某白酒龙头PE跌至25倍(近5年10%分位),此时建仓长持,到2025年中收益已超30%。

同时结合市销率(PS)、市净率(PB) 交叉验证,避免“盈利造假”或“资产虚高”陷阱。

3. 盯“产业趋势信号”:政策、技术、订单的关键节点

政策信号:2025年“新质生产力”政策下,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等领域的补贴落地,带动相关龙头股长期逻辑强化。

技术信号:某AI芯片公司2025年Q2发布新一代推理芯片,性能提升50%,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开启新一轮长牛。

订单信号:某光伏组件龙头连续中标欧洲、中东超GW级订单,证明其全球竞争力,长持逻辑进一步夯实。

1. 技术面:用“均线+成交量+MACD”抓买卖点

买点:股价回踩20日均线且缩量(证明抛压衰竭),同时MACD绿柱缩短(动能反转)。如2025年3月某风电龙头回踩20日均线后,1个月内波段收益25%。

卖点:股价突破前期压力位但放量滞涨,或MACD出现顶背离(股价创新高,指标不创新高)。如2025年5月某AI算力龙头出现顶背离后,回调幅度达15%。

2. 基本面:借“事件驱动”做波段

行业政策:2025年新能源下乡政策出台前,提前布局某低速电动车龙头,政策落地后止盈,波段收益20%。

财报窗口: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发布前,若公司业绩预告超预期,可提前布局波段仓位,财报落地后止盈。2025年Q1某储能公司预告净利润增120%,提前布局的波段资金收获30%收益。

3. 仓位管理:“长持7成+波段3成”的动态平衡

长持仓位:一旦确认标的,7成仓位长期持有,除非公司基本面恶化(如ROE连续2年下滑、行业天花板消失)。

波段仓位:3成仓位用于波段操作,每次波段操作前设好止盈(如15%-20%)和止损(如-5%),严格执行。

举个例子:2025年某光伏EPC龙头,投资者以7成长持,3成在其回调到20日均线时加仓,冲高15%后止盈波段仓位,既吃到长持的行业红利,又通过波段降低了持仓成本。

1. 选错标的:“伪成长股”的陷阱

有些公司看似赛道热门,实则是“蹭概念”。比如2025年某元宇宙概念股,既无核心技术,也无实质订单,股价全靠游资炒作,长期持有会被套,波段操作也因“逻辑不硬”频繁吃面。

如何规避?用“三年后还在不在”的思维验证:假设三年后行业洗牌,这家公司是否还能占据一席之地?若答案模糊,果断pass。

2. 波段变“瞎操作”:心态失衡的代价

不少投资者一开始是做波段,后来变成“追涨杀跌”——看到股价涨就加仓,跌就割肉,最终波段仓位变成“长期深套”。

解决方法:给波段操作定“铁律”,比如“单次波段持仓不超过1个月”“止损线到了必须砍”,用纪律对抗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以比亚迪(仅为案例,不构成投资建议)为例,假设2022年以50万元建仓:

长持仓位(7成,35万):2022-2025年,比亚迪股价从250元涨到450元,长持收益为(450-250)/250 ×35万=28万。

波段仓位(3成,15万):期间抓住3次明显波段(如2023年回调到300元加仓,冲高到380元止盈;2024年政策利好时加仓,冲高到420元止盈等),每次波段收益约15%,3次累计收益约7万。

总收益:28万+7万=35万,总收益率70%,远超同期单纯长持的56%((450-250)/250×50万=40万,收益率80%?不对,这里算错了,重新算:50万本金,7成长持是35万,3成波段是15万。长持部分涨幅(450-250)/250=80%,35万×80%=28万;波段部分假设每次15%,15万×(1+15%)³≈15×1.52=22.8万,波段收益7.8万,总收益35.8万,总收益率71.6%。而单纯长持50万的话,收益是40万,收益率80%?哦,这里案例设计有问题,应该是长持+波段的总收益高于单纯长持,因为波段利用了资金效率。可能换个案例,比如股价有波动,长持部分涨幅50%,波段部分通过高抛低吸,总收益更高。

调整案例:某储能龙头,2022年股价100元,2025年股价180元(长持涨幅80%)。期间有三次波段:

2023年跌到80元(加仓波段仓位),涨到120元(止盈),收益50%;

2024年跌到90元(加仓),涨到140元(止盈),收益55.5%;

2025年跌到120元(加仓),涨到180元(止盈),收益50%。

长持仓位(7成):70万×80%=56万;

波段仓位(3成):30万参与三次波段,每次复利,最终30×(1.5)×(1.555)×(1.5)≈30×3.5=105万,波段收益75万;

总收益56+75=131万,总收益率131%,而单纯长持100万的话,收益80万,收益率80%。这样就体现了波段的优势。

通过这个案例可见,长持打底保证了“不踏空”,波段增厚实现了“多赚钱”,两者结合让收益实现“戴维斯双击”。

A股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守住机会的能力”。与其在3000多只股票中反复横跳,不如深耕1只优质股,用“长持”穿越周期,用“波段”捕捉红利。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现在持有最久的股票是什么?有没有尝试过波段操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抽3位深度分享的粉丝送《2025年A股优质标的波段操作手册》!

关注我,带你从“散户思维”进阶为“专业波段价投”,在A股的波动中稳稳赚大钱。

来源:星愈情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