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同的便秘类型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何影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19:41 1

摘要:便秘是肠道紊乱(排便频率减少,大便坚硬,排便过度紧张,肛门直肠阻塞感,排便不尽感),大于6个月为慢性便秘。根据病因不同,慢性便秘可分为原发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

便秘是肠道紊乱(排便频率减少,大便坚硬,排便过度紧张,肛门直肠阻塞感,排便不尽感),大于6个月为慢性便秘。根据病因不同,慢性便秘可分为原发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

根据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特点,功能性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STC的特点是肠内容物通过肠道的速度缓慢,可能是肌丛和神经传递紊乱的结果。

排便障碍可能是由于排便阻力增加和直肠推进力不足所致。静息时肛门压力高、不完全松弛或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矛盾收缩会导致排便阻力增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即为NTC,IBSC患者往往直肠敏感性增加,常与患者的腹痛和腹胀有关。

继发性便秘是其他疾病的结果。导致便秘的疾病包括机械性梗阻、肛肠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低纤维饮食、精神障碍等。

一些药物(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痉挛药、抗精神病药、钙通道阻滞剂等)的使用也可能是继发性便秘的常见原因。Rao等的研究发现,64%的不协调排便患者伴有直肠感觉减退。

研究显示,18%~68%的便秘患者患有直肠低敏,据报道,RH在功能性疾病(如排便障碍)患者中更为常见,而不是结构性疾病(如直肠膨出和肠套叠。RH引起肛门直肠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有关慢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尤其是直肠敏感性的相关研究不多,有关直肠敏感性的检测尚无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旨在探究不同类型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及直肠敏感性特征,并分析其与便秘严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直肠肛门协调性评估时,患者多为卧位进行,且无便意,与正常排便状态有很大差异,再加上情绪紧张等因素,患者常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排便时肛管残余压增加,排便时出现矛盾性收缩。

直肠敏感性是肛门直肠功能生理评估的一部分,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直肠球囊扩张的感觉阈值评估。目前主要有时相性充气及连续性充气两种充气法,关于两种充气法优劣比较研究较少。研究表明,在时相性充气时,引起直肠感觉所需的直肠扩张体积较连续性充气明显降低。

可能是时相性充气刺激了数量更多的快速适应的机械感受器。另一种解释是时相性充气激活了一个高阈值受体,该受体仅在球囊扩张时出现的直肠压力初始峰值时激活。

在便失禁患者中,直肠球囊时相性充气可以检测肛门括约肌对粪便快速进入直肠的反应能力。一项有关IBS患者的研究中,70%的IBS患者时相性充气时感知阈值更低,连续性充气时的感知阈值是正常的。

另有研究表明,直肠的快速时相性扩张是一种优先激活内脏传入神经的刺激。

骶神经传入神经不完整的患者在连续性充气时失去直肠感觉,而可以感知时相性充气时的直肠感觉中时,相性充气法测得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容量耐受阈值显著低于连续性充气法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但在评估不同便秘类型时,连续性充气法区分不同类型便秘更有意义。

IBS患者常伴有直肠高敏,直肠高敏常与患者腹痛和腹胀有关。结果支持该结论。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疼痛阈值较低,直肠顺应性降低起关键作用。

直肠顺应性降低时,直肠随着膨胀的增加而不能继续扩张,因此疼痛刺激在较低的阈值下产生。

研究表明,IBS患者对肠道机械扩张的内脏高敏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内脏高敏由两部分组成,即异常疼痛和痛觉高敏。异常痛觉指在非疼痛或非有害刺激后的疼痛感知,而痛觉高敏是指在疼痛或有害刺激后的疼痛感知增加。从结肠到脊髓的慢性传入冲动可能与IBS患者内脏高敏有关。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从外周来源的冲动持续传入脊髓,导致自发性运动异常、痛觉高敏、疼痛和异常性疼痛。肠道通透性增强是IBS内脏高敏的另一个可能的致病因素。

一些IBS患者的肠黏膜免疫细胞数量增加,并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组胺、蛋白酶和前列腺素,向上皮细胞、神经元细胞和肌肉细胞发出信号,导致肠道功能障碍。

这些炎症因子的激活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使细菌和抗原通过肠道粘膜转运,从而使IBS患者出现腹痛、黏膜免疫反应和慢性腹泻等症状。

此外,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1(TRPV1)和嘌呤P2X3受体在粘膜中的表达升高也在IBS患者内脏高敏中起重要作用。动物模型显示肠道通透性增加会引起高敏。

MiRNA可作为胃肠道疾病的标志物,在IBS患者中,miRNA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发生改变,这些miRNA调节肠道通路,影响基因的表达,导致肠道通透性、血清素信号及内脏高敏反应的改变。

然而,IBS型便秘患者不仅存在直肠高敏,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直肠低敏。直肠感觉受损称为直肠低敏(rectalhyposensitivity,RH),约18%-68%的便秘患者患有RH。

研究表明,RH通过多种机制导致便秘。首先,直肠壁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或传入神经功能障碍造成RH,导致便意减少,粪便潴留。

其次,RH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有关,RH常伴有直推进力不足和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第三,RH可能通过影响结肠运动导致便秘的发生。三分之一的RH患者常出现结肠慢传输。排便障碍型便秘组和混合型便秘组中,超过50.0%为直肠低敏及临界性直肠低敏,提示RH可能与排便障碍相关

还发现肛门括约肌长度可能与慢性便秘患者的直肠敏感性相关。肛门括约肌越长,直肠敏感性越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同类型便秘患者之间生活质量、便秘症状及肛门直肠动力学存在差异。IBS型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便秘严重程度越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大。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与便秘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无明确相关性。

肛肠测压过程中直肠肛门协调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直肠肛门协调性评估时加做排便功能补充试验有可能减少假性直肠肛门协同障碍的发生。

不同便秘类型直肠敏感性存在差异,IBS型便秘患者直肠敏感性更高。时相性充气法测得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容量耐受阈值总体低于连续性充气法,但连续性充气法区分不同类型便秘更有意义。肛门括约肌长度可能与便秘患者直肠敏感性有关。

慢性便秘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便秘患者的平均生理和心理评分(分别为PCS和MCS)显著低于非便秘对照组(PCS:49.1vs.51.2;MCS:46.23对48.8)。慢性便秘的负担还会影响工作效率。

一项研究发现,在就业或在校的慢性便秘患者中,12%的人在过去一个月内因便秘缺勤或缺课,69%的人有一定程度的工作障碍。IBS患者常伴有精神障碍,尤其是重度抑郁、焦虑和躯体形式障碍。

研究表明,50-60%的IBS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除了抑郁症状外,IBS患者还会感到疲惫、存在睡眠问题、食欲不振和焦虑,通常表现为担忧、沉思和恐慌发作。研究表明,压力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或加重有关。

生理和心理压力源也会增加对IBS症状的感知,包括内脏高敏。应激对肠道动力、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微生物群也有显著影响,这些都与IBS有关。在Lee等人的研究中,IBS-C型患者焦虑和抑郁更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5-羟色胺(5-HT)分泌不平衡导致这些患者便秘。

5-HT属于肠道5-羟色胺系统,有助于改善胃肠道运动,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5-羟色胺在中枢和外周区域的低反应性可能导致IBS-C患者的精神问题。

IBS型便秘组躯体不适评分高于慢传输型便秘组,IBS型便秘组心理社会不适评分高于慢传输型便秘组,IBS型便秘组担心和焦虑评分高于慢传输型便秘组(P<0.05),说明IBS型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为显著。

不同类型便秘患者之间生活质量、便秘症状及肛门直肠动力学存在差异。IBS型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为显著。排便功能补充试验有可能减少假性直肠肛门协同障碍的发生。便秘程度越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越大。

时相性充气法测得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排便窘迫感阈值、最大容量耐受阈值显著低于连续性充气法,但在评估不同便秘类型时,连续性充气法区分不同类型便秘更有意义。

排便障碍患者多为直肠低敏及临界性直肠低敏,IBS型便秘以直肠高敏为主。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样本量相对较少,未进行结肠传输实验、排粪造影检查协助分析等,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来源:张医生健康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