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下午,诊室门被轻轻推开,"医生,您看!我的结节真的变小了!"50岁的张女士举着CT报告单快步走了进来,眼角眉梢都是掩不住的笑意。三个月前那个焦虑不安的患者仿佛换了个人。
昨天下午,诊室门被轻轻推开,"医生,您看!我的结节真的变小了!"50岁的张女士举着CT报告单快步走了进来,眼角眉梢都是掩不住的笑意。三个月前那个焦虑不安的患者仿佛换了个人。
"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4mm,较前缩小50%...甲状腺右叶结节大小由12×8mm缩小至7×5mm"。这个结果确实令人欣慰,她现在的状态:原本暗沉的脸色变得红润有光泽,说话中气十足。
记得三个月前初诊时,张女士完全不是这样。那天她一坐下就从包里掏出七八份检查报告:"医生,我是不是得ai了?"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颤抖。翻开她的病历: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最大8mm),甲状腺右叶TI-RADS 3类结节,同时伴有长期失眠、手抖、午后潮热等症状。
"西医说我的肺结节要每年复查,甲状腺结节建议穿刺,可我害怕..."她摘掉墨镜露出浮肿的眼袋,"这半年我瘦了十几斤,不是刻意减肥,就是吃不下睡不好。"
我让她伸出舌头——舌质暗紫,苔薄白腻;把脉时发现左关弦细,右寸濡弱。这些体征都在诉说同一个问题: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在中医看来往往是气血运行失常产生的"癥瘕积聚"。
您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要看舌头、把脉?这与单纯看影像有何不同?其实,中医诊断讲究"司外揣内",结节的性质和风险,往往与患者的整体体质密切相关。
仔细分析张女士的CT报告:双肺上叶各有一个5mm纯磨玻璃结节,左肺下叶8mm混合磨玻璃结节,但CT值仅-580HU,边缘光滑无毛刺。甲状腺超声显示结节形态规则,无微钙化或丰富血流信号。从影像学看,这些都属于低至中度风险结节。
但关键问题在于:
1. 为什么她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多系统结节?
2. 为什么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3. 结节会继续增大还是保持稳定?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她的体质特征中。长期工作压力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加上更年期肾阴不足,虚火炼液成痰,最终形成"肝郁-血瘀-痰凝"的病理链条。如果不调理这个根本,即使手术切除现有结节,新的结节还会不断产生。
针对张女士的情况,我制定了分阶段的调理方案:
第一阶段(第1-2个月) :
内服方: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减(柴胡12g、夏枯草30g、浙贝母15g、牡蛎30g等),重点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针灸:取太冲、内关、丰隆等穴,每周2次
生活指导:忌口辛辣发物,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
第二阶段(第3个月) :
根据舌苔转薄、睡眠改善的情况,调整处方为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强健脾化痰功效。同时加入黄芪、女贞子等扶正药物,提升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三个月后的今天,摆在桌上的检查报告证实了中医调理的价值:
1. 肺结节体积平均缩小40-50%
2. 甲状腺结节弹性评分从3分降至2分
3. 促甲状腺激素(TSH)从5.8mIU/L降至2.3mIU/L
4. 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全部在正常范围
"最神奇的是这个,"张女士兴奋地指着自己的脖子,"原来这里摸得到硬块,现在几乎找不到了!
来源:飞哥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