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DM)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在我国T2DM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95%以上。
糖尿病(DM)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在我国T2DM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95%以上。
据报道,DM已成为第九大死因,每年因DM死亡的人数约有150万。
尿酸(Uricacid,UA)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其产生过多和/或排泄障碍而超过代谢范围造成HUA。
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条件下,我国T2DM合并HUA的患者越来越多,T2DM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引起大血管(如心血管及脑血管病变)、微血管(肾脏病变、眼底改变)及神经病变。
研究显示DM患者心脏病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非DM患者,这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及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降低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HUA能增加T2DM的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的风险,控制SUA有利于T2DM患者的预后,而HUA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亚临床炎症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被发现与T2DM的发病风险相关。T2DM患者中HUA与亚临床炎症因子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HUA与慢性炎症相关,之前有关于SUA水平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研究,结果表明SUA可以促进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表达。
也有报道称SUA与CRP呈正相关,比如在一项1,834名受试者参与的研究中发现UA与CRP轻度相关;在一项关于心衰患者的小样本研究中发现SUA与WBC计数显著相关。
同时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SUA与CRP、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计数正相关,在正常SUA人群的亚组分析中SUA与CRP相关,但未发现SUA与WBC计数的相关趋势。
ChristaMeisinger等有关UA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SUA与CRP呈正相关,但该研究仅有中老年男性参与,未考虑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
之前有报道称SUA与炎症因子的关系在性别中有差异,如在瑞士洛桑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中发现UA与CRP的相关性在女性中明显。
与此一致的是2020年在我国的一项大样本研究中也发现UA与CRP正相关且结果在女性中更明显。
除了成人中,在青春期前儿童中也发现了SUA与CRP相关。
随着DM伴HUA患病率的增高,有关研究也随之增多。如李自云等人关于T2DM患者的研究发现SUA与hs-CRP正相关。
而在一项关于T1DM患者的小样本研究中也发现SUA与CRP呈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仅体现在男性患者中。
与上述研究不一致的是在我国台湾进行的一项基于老年男性HUA患者的研究中未发现SUA与CRP的相关性。
尽管有多数研究表明SUA与CRP相关,但由于性别、年龄、相关疾病的影响结果出现差异。
UA与CRP同时升高时T2DM的发病风险更高,高水平UA及CRP是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进展的危险因素,C肽独立于DM与CVD死亡率相关,WBC水平也与CVD死亡率独立相关。
T2DM、亚临床炎症因子、HUA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T2DM患者中HUA与炎症因子(如CRP、WBC计数、CP)之间的相关性。
并通过实验去探索尿酸引起炎症因子变化的可能机制,以指导T2DM伴HUA患者的治疗以减缓T2DM并发症的进展。
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PRDX)家族是一类过氧还原蛋白,遍布于人体内,能够清除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等过氧化物分子从而使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系统之一。
PRDX主要包括6种亚型,不同亚型表达部位不同,其中PRDX2多表达与细胞质中,研究发现PRDX2可抑制血管增殖,也可通过ROS-NF-κB-miR-33a-ABCA1途径抑制细胞胆固醇的储积,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PRDX2表达下降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也有研究表明PRDX2是体内胰岛素(Insulin,INS)保持正常分泌所必需的物质,通过减少INS增加氧化应激而促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PRDX2功能丧失可引起应激增加,造成细胞的损伤、加速衰老。PRDX2作为抗氧化分子,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癌症、胰岛素抵抗等相关。
HUA也与CVD、T2DM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风险相关,其与氧化应激、炎症、IR等相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致。
有研究发现HUA患者中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ineoxidoreductase,XOR)活性增高,其在细胞内广泛表达,它是重要的氧化应激源,能促进ROS、SUA产生增加。
多数报道显示出高浓度SUA可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降低,而ROS及丙二醛升高。
氧化能力高于抗氧化能力时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与炎症密切相关形成恶性循环,PRDX2作为抗氧化分子可以抑制ROS等过氧化物物质。
HUA是否通过调节PRDX2表达改变氧化方向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导致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进展目前鲜有报道,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及完善。
尿酸主要在肝脏、肌肉、肠道等组织中产生,经由肾脏及肠道分泌,由于人类体内缺乏降解UA的尿囊素酶,因此人类代谢UA的水平有限,当UA超过代谢范围便会形成HUA。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及生活水平的改变,T2DM伴HUA患者的发病率随之升高,有报道称SUA升高可引起T2DM者心肌障碍。
我们也可以看到多数报道称HUA是T2DM的危险因素,能预测其发展,成人群体中SUA水平增加的和T2DM风险增加相关。
之前多数报道称HUA与DM同为代谢组分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最近也有研究指出HUA可作为独立因子预测T2DM患者CHD的风险。但目前有关HUA致病的机制仍然未明确。
HUA中MSU晶体沉积,导致慢性炎症。研究发现CVD是慢性低级别炎症,炎症可能是HUA与CVD风险相关的基础。
炎症反应伴随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大多数研究表明HUA、SUA水平与炎症因子相关。
CRP是机体急性损伤时产生的蛋白质,是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
研究发现即使在CVD、DM等慢性病中其水平也可升高,且其水平升高可增加CVD事件风险。
慢性炎症是CVD进展的关键,研究表明针对特定介质的抗炎治疗有利于心血管保护作用。
CRP是炎症反应标志物,其反应灵敏、易监测可作为疾病好转的指标。HUA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治疗HUA能降低CRP及血管内膜厚度,减缓病情进展。
KTamakoshi等研究表明在调整性别、吸烟及肥胖相关指标后HUA仍与CRP显著相关。
J.G.Puig等的研究发现UA与CRP显著相关,但在调整SBP、腰围后无相关性。
吴生辉等关于755名女性患者的研究发现UA与CRP正相关,戴慧旭等指出HUA发病率和hs-CRP浓度有关,且在女性中更明显,HUA事件OR(95%CI)为1.36(1.02,1.82)。
CristinD.W.KasPar等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HUA组hs-CRP明显升高,HUA可增加hs-CRP升高风险。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条件下,T2DM伴HUA患者患病率持续增高,研究表明T2DM伴HUA患者亚临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HUA与CRP正相关,提示其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既往报道称CVD是T2DM患者的主要死因,CVD是慢性炎症性疾病,而HUA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SUA与CRP相关,炎症可能介导了两者关系。
C肽经胰岛B细胞分泌,与体内血糖的控制水平有关,是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其半衰期短,可很好的反应胰岛分泌功能。
然而,研究发现不同组织中C-肽的作用不同,考虑和其所处环境及浓度有关。
比如关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研究显示C-肽可抑制NF-KB通路,其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而其在成纤维细胞中的研究显示其可激活NF-KB通路促使炎性介质表达;体内研究发现CP与T2DM患者的CVD死亡风险相关。
IR是T2DM的主要原因,T2DM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DM大鼠的研究发现升高胰岛素可向下调节尿酸盐转运蛋白1,造成UA升高。
HUA可促进IR,HUA与胰岛素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加重T2DM进展。
研究证实HUA与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CVD事件相关,其部分发病机制与上述阐述CP致病机制类似。
随着T2DM伴HUA患病率的增高,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指标监测T2DM伴HUA的发病风险。
CP、HUA与T2DM密切相关,但有关T2DM患者中CP与HUA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故在此对其进行研究,为降低T2DM患者UA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WBC是一类无色、球形的血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因其检测成本低,也被视为炎症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心脏疾病与炎症相关,因此有关两者关系的研究较多,且多数结果显示WBC升高与CHD发病率及CVD死亡风险均相关。
同为慢性低级别炎症的T2DM的发病风险也与WBC计数升高相关。另一方面,HUA患病率增高,与之相关的研究增多。
HUA被发现与CVD、T2DM风险相关,同样的是这种相关性也与炎症相关。但目前有关HUA与WBC计数的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众所周知,MSU晶体与炎症相关,有研究发现除痛风患者,无症状HUA患者滑液也可发现MSU晶体沉积。
E.Pascual发现痛风患者滑液中WBC计数增高,考虑与晶体沉积有关。
后来在伴有晶体沉积的无症状HUA人群的滑液中也发现高水平WBC计数,且无症状HUA患者MSU晶体沉积与冠脉钙化严重性相关。
类似的研究发现血清WBC计数可预测HUA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高尿酸血症可引起亚临床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而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与低级别炎症相关。
这解释了HUA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由此可知控制高尿酸血症有必要,监测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来源:Mr刘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