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立刻发了一条语音问发生什么事了。我女朋友回复我道:“班里有两个女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人家家长来找了。大家都很紧张,你要是没啥事,你就来接我。”
“我今晚不回家吃饭了,你自己吃吧。”我女朋友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语音,听上去声音很急促,还有一些淡淡的哭音。
我立刻发了一条语音问发生什么事了。我女朋友回复我道:“班里有两个女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人家家长来找了。大家都很紧张,你要是没啥事,你就来接我。”
我听了之后有些木讷,因为这已经是我女朋友跟我讲起的第三次家长“沟通”事情了。我立刻安慰她别着急,这就过去陪她一起。
韩剧《学习小组》
所谓的“沟通”其实不是“沟通”。家长很有风度地跟她交流,但是在我看来,那些话都是冠冕堂皇的,没有一句有用。换句话说,翻来覆去就一个观点“罗老师,我闺女最近都害怕上数学课了。你能不能讲得慢一些。”
说实在的,我在旁边听得我下垂体都疼,你闺女听不懂,那就别中考了呗。
长安区的梧桐枝裹着灰蒙蒙的雾霭。罗老师把电动车停在学校门口时,保安老张正用扫帚拍打宣传栏上褪色的标语——“家校携手,共育英才”。这是她带初三的第三年,也是第三次因家长投诉被“约谈”。
晨读铃响前,她习惯性翻开手机备忘录:
7:40检查张子轩体温。(家长说他儿子发烧了,在家不好好吃药,家里测温枪不准,希望老师能照顾照顾)
8:10收齐回执(李明浩家长拒绝签字:存在安全隐患)
14:30接待周小蕊母亲(家长投诉数学作业超纲,她女儿几乎写不出来)”
周小蕊是班里最安静的女孩。罗老师记得去年家访时,那间富丽堂皇的卧室里堆满补习班教材,墙上贴着“冲刺某师大附中”的红色横幅。此刻周母正用指甲敲击办公桌:“作业第32页的拓展题,您确定不是奥数内容?我们小蕊每天练琴两小时,没时间做超纲题。”
电视剧《小别离》
午休时分,靠窗的李明浩把修正液涂满同桌的作业本。这孩子父亲是某公司副总,书包里总偷偷装着最新款游戏机。没收了也不打紧,家里还有第二个。没收得多了,家长不满意,发微信告诉罗老师这没事的,小男孩调皮一些正常,希望罗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机会请罗老师吃饭。
上个月因他撕毁同学作文,罗老师建议请家长到校沟通,收到的却是家长告知函:“李同学患有注意缺陷障碍,请老师注意教育方式。” 罗老师把这个拿给我看的时候,我都气笑了。
17:03分,班级群弹出新消息。张子轩母亲上传九张照片:孩子手臂上的红痕、皱巴巴的数学试卷、空了大半的课堂笔记。“请罗老师解释为什么全班就我儿子没听懂今天的课?”
她点开照片细看,那道红痕谁知道是哪里来的,她想直接说她不知道,但是她不敢,她担心这会激怒家长。她打字解释到第三行时,新消息不断顶上来:
“听说重点题现在都不讲,那我娃中考怎么办?”(王雨彤爸爸)
“建议公开监控录像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质量如何”(陈昊然妈妈)
“老师,我孩子总是瞌睡。麻烦您跟她说,不要上课睡觉。我们说话不管用”(未备注昵称)
她熄灭屏幕,听见办公室外有孩子在背课文:“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 02 -下班后,罗老师总是习惯绕道走,因为她生怕碰见家长东一句西一句的寒暄,自己上班已经花光能量了,自己一个i人喜欢独处恢复能量。这里藏着家开了好多年的文具店,老板娘跟她说罗老师,今天脸色不太好啊,诺,吃个橙子吧,你可得多休息啊。今天玻璃柜前站着周小蕊,正用零花钱买第五套《黄冈密卷》。
“罗老师,妈妈说如果考不进年级前十,放假就去特训。”女孩推了推眼镜,袖口露出电子手表,表盘贴着“每日计划表:05:30起床早读。”
电视剧《小舍得》张老师鼓励学生
罗老师想起自己初到西安那年,带的第一个毕业班在黑板上画满樱花,说“要开得比青龙寺还漂亮”。如今教室后墙贴着量化评分表,作业正确率与卫生扣分都用红笔标注,像一张张冰冷的判决书。
我赶紧拉着她走,我说你搭理她干啥。那孩子她妈那么找你麻烦,你就淡淡地对她孩子就行了。但是我女朋友很明显没听我说话,突然间问了我一句,你说那个老板娘是不是要贿赂我,让我推荐学生们都来她这里买书,我跟她打招呼会不会被别人看见,说我接受宴请,到时候把我名声都搞臭了。
我说你快拉倒吧,你就是个普通初中老师,人家贿赂你,就一个橘子。你真是被你们领导给洗脑了,你啊,天天满脑子都是学生,都是纪律,你在这样下去,你都魔怔了。
电视剧《天才基本法》
到家了吃完饭,她备课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书下,压着2024年教师节贺卡——那是陈小雨送的,用歪扭的字迹写着“罗老师像圆周率,永远认真没尽头”。如今这孩子已转去国际学校,临走前偷偷告诉她:“妈妈说国内老师都心理变态。”
电脑屏幕幽蓝的光里,家长群又跳出新消息。李明浩父亲上传某私立学校的宣传页:“建议借鉴该校的快乐教育模式,取消数学作业。”后面跟着七条整齐的“附议”。
- 03 -深夜十一点,我们刚躺下,罗老师手机屏幕再次亮起,熟悉的家长头像在黑暗中格外刺眼。罗老师望着床头柜上震动的手机,深深叹了口气,按下接听键的瞬间迅速调整呼吸频率,努力让声音显得温和耐心。
这是本学期第十六次接到家长关于孩子数学学习的深夜来电,电话那头焦虑的询问与窗外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在"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师正悄然成为教育焦虑的漩涡中心。
“罗老师,我孩子回家写数学作业都两个小时了。您说这可咋办,那么多学科要学习,这下好了,时间全搭在数学上了。罗老师,您帮忙想想办法,能不能少留一些数学作业。或者能不能把数学的难度降低一下,这样孩子学起来也不会太辛苦。”
电视剧《天才基本法》
我女朋友毕竟是个专业的老师,她耐心地说了一大堆,这通电话足足打了十分钟。但在我看来,没有一句有用的,全是成年人之间体面的维持,毫无作用。怎么,打个电话你孩子就会写数学作业了?数学的难度就摆在这里,谁能把难度降下来。我话到嘴边说了一句,有没有想过是你孩子不适合学习呢?我女朋友赶紧捶了我一下,示意我闭嘴。
数学学科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其教育困境的必然性。不同于人文学科的模糊性与开放性,数学知识的阶梯式结构犹如多米诺骨牌,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电视剧《天才基本法》
二次函数与平面几何的抽象性,恰似横亘在学生认知道路上的天堑,这道天堑不仅考验着学生的逻辑思维,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
家长焦虑的具象化投射往往呈现出荒诞的形态。某位家长曾连续三周每天给罗老师发送孩子作业照片,要求逐题批注错误原因;另一位家长将孩子月考的每道错题制作成PPT,请求罗老师逐帧分析。这些行为背后,是家长对教育规律的无知与对评价体系的过度依赖共同作用的结果。
电视剧《天才基本法》
在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中,数学成绩的"一票否决"效应被无限放大。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上的数学单科门槛、名校自主招生的奥数加分政策,这些显性指标构建起残酷的筛选机制,迫使家长将数学成绩等同于子女的未来命运。
但是没办法,游戏规则就是如此。数学确实需要天赋,这玩意哪能强求?我当年读书数学就不好,我知道自己智商不高,我就认命就完事了。但是现在的家长不这么想,哪吒都说了,我命由我不由天。凭什么让我孩子认命?我孩子天生是做大官的命。
- 04 -家校沟通的异化现象在即时通讯时代愈演愈烈。语音消息取代书面沟通,实时追问消解沟通边界,24小时在线的隐形期待正悄然重塑教师职业伦理。罗老师作为班主任,她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其与家长对话中60%多的内容涉及数学学习,90%的沟通发生在非工作时间。
教师群体的失语困境源于多重角色冲突。教育服务者与专业权威的双重身份,社会责任与个人权益的价值博弈,使教师在应对家长焦虑时陷入"温柔暴政"。
“教育焦虑的消散不会随着政策出台即刻实现,正如数学思维的培养无法通过突击补课完成。当深夜的铃声不再响起,当家长能从容面对孩子暂时的不解,当教师重获专业尊严,我们或许能看到教育回归其本质——不是焦虑的传递,而是生命的滋养。这需要每个教育参与者放下执念,在等待与陪伴中,静候思维之花自然绽放。”
这句话是我女朋友在日记本中写到的一句,我觉得很有深度,我就抄了过来,也算是给本篇文章升华一下吧。
韩剧《学习小组》
又是一天深夜,我们正在跟她母亲商量订婚的事情,这个时候一个微信语音拨了进来,我女朋友无奈地回房间去接听,我在客厅里也能听得一清二楚。“罗老师,您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您说话应该注意语气和措辞。我娃不就是爱迟到么?怎么就成了你口中说的毫无组织毫无纪律的人呢?
您知道么,这对一个男孩子是多么大的否定。他在家晚上饭都没吃一口,闷闷不乐的,你说我该怎么办?罗老师,我不要求您对我儿子像对李泰一那么好,我也知道我儿子很普通,不如人家优秀,我们家长也没有人家李泰一家有权有钱的,但是我想至少您能温柔地善待我儿子。这样吧,明天我去你们学校,我找你们领导好好聊聊吧。”
我女朋友只能一再地安慰解释,但毫无用处,最后哭着从卧室走了出来。我能理解她的处境,她的领导从来不会站在她这一侧保护她,一旦遇到与家长的矛盾,不分亲红皂白只能要求老师道歉,所以她领导有口碑会办事升官了,一干老师成为了“服务员”。
韩剧《安娜》
我说,实在不行,你辞职吧,换个学校得了。这个话题我们之前说过很多遍,她这次终于同意了。
交材料那天,罗老师看见公告栏贴着新规:“教师不得在微信群发送超过50字的信息,不得使用感叹号。”路过门口文具店正在清仓,周小蕊买的《密卷》半价处理,封面上“冲刺”二字被雨打得模糊不清。
教导主任找她谈话时说:“家长投诉你缺乏教育热情。”她笑了笑,想起入职培训时校长的话:“热情像粉笔,磨着磨着就短了。”
韩剧《安娜》
来源:创意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