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刚刚,汉 L 和唐 L 在比亚迪深圳坪山总部正式上市。对比此前公布的 27 万元和 28 万元的起步预售价格,两车上市后的起售价分别降低了约 6 万元和 5 万元,来到了——
就在刚刚,汉 L 和唐 L 在比亚迪深圳坪山总部正式上市。对比此前公布的 27 万元和 28 万元的起步预售价格,两车上市后的起售价分别降低了约 6 万元和 5 万元,来到了——
20.98 万元和 22.98 万元。
具体价格见下图:
自从「超级 e 平台」亮相后,很多人都在问:马力超千匹,极速 300km/h 的汉 L 和唐 L,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今晚,比亚迪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汉 & 唐的全面进化
这次的汉L 和唐 L 在尺寸、动力、智能配置等方面都实现了堪称跨越式的进化。
汉 L这辆新车肯定要比原来的汉来得要大——车长 5050mm、车宽 1960mm,轴距为 2970mm,是一辆典型的「523」C 级轿车。
唐 L 也差不多,5040mm 的车长、1996mm 的车宽、2990mm 的轴距,是一辆中大型 SUV。
发布会一开始,比亚迪就将重点放到了汉唐 L 纯电版的动力上:
纯电版本的单电机后驱车型峰值功率为 500kW(670 马力),双电机车型的综合功率更是来到了 810kW(1086 马力)。
汉 L EV 这次的零百加速直接到了 2.7 秒,极速 305 km/h。唐 L EV 的零百加速则来到了 3.6 秒,极速 287 km/h。
▲ 发布会上,比亚迪拉出了保时捷 911 和汉 L 进行对比
汉 L 和唐 L 之所以能拥有上千匹马力,得益于比亚迪新的「超级 e 平台」。
在 3 月份的发布会上,比亚迪发布了两项关键技术——号称可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400 公里」的 10C 兆瓦闪充技术,以及全球首款转速超 3 万转的量产电机。
「超级 e 平台」下的汉 L 和唐 L整车高压部件全部升级至 1000V 架构。在 10C 闪充技术的加持下,汉 L EV 接入比亚迪自研的兆瓦闪充桩后,峰值功率可以超过1000kW,充电 5 分钟可以补能 400 公里。
在等待 10C 充电桩的建设之时,汉 L 和唐 L 也可以通过双枪超充技术在 180kW 的公众充电桩上达到 351kW 的最高功率。
新的量产电机则被装到了汉 L 和唐 L 的后桥上,这款高转速电机以 30511rpm 的极限转速,刷新了小米 V8S 电机此前保持的世界纪录,单模块功率达到 580kW,功率密度更是攀升至 16.4kW/kg,将电动车的性能天花板撕开一道裂缝。
安全也是最近的新车不得不提的部分。汉唐 L 这次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电池安全和安全冗余上都拉的很满,像全速 AEB、高压断电保护和 E-call 系统都是全系标配。
汉 L 和唐 L这次在智能化上做到了「全域融合」,简单总结就是——底盘控制更精准、车身控制更舒适、扭矩响应更迅速,在过槛、过弯和冰雪路面等场景下都有更好的表现。
甚至,比亚迪还为汉 L 加入了漂移模式。
智驾系统上,汉唐 L 这次用的是天神之眼 B 高阶智驾激光版,支持城市领航、高快领航、自主泊车等高阶功能。
另外,之前亮相的「灵鸢」无人机系统,这次也能在唐 L 上选配了。
从「Dragon Face」,到「Loong Face」
新的「Loong Face」设计语言也值得再提一下。
比亚迪之前的设计语言叫「Dragon Face」,距最先搭载在宋 Max 上已经快 10 年了。随着比亚迪不断走向国际,「Dragon Face」这个名字多少有些词不达意,于是,比亚迪就趁着这次迭代,把「Dragon Face」改成了「Loong Face」。
比亚迪的设计师艾格曾解读过全新的 Loong Face 龙颜美学,在新车汉 L 和唐 L 上的表达。
首先,他对龙须的比例进行了调整,让它们更立体且具有张力,修长的龙须从视觉上一直延续到侧面,整个前脸更加霸气。
车身侧面,汉 L 唐 L 在翼子板处运用了颇具文化属性的书法笔锋,汉 L 更是用一撇一捺巧妙地勾勒出 D 柱的线条,这一设计被赋予了一个独特的名字——「撇捺有锋」。
而在车尾,对于最先出现在汉车型上的中国结尾灯,比亚迪也进行了设计的系列性延展,为汉 L 打造了名为「凤之翎」的全新尾灯。龙和凤,这回是对上了。
唐 L 则更具饱满和体量感,其尾灯取形自传统竹编工艺,名为「竹之韵」。灯组曲面立体感十足,与车身线条设计相得益彰。
比亚迪这次在内饰上的进步也不小。虽然布局依旧常规,但汉 L 和唐 L 在用料上相当精致考究。
▲汉 L
▲唐 L
两车都用上了全新内饰材料——3D 竹木,竹木饰板的点缀,为车内增添了几分雅致。仪表板位置采用了皮革+针织布工艺,触摸质感更柔和;扶手箱内侧也用上了植绒工艺,触感显著提升。
得益于车身尺寸的增大,汉 L 和唐 L 的座舱空间也有了一定提升,汉 L 的后排肩部空间达到 1484mm,足以舒适乘坐 3 人,唐 L 更是来到了 1512mm。
▲ 唐 L
值得一提的是,唐 L 将会标配「2-3-2」座椅布局:五座模式下,三排空间可以完全折叠,将后备箱容积扩展到 960L;户外露营时,第二、第三排可以同时折叠,让整辆车变成一间「大床房」;坐 6 个人时,第三排可以实现单座折叠,这个时候后备箱容积有 675L。
「让世界,感受来自中国技术的压迫感」
汉 L 和唐 L 的混动版车型这次用上了比亚迪全新的 DM-p 王者混动系统,其中,1.5T 高效发动机的热效率来到了 45.3%,峰值功率为 200kW,两车的 NEDC 馈电油耗分别为 4.6L 和 5.6L。
比亚迪这次还带来新研发的 AI 能耗管理系统,号称能够在通勤场景和导航场景下,分别节油 12% 和 18%。
这套系统的原理类似于吉利去年 11 月在雷神 EM-i 超级电混上推出的星睿 AI,通过收集车速区间、加速度、踏板深度等信息,结合导航信息与惯用路线,实时调整油电动力分配策略,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另一方面,轮端解耦技术的应用也是 DM-p 王者混动的核心优势之一。
比亚迪表示,这一设计解决了传统混动系统中油耗与动力难以兼得的难题。在低速城市出行等需要极致能耗的场景下,系统可无感关闭后驱电机,切换至两驱模式,带来更低的油耗表现;而在高速、山路或雪地等复杂路况中,系统则能迅速切换至四驱模式,确保强劲的动力输出和行驶稳定性。
这种全场景的油耗与动力平衡设计,让汉 L 和唐 L 在不同驾驶环境下都能保持高效与灵活。
为了应对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导致的发动机功率衰减问题,比亚迪带来了电可变涡轮增压技术,通过调节喷嘴环开度提升进气压力,有效缓解进气不足的难题。与增程车型相比,DM-p 的直驱模式在亏电状态下动力更强,油耗也要更低。
电驱系统的性能同样令人瞩目。前驱电机峰值功率达到 200kW,峰值扭矩 315Nm,综合工况效率高达 92%。后驱搭载的三合一驱动总成则实现了最大轮端输出扭矩 4570Nm,处于行业同级领先水平。
此外,比亚迪为插混车型打造了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最大放电能力达 322kW,相较上一代产品均温性提升 45%、能耗降低 34%、温升速率提升 30%,低温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而在驾驶感受方面,全新的动态跟踪扭矩架构算法为 DM-p 系统注入了一颗「智慧心脏」。
据比亚迪介绍,该算法能够以毫秒级响应速度精准感知油门变化,无论是在城市拥堵路段的红绿灯起步,还是高速超车的紧急加速,车辆都能实现稳定起步和迅速响应,避免顿挫感或动力延迟。
以上提到的这些技术升级,共同支撑了汉 L 和唐 L 的卓越性能。
让世界,感受来自中国技术的压迫感。
这就是比亚迪汉 L、唐 L 和超级 e 平台的目标。
比亚迪王朝网总经理路天,在发布会上探讨了中国汽车品牌在过去十年中的地位变迁。他表示,十年前,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为薄弱,更多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如今,它们已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路天认为,汉唐系列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转变的缩影。
和吉利、奇瑞、理想、蔚来等重研发的自主品牌一样,比亚迪近年来也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与产品迭代,显著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中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正是由这些自主品牌的共同进步,来合力推动。
*本文由李华、芥末共同撰写。
李华 (李华)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邮箱:tanjiewen@ifanr.com邮箱8来源:爱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