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由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肝炎)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从2019年的110万增长到2022年的130万,平均每天达到3500人,与肺结核的致死情况相当。由此,病毒性肝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传染病。全球2022年新增近220万病
健康园地
前言
《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由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肝炎)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从2019年的110万增长到2022年的130万,平均每天达到3500人,与肺结核的致死情况相当。由此,病毒性肝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传染病。全球2022年新增近220万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平均每天超过6000人:其中,乙肝患者新增120万,丙肝患者新增近100万。据WHO估计,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丙肝。据我国学者研究,我国有丙肝慢性感染1000万例。
为响应国家《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昆明市于2024年全面启动“遏制丙肝流行攻坚行动”,针对困难患者推出救治费用减免政策,并叠加慈善救助项目,为患者铺就“零负担”治愈之路。
ANSWER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范畴。
人体感染HCV后,大多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病情易被忽视,约55~85%的丙肝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丙型肝炎,若未及时治疗,约20%会发展为肝硬化,5%可能进展为肝癌。直到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时才发现,死亡率极高。这个过程有的长达10年、20年甚至30年,因此丙肝又被称为“隐匿的杀手”。
大多数急性HCV感染的人(80%)没有症状,如果出现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腹痛,疲劳,恶心,黑尿和黄疸等。对于患有慢性HCV感染的人,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故此,丙肝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关键词 | 丙肝传播途径
ANSWER
与HIV(艾滋病)和HBV(乙肝)一样,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等方式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人群对HCV普遍易感,人感染HCV后不产生中和抗体,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肝。
关键词 |丙肝的检测式
ANSWER
丙肝起病隐匿,不能通过症状来早期发现,但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判断是否感染。目前,较常用的丙肝检测方法有丙肝抗体检测(抗-HCV)和丙肝核酸检测(HCV RNA),具体的临床意义详见下表。
关键词 | 丙肝可治愈——早筛早治是关键
ANSWER
目前,丙肝尚无可预防的疫苗,但丙肝是可以治愈的。
2021年,多个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中国获批及上市,DAA直接阻断细胞内丙肝病毒复制的过程,将治愈率提高到92%-100%,且不良反应少,疗程缩短到12-24周,95%以上的丙肝患者通过12-24周的规范抗病毒治疗即可完全治愈。然而,由于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关键词 | 昆明新政策——三类人群享受费用减免政策
ANSWER
为响应国家《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除常规医保报销外,昆明市于2024年全面启动“遏制丙肝流行攻坚行动”,针对困难患者推出救治费用减免政策,并叠加慈善救助项目,为患者铺就“零负担”治愈之路。
昆明市此次出台的减免政策明确三大救助对象及标准,申请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
- 低收入人口(100%减免自费部分)
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六类民政认定人群。患者在医保报销及补助后,剩余个人自付费用全额减免。
- 重点帮扶人群(50%减免自费部分)
针对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液透析患者、重型肝炎患者等高风险群体,自付费用减半,减轻长期治疗负担。
- 特殊情形家庭(100%减免1人自费部分)
同一家庭中有2人及以上未治疗的现症丙肝患者,其中1人可按低收入标准享受全额减免,体现政策人文关怀。
关键词 | 慈善救助叠加——现实“零负担”
ANSWER
除政府减免外,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申请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救助项目”,在原有减免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费用。
例如,一名低收入患者经医保报销后需自付5000元,政府减免后个人仅需承担0元;若叠加慈善救助,甚至可能实现“全免费”治疗。
如果您符合以下三点:
-疑似丙肝感染(如输血史、共用过注射器等);
- 已确诊但未接受治疗;
- 属于政策减免对象或家庭困难群体。
请尽快联系定点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申请减免。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