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活是场盛大的冒险——你会在图书馆邂逅思想的火花,在社团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可能在某个深夜,对爱情、性、自由产生困惑与好奇。
//White Dew
01/亲爱的同学
大学生活是场盛大的冒险——你会在图书馆邂逅思想的火花,在社团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可能在某个深夜,对爱情、性、自由产生困惑与好奇。
这些探索本身没有对错,但有一条底线需要我们共同守护:你的健康,永远值得被温柔以待。
让我们先了解一些事实:近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年增长率达43.16%,约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这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希望用这些数据提醒你:保护自己,从了解开始。
02/数据背后:
我们离艾滋病有多近?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3010例,其中超90%通过性传播感染。这个数字背后有三个值得警惕的趋势:
性别失衡
男性感染者占比达97%,男男同性性行为行为群体成为高发人群;
传播隐蔽化
60%的病例通过社交软件结识性伴侣,匿名性行为风险加剧
地域集中
北京、上海、南京等高校密集城市报告病例数占全国40%,大学生已成为防控重点人群。
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转折——有人因一次冒险改变人生轨迹,有人因歧视放弃治疗,更有人因缺乏知识付出代价。
03/为什么
大学生成为"易感人群"?
性观念开放与性知识滞后的矛盾
据调查显示,60.5%的大学生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为,近七成接受未婚同居行为。然而,大学生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堪忧。调查发现,只有50%的学生表示对性病“有所了解”,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探索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同伴蛊惑。这种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面对性行为、毒品等诱惑时,更容易放松警惕,忽视潜在风险。
男男性行为忽略保护措施
学生群体中男男性行为传播成为主要感染途径。根据数据显示,在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达81.6%。这是因为“男男”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导致很多不会采用防护措施。
高校性教育缺失
许多高校管理者对性教育闻之色变、避而不谈,即使开展性教育,也仅限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一天。
检测意识薄弱
较低的自检率和自知率也让情况恶化。很多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检测,认为只有“性乱”的人才会去检测,还有不少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艾滋病离我很远。
04/大学生该如何预防艾滋病?
掌握科学性健康知识是基础
每一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学习科学的性知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制力。
全程使用安全套
发生性行为时,必须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不仅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也能防止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避免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
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未发病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仅从外表无法判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了解暴露前后预防用药
万一发生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PEP),连续服药28天,成功率超过98%。
也可以在性行为前服用预防药(PrER),通过提前服药降低感染风险,具体服用方式需经过医生评估。
远离毒品
避免使用任何毒品(如冰毒、摇头丸、K粉等),毒品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刺激性行为发生,降低风险意识,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05/如何检测艾滋病?
正规医院
大多数医院和社服中心都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你可以前往附近的的医院,医生会根据你的需求和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测。
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是艾滋病检测和咨询的专业权威机构,并可以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
防艾公益
正规的防艾公益组织:例如重庆市南岸区阳光健康服务中心(重庆阳光工作组),常年提供免费、匿名且快速的艾滋病检测,并配备专业社工进行友善服务。
自我检测
通过有资质的渠道(例如药房、天猫、京东等)购买自测试剂,在家进行自我检测。也可以申请我们的“健康自检包”快递到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自测。
06/亲爱的同学
大学时光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篇章。在这段旅程中,请记得:你的健康不仅属于你自己,也属于所有爱你的人。
保护自己,就是给青春最好的礼物;关爱他人,就是给校园最暖的阳光。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需要帮助,请记住: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各地疾控中心都在准备着为你提供支持。
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知识和理性构筑青春防线,让大学时光成为一生中最美好、最健康的回忆。
重庆市南岸区阳光健康服务中心
是民政局正式注册的防艾公益机构,
长期提供免费的HIV、性病咨询及检测转介,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