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县“光影筑梦・文明同行”:以光影为桥 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基层沃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6:07 1

摘要:当夜幕落下,永吉县文化馆演播大厅里,老人们带着孙辈热议即将放映的影片;金家满族乡伊勒门村的文明实践站内,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学非遗手撕画、盼红色电影开场;口前镇的社区实践点里,孩子们举着“文明小使者”卡片参与观影前问答;万昌镇的文明实践阵地中,宣讲员结合本地红色资

当夜幕落下,永吉县文化馆演播大厅里,老人们带着孙辈热议即将放映的影片;金家满族乡伊勒门村的文明实践站内,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学非遗手撕画、盼红色电影开场;口前镇的社区实践点里,孩子们举着“文明小使者”卡片参与观影前问答;万昌镇的文明实践阵地中,宣讲员结合本地红色资源讲述抗战英雄事迹、解读抗战精神,群众在“宣讲+观影”的沉浸式体验里聆听故事、等候影片,于铭记历史中激发爱国热情;北大湖镇的文明实践站点内,村民们聚精会神观看红色影片,在光影中感悟和平生活的珍贵,观影结束后还参与读书分享、领取文学与农技等类书籍,在交流与收获中满足多元需求——从县城场馆到乡村站点,一场场以“光影”为纽带的文明实践活动正在永吉县城乡遍地开花,这正是“光影筑梦・文明同行”品牌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创新探索,永吉县以“一中心一品牌”为牵引,打破“电影公益放映局限于户外”的传统模式,将银幕延伸至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服务点、乡村文化广场等各类阵地,构建起“县域统筹+乡镇联动+站点落地”的“电影+文明实践”全域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文广旅、融媒体中心、乡镇等多方资源,创新活动载体与服务形式,让曾经“看天吃饭”的露天放映,升级为覆盖城乡、兼具思想性与互动性的文明实践综合平台,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从“阵地重建”向“内涵重用”、从“单向输出”向“全民参与”深度转变。

在服务下沉中,永吉县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让光影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县城里,文化馆固定每周五18时开启“光影之约”,通过“群众点单+精准配菜”模式,根据征集需求放映《万里归途》《我本是高山》等50余部主旋律影片与热门佳作,让居民实现从“站着看”到“坐着舒适看”的体验升级;乡村间,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我们的节日”与重大纪念日,把银幕搭到村民“家门口”。同时,“宣讲+观影”“道德积分兑换福利”“映后实践打卡”等特色模式在各站点落地,让红色精神、文明准则通过光影流转,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践行的生活指引。

尤为亮眼的是,永吉县将电影放映作为激活基层文化活力的“金钥匙”,让文明实践在互动中走深走实。金家满族乡依托实践站开展“光影映文明”活动,放映前设置非遗体验环节,老艺人手把手教村民制作手撕画,数字化非遗资料展吸引年轻人驻足;口前镇各社区实践点在观影现场增设“文明小课堂”,用5分钟微宣讲解读移风易俗政策;全县各实践站点普遍同步开展书画展、文艺培训、影片主题讨论等活动,让“看电影”变成“享文化大餐”“做文明实践”的综合体验。自今年3月底以来,全县160余个电影公益放映点位已累计开展1400余场放映活动,惠及群众29000余人次,其中,“光影筑梦・文明同行”活动开展450余场,覆盖县城社区、乡镇村落80余个点位,惠及群众11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一场电影带动一串活动、一个站点激活一片文明”。

如今,“光影筑梦・文明同行”不仅是永吉县的文明实践品牌,更成为城乡群众的生活新风尚。借助“爱永吉”APP、融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提前宣传活动预告、观影亮点,吸引县城居民及外地群众主动参与——77岁的吉林市居民王明兰每周乘城际公交来永吉观影,长春市民孙喜英探亲时偶然参与后成了“忠实粉丝”,每次回永吉都会来“捧场”。这股“光影热”不仅让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成为城乡最热闹的文化阵地,更辐射带动了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的联动服务,形成“以影聚人、以文化人、以实践育人”的良性生态。

面向未来,永吉县将持续深化“光影筑梦・文明同行”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电影+”融合场景,让银幕照亮更多角落、文明浸润更多人心,书写文化惠民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永吉答卷”。

来源:吉报调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