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我上小学,学校头一回开微机课。机房里摆着20多台电脑主机用的是Win95系统,配的是又厚又重的CRT球面屏显示器。键盘接口是老式PS/2的,插鼠标也得按颜色来,紫色插键盘,绿色插鼠标,稍微歪一点都插不进去。
1998年我上小学,学校头一回开微机课。机房里摆着20多台电脑主机用的是Win95系统,配的是又厚又重的CRT球面屏显示器。键盘接口是老式PS/2的,插鼠标也得按颜色来,紫色插键盘,绿色插鼠标,稍微歪一点都插不进去。
每次上微机课,老师都穿着白大褂,我们学生得把大衣脱掉,穿上鞋套或者换上拖鞋,仪式感特别强。
现在的00后、10后估计都不知道这些事,甚至都不知道以前鼠标里是有个球的,得时不时拿出来清理。如今再回想,那个年代好多事,现在的年轻人既不了解,也没法感同身受。
拨号上网:花钱买 “滋滋声”
家里有电脑是2001年的事。我爸咬咬牙花3000块买了台康柏(现在没这品牌了),配置忘了,只记得最值钱的是那个“猫”——56K的调制解调器,拨号时“滋滋啦啦”响半分钟,接通过后还要听着“嘟嘟”的电流声。
那时上网按小时收费,3块钱一小时,加上电话费,每月账单少说100多。有次忘记断线,一下午烧掉50块,被我妈骂了整整一星期。
软盘是当时唯一的移动存储。1.44M的容量,存不了多少东西:一张软盘只能放三四篇作文,或者十几张用“画图”软件画的小图片。
每次用软盘都得小心,不能折叠,不能靠近磁铁,用完要立刻放回纸套里。后来有了U盘,8M的容量卖100多块,简直是奢侈品,根本不敢想现在的云存储是什么样。
Windows系统:死机是家常便饭
Windows 98经常死机,蓝屏时满屏英文报错,根本看不懂。最惨的是写作业时死机,没保存的话半小时白写。那时候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长按电源键重启。后来学会了快捷键,死机前赶紧按Ctrl+S,但手速永远赶不上系统崩溃的速度。
装软件更是麻烦。比如装《红色警戒》,得把4张光盘来回换,中途报错就得重来。驱动程序经常不兼容,声卡显卡得手动装,有时候折腾半天,电脑还是没声音。那时候没有一键安装,全靠看说明书一步步来,装个软件像打游戏闯关,全凭耐心。
机房岁月:扫雷比打字课好玩
计算机课其实就是打字课,老师让我们练五笔输入法。口诀“王旁青头兼五一”背得滚瓜烂熟,但实际打字根本用不上,因为拼音输入法更简单,这也导致我至今不会五笔,现在拼音用多了,有时候连字都忘了咋写。
大部分同学上课都在偷玩扫雷、纸牌,老师在讲台上演示,我们就在下面按Alt+Tab切换窗口,假装在打字,其实在扫雷。有次我扫雷破了全班纪录16秒通关,被同学当成高手,现在想想挺傻的。
企业软件:从Excel到云表
工作后才发现,企业里的软件更难用。2015年我在小公司上班,用Excel管理库存,每天录入几百条数据,公式写错一次就得重新算,汇总报表时复制粘贴到眼花。有次算错了库存数量,被领导批评,才知道Excel表格根本靠不住。
后来听说有个叫云表的平台,不用写代码,画表格就能搭软件。我花了一周时间,照着教程把采购、库存、销售流程都搭了起来:采购单填完自动扣库存,手机上能审批,数据实时同步,再也不用对着Excel熬夜对账。
据官方介绍,云表是一个能开发复杂工业应用的无代码平台,像WMS、MES、ERP、财务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这些领域,它都能搞定。
跟传统办公软件比,它好在灵活能定制。操作界面全是中文,搭建时完全不用敲代码,你按照自身业务需求,不依赖IT团队,就能快速搭建出专属系统。
就算未来公司发展壮大,需要拓展业务功能,进行二次开发也极为轻松便捷。
小结
现在的技术确实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大概是那种和工具“斗智斗勇”的亲切感吧。不过话说回来,不用再为装软件折腾半天、不用怕死机丢数据、不用敲代码就能开发软件,这样的日子,其实也挺好。
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
来源:云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