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8世纪以来,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国际权力格局。1760年蒸汽动力学的发明、纺织业的机械化和冶金工业的变革促使英国一跃而成世界第一强国,为其建立日不落殖民地打下坚实基础。
01
自18世纪以来,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国际权力格局。1760年蒸汽动力学的发明、纺织业的机械化和冶金工业的变革促使英国一跃而成世界第一强国,为其建立日不落殖民地打下坚实基础。
1860年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新产业开始出现,使欧洲各国的国力显著增强,也使得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1950年开始的计算机革命,电子信息化和通信产业的变革,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世界逐渐走向地球村。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却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当时的中国许多人民甚至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而如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绿色能源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将世界推向新的历史拐点。在这场变革之中,中国却一扫之前的“跟跑者”,一跃而成“领跑者”,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占据着领先地位,而这一切让制霸科技领域多年的美国深感不安。
02
这一切可能要先从5G开始说起,5G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神经中枢”,其高速、低延迟特性支撑着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场景的实现。
2013年,5G技术就在欧盟进行了开展研究,计划在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而2016年,中国5G技术研发实验正式启动。同年5月31日,第一届全球5G大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的5个5G推进组织联合主办,也是在此时开始,中国开始逐步踏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
现如今,中国已经累计建成基站近400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9.5亿户,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用户普及率超过60%。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文稿超过16万篇。从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到新疆塔里木油田万米深井,一座座5G基站跨越山河、联通广袤天地
而这一切都是中国一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最为领先的通讯设备公司华为曾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将一篇只有23页的数学论文转化为全球领先的5G技术,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它给出的答案是:超过1万人奋斗15年。
每年200亿元以上的基础领域研究,全球26个研发能力中心,拥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基础研究各领域专家达到6000多人,这些才是华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底气。其不仅主导了5G标准制定,更通过“一带一路”将中国技术输出至全球。
自2018年,美国对于华为的打击开始,从羁押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到排挤华为的美国市场,驱逐华为在5G网络的进入,甚至到后面阻断各个供应商对华为5G芯片的供应。美国试图用种种手段遏制中国的5G的研发,却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脸,直到如今,已经无力阻挡中国在6G研发上的超前布局,其毫米波和卫星通信技术已进入试验阶段。
03
如果说5G的出现美国还有力阻织,那么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的革命简直就是势不可挡。
自2001年开始,我国“十五”计划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机遇,中国可以在这个领域上超越西方国家并引领中国汽车工业率先走向零排放技术的先进道路。
而事件的发展也不出所料,2013年,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通过对高额的补贴、免购置税等一系列推动措施,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逐渐增加了许多购买意愿,而也正因如此,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2018年,在宣布取消汽车制造行业的外资限制后,特斯拉进驻中国,在上海临港自由贸易区建设超级工厂。而外资企业的进场,更是刺激了国内各个新能源车企,同年,蔚来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电动汽车企业,而后,比亚迪、小鹏、吉利等多家车企纷纷发力,不断推陈出新。
2024年,比亚迪汽车销售首次超过全球最大车企特斯拉。自2021年起,比亚迪年销量就不断攀升,年销量从74万辆飙升至427.21万辆。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在2024年一年内,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45项专利并获得20项专利授权,令其在电动车行业的技术壁垒日益提高。
在技术创新方面,比亚迪的超级e平台已经成为行业标杆。全球首个量产的全域千伏高压架构,使得电动车在充电5分钟的情况下即可续航400公里。其刀片电池和垂直整合模式也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当然,新能源汽车出现,离不开电池技术的发展。
2021年,我国动力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组装的动力电池占全球76%,生产占全球 55%,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中航锂电)、远景动力、国轩科技和亿纬锂能等6家企业位居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前 10 名单;宁德时代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池企业,占据全球市场的 32.6%。
2021年,我国申请的动力锂电池专利占据了全球 90% 的份额。宁德时代开发的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 Wh/kg。比亚迪开发刀片电池技术,创新电池结构大幅提高体积利用率。甚至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技术也预计在2027年进行量产。
04
2025年初,中国AI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模型以低成本、高效率震惊业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已然成为全球焦点,其利用成熟制程芯片实现与OpenAI相当的性能,直接导致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单日市值蒸发6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大跌幅。
这些并不是偶然,我国早在AI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第一,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算力达到3000TOPS,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在应用层面,商汤科技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覆盖全球500多个城市,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达98.5%。
无独有偶,2025年3月,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
一切都可以从2017年的“墨子号”开始说起,“墨子号”是中国首颗研制的空间量子科学试验卫星。2022年5月,中国墨子号卫星实现了1200千米地表量子态传输新纪录。而这颗重达1300公斤的量子卫星被潘建伟院士团队缩减为了仅仅23公斤的移动基站。
2025年3月20日,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宣布了一项科技成果:他们利用仅23公斤重的量子微纳卫星,在12900公里外的中国和南非之间实现了"绝对防窃听通话"。通过卫星光源每秒发送的2.5亿个光子,单次过境就能生成百万位密码,相当于1秒钟写完《三体》全套密码本!独特的“一次一密”的加密方法,在每次通信的时候都会形成独特的密匙,用过后即销毁,确保信息的绝对安全。
就算黑客劫持了卫星,也只能得到一堆无序的量子乱码。国外专家无奈的比喻:这就好比用彩虹当密码本,每次抬头仰望彩虹,结果发现密码都不同。国外顶级期刊《自然》更是直呼:“这是通往量子星座的关键里程碑。”
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也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竞争格局投下了震撼弹。
05
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强悍实力,让曾经自以为是的美国大惊失色。但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并不会简单的坐以待毙,在慌乱的同时,其也展开了对于中国的制裁。
2022年3月28日,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代号为“Chip 4”的新计划——提议成立一个由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组成的“芯片四方联盟”,意在利用这个组织将中国大陆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在半导体领域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然而,中国半导体企业通过"去美化"技术路线,中芯国际的N+2工艺实现7nm量产,长江存储的128层3D NAND闪存芯片良率提升至90%。
2024年12月,美国将136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和设备。为了限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美国更是直接对高带宽存储器 (HBM) 实施新控制。HBM对大规模AI训练和推理都至关重要,是先进计算集成电路 (IC) 的关键组件。并对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 (ECAD) 和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TCAD) 软件和技术进行限制, 试图掐断大模型训练的"算力命脉"。
2025年3月15日,美国推动七国集团(G7)发布《量子技术安全宣言》,要求成员国限制与中国的量子合作。其意图在全球范围内渲染“中国科技威胁论”,试图主导6G、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
但中国早已通过“一路一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将周边的42个国家仅仅的联合了起来,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扩大了科技朋友圈。
美国对于中国的种种制裁与限制,一次次的显示这个老牌的霸主虚张声势下早已疲软的身躯,但美国的能量亦不可小觑。我国虽然在众多领域当中展现了强大的一面,但在基础科研、核心技术、高端人才方面仍有些欠缺。
唯有加强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人才战略升级,才能在未来不断的向上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信源:
人民日报:从中国5G看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央视网:中国人工智能蓬勃发展 “从流行词到生产力”引领产业全方位变革
来源:海大富富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