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曹向明:文化认同是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22:13 1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建筑设计企业的出海之路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一步。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外部总经理曹向明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认同是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中国建筑设计企业应将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设计理念中,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建筑设计企业的出海之路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一步。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外部总经理曹向明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认同是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中国建筑设计企业应将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设计理念中,以创新的方式展现世界文化的魅力,只有深刻理解和认同差异化的文化,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赢得国际客户的认可和尊重。

曹向明

正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现任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外部总经理、国际工程设计分公司总经理。

自2013年从事海外建筑设计管理工作,在十二年的海外工作中,始终以“严谨务实、精益求精”为工作准则,主动担责、身先士卒,牢固树立坚守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项目,树立了较有影响力的海外设计咨询市场品牌。2016年,曹向明进入商务部援外专家库,多次完成商务部援外项目的立项、可研、验收、巡检及评标任务。代表项目阿尔及利亚康斯坦丁万豪酒店、阿尔及利亚安纳巴喜来登酒店、赤道几内亚欧亚拉新城项目、莫桑比克马普托国际旅游综合体项目、阿尔及利亚520床首都军方医院项目、吉尔吉斯斯坦社会住宅等。

▲ 中国对外承包商会2025年行业大会

《中装》:近年来,国家为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布局,一系列鼓励企业出海的政策密集出台,为企业海外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国内建筑设计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情况如何?

曹向明:从行业角度来讲,国家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筑设计企业的出海有两条路径:一个方面是海外援建项目,给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做一些成套项目的援助,由商务部合作局做项目实施,这是中国建筑设计企业最初的“走出去”。另一方面是建筑设计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政府类的现汇类项目和贷款类项目,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设计院来说,建筑设计企业的走出去相对较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走出去的局面更多了,思路也更开阔,这得益于我们高效的生产效率以及我们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对成本控制有一些优势。然而仍然存在不少障碍或者壁垒,例如语言不同为交流带来了先天劣势,文化背景及设计标准的差异,也为设计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巨大挑战。

挑战往往伴随机遇,海外的项目从造价、到方案、到组织,都是设计在牵引,没有强有力的全过程设计能力,就很难有高品质的项目成果落地,这也是行业的共识。所以目前建筑设计企业也都在加速布局海外业务,对外设计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产业链条协同发展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 阿尔及利亚安纳巴喜来登酒店▲ 阿尔及利亚seybouse酒店

《中装》:作为中国建筑七大设计院之一,中建设计研究院的海外市场开发经历过哪些挑战和风险?是怎么克服的?

曹向明:中建设计研究院的海外市场开发起步是阿尔及利亚喜来登酒店和万豪酒店的深化设计,当初是一张“白纸”。2013年~2017年是海外业务的起步期,最开始是做海外项目的深化设计,学习海外项目的实施模式以及整个设计全过程的特点。2017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建设计研究院拿到了第一个由我们的原创设计配合融资的全过程设计项目,2017年~2019年我们的原创方案不断落地海外。2020年~2022年本该是海外业务的飞跃期,但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实际上是度过了一个“冰冻期”。自2023年开始,海外业务迎来第二次飞跃期,我们拿下了莫桑比克超高层商业综合体项目,这也是中国设计院第一次赢得海外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的原创设计,打破了欧美设计院的市场垄断,建成后是莫桑比克第一高。在未来“十五五”规划中,中建设计研究院将海外业务作为五大业务发展版块之一。

总结海外业务成果的时候,我们提炼了“六个一”:探索了一批海外市场布局,积累了一批海外重点客户,打造了一些海外优秀作品,培养了一支近百人海外专业团队,掌握了一些国际标准,形成了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业务方向。

十几年来,中建设计研究院始终把海外业务作为重点发展战略之一,我们不敢说是开路者,而应该叫作探路者,探路者是什么?哪里有沟,哪里有坎,我们给标记出来,为中国建筑设计的“大队人马”走出去积累经历和经验。

▲ 乌干达非口行贸易中心

《中装》:中建设计研究院怎么选择海外市场,通过哪些方面判断海外市场的价值?

曹向明:从中建设计研究院海外部和国际工程设计分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经验及个人感受来看,拓展海外市场要看4个方面:一是要看国别条件,这是所有战略布局的基石,是不可撼动的前提。中建设计研究院在海外市场拓展中首先考虑的是安全因素、政局稳定,战乱是项目风险中的第一大风险,唯有在和平稳固的土壤里,设计的智慧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二是考察目标国家的存量和增量。关于如何判断,很多人想到的是数据,商务部发布的各国国别情况,不过仅仅依靠数据很难判断且不准确。比如一些新兴国家,数据比较低,但并非没有机会,我们不能看绝对值,还要看增长率,看这个国家所处的阶段。三是认真调研客户情况和市场情况。客户概况和市场情况是项目的土壤,好的土壤才能获得丰收。当然也不是说土壤肥沃就一定能种出好庄稼。海外市场,小市场不一定没有好项目,大市场不一定就能拿到项目。比如沙特的建筑市场现在是最火最热的,但是沙特的建筑标准要求很高,且世界知名的设计公司、设计院都在那里争夺市场,竞争激烈。还要考虑当地的规范,海外主流标准是美标、英标、欧标,很多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对其很熟悉,中国设计师大多需要学习后才能掌握。四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将自身优势与海外市场实际情况相结合,让中国的设计更懂当地的需求,中国的规则融合当地的规则,让中国的品牌深入当地的人心。所谓成功的远航,从来不是力量与距离的简单叠加,而是优势与水土的有机相融。

市场的选择需要一定的积累与判断,一定要走出去,亲自去看,去体会。对一个企业来说,选择市场不要贪大,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莫桑比克5号地项目

《中装》:中建设计研究院的海外实践与探索是如何与其他业务版块协同联动的?

曹向明:中建设计研究院的海外实践和探索自2013年开始,事实上正是那时候起我们逐渐梳理出三个重点业务版块与出海联动。

第一个是海外城市规划版块。去年7月我们参加蒙古国新首都的国际竞赛,在54个国家428家设计院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一名,树立了中建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的海外品牌。中建设计研究院的海外城市规划项目在同行里算是多的,品牌效应比较强。我们在海外找建筑设计项目,就像漫山遍野找果子,不是摘晚了就是摘早了,摘早了是生的,摘晚了是烂的,完全是碰运气的。但是城市规划就好比在海外承包果园,我们可以看到果园里哪个果子要成熟或者哪个果子更甜,这也是城市规划对于海外业务拓展的重要性所在。

第二个是建筑设计版块。中建设计研究院积极构建“1+4”出海新格局,即由国际工程设计分公司作为出海旗舰,带动中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部设计四院以及城乡设计发展分公司协同有序出海,形成出海“队形”,培育海外竞争力。同时,传统的建筑设计对下游版块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比如景观、内装、绿建节能、BIM等专业,近两年,除“1+4”的单位以外,我们还有8家生产单位在建筑设计带动下参与海外业务。

第三个是创新业务版块。去年,中建设计研究院提出成立“海外建筑产业发展联盟”的想法,经过与行业内企业交流,大家意愿强烈,于是2025年5月中建设计研究院牵头的海外建筑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出海给中国产品、中国制造走出去增加了一条路径。其一,它不是被动等待挑选的“供应商”联盟,而是立志成为执旗引路的先行者,我们希望更多地发挥设计咨询前端的带动作用。其二,联盟希望能够帮助业主节约成本,为业主推荐中国的好材料、好产品,凭借对中国优质建材与产品的深刻理解,为业主筛选出性价比最优的选项,让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看得见的品质。其三,为建筑设计单位及相关产品企业提供第二增长曲线,共同在国际舞台上开辟出新的增长点。其四,打造设计咨询和材料设备联盟,在协同中锻造中国建筑设计企业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海外建筑产业发展联盟目前成员涵盖设计咨询、设备、材料、服务领域共21家企业,所吸纳的企业多为各个细分领域的冠军,比如防撞桩、保温板、幕墙,这些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研发能力、成本控制优势、产品特色给业主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和产品。

总之,中建设计研究院把各个业务版块之间的联动作为重中之重,同时保持好出海队形,不能一哄而上,并做好资源有效投入。

▲ 海外建筑产业发展联盟启动大会

《中装》:组团出海可以有效提高竞争力,降低风险,中建设计研究院在与产业链条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是怎么做的?

曹向明:中国的设计院与海外的设计院在上下游联动方面存在差异和不足。中国的设计师往往不关注设备和产品,更多地关注设计、图纸;而海外设计师的全过程咨询能力极强,整合资源能力也很强。当然,这跟我们国家对设计行业的要求有关,国内对设计师的要求是只做设计,但这差异的背后,恰恰藏着中国建筑设计企业出海的独特底气。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身后,就可以看到最完整的制造业——从一颗螺丝钉到一套智能系统,从基础建材到尖端装饰材料,全产业链的根系早已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中国是门类最全的制造业大国,背靠全产业链,我们的建筑设计企业出海更有底气。

今年,联盟成员会跟随设计咨询企业去做国别市场调研,与当地市场全面接触,甚至可能拓展到产业落地、投资等方面。相信这个角度切入进去,效果会更好。此外,海外建筑产业发展联盟搭建了行业会客厅,定期发起行业聚会,进行思想碰撞和行业新风向的传递。当信息流动起来,资源衔接起来,最终结出的必然是共赢。

▲ 阿尔及利亚安纳巴121套住宅

《中装》:您认为哪些是海外项目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中建设计研究院在出海人员培养上有哪些做法?

曹向明:除了相关的专业能力及语言能力,对海外人员的要求有5个方面。第1是讲政治。海外项目人员不仅是企业的员工,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形象。第2是有情怀。没有情怀,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是很难在风大浪急的海外走远、走实。第3是能坚守。海外项目周期很长,项目人员需要具备长期驻外的耐力和毅力,能够适应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第4是善创新。随着增量市场的减小,存量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比速度?人的速度总归有极限的时候,因此要跨越行业周期就必须创新。第5是敢担当。作为一个海外项目人员,要对团队担当,对项目担当,对公司担当,甚至对祖国担当,不能遇事相互推诿、甩锅。

海外项目人才的培养,我个人体会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要有想干好的强烈诉求。我们院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激励制度,为海外市场开拓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

▲ 莫桑比克马普托域潇国际旅游综合体

《中装》:请您结合有代表性的出海案例,谈谈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的差异,以及中建设计研究院是如何应对的?

曹向明:国内的建筑设计模式与海外的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国内的各个设计阶段是分开的,设计师只做自己阶段的工作。而欧美设计师则会关注项目全过程,强调建筑师的策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材料、设备选用能力。

海外项目大致分为3个阶段:一是方案阶段,在当地的规划局(相当于规划厅、市政厅)报批报规,即申报规划许可,这个阶段需要和当地的设计院合作;二是申报建设许可阶段,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报当地相关部门,获得建设许可;三是细化施工图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业主自行组织。第二和第三阶段与国内施工审图后申报开工证不同,海外项目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就可以获得建设许可。这期间,还会交叉做环评、安评、交评。

中建设计研究院的海外拓展之路,从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文化差异筑起的无形壁垒、规则差异带来的合规挑战,以及项目推进中突遇的未知风浪,叠加成在异国土地上遭遇的重重困境。凭借着“彼岸必达”的信念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执着,中建设计研究院在迷雾中摸索方向,在挑战中锤炼本领,将“一个个不可能”拆解成“一步步可能”,最终踏过泥泞,登上新的高地。

以前面提到的莫桑比克超高层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中建设计研究院负责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工作:2019年,在项目国际竞标阶段,中建设计研究院凭借原创方案以第一名胜出,经历了疫情时期的漫长等待,2023年商务合同真正落地。如今项目已经施工招标完毕,正在进行工程桩试桩,下半年开始集中进行基坑施工。该项目产品100%是中国产品,材料设备均来自中国,标准是中国标准结合当地标准。在与海外当地设计院合作过程中,语言沟通是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业主方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为了信息表达得更准确,我们将资料先翻译成英语,然后再转译成葡萄牙语,最终突破语言障碍,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阿尔及利亚520床首都军方医院项目是中建设计研究院在境外的最大的医院项目,该项目是一个10万m2的综合性医院。一个项目的成败,关键看设计。该项目100%法标,对我们的团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工作量巨大,从最初设计到施工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最高峰的时候,有100多位设计师参与,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团队的消耗特别大。第1,客观因素。该项目是总承包项目,总承包的管理目标包括进度目标和成本目标,中建设计研究院不仅要满足总承包的目标,还要满足业主的使用功能需求,多样性的目标相互交叉,使得任务相对繁重。第2,项目周期。该项目周期较长,对整个项目的现金流是个巨大的考验。第3,设计成果。国外的设计成果一般是3部分,技术说明书、图纸及量单,设计成果要求对细节全部清晰描述,而且要求设计“所见即所得”。以装饰团队为例,施工的同时做深化,每种物料比如砖的规格花色、干挂或者湿挂工法要写得很详细,家具规格也要详细描述,还涉及到技术卡片批复,每个技术卡片筛选的时间很长,而且设计图必须和最终验收一致,所以很多情况下,如果一个产品或者材料变化,就需要重新调整效果图,耗时非常长。第4,医院流线。医院的整体流线跟国内不同,国内采用门诊、医技、住院三段式,而阿尔及利亚520床首都军方医院项目更偏向于患者,从门诊到检查到住院全部融合在一起,交叉比较多,对管理协同的要求非常高,且机电系统全部要跟精装修对应。第5,监理模式。国外的监理很严格,严格要求所见即所得,但是工作效率和国人相比差距是很大的。这个项目给团队的管理能力、风险把控能力带来了很大挑战,尽管我们在做项目之前已经预料会困难重重,也做了准备工作,但是最终实操困难依旧很大。通过这个项目我们的团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很多经验。

▲ 阿尔及利亚520床首都军方医院▲ 援斯里兰卡国家医院门诊楼

《中装》:请您结合多年经验,给中国建筑装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曹向明:第1,头部企业要勇于走出去。国内的建造能力领先欧美至少20年,建造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人机物料投放能力一定是全球第一,毋庸置疑。国内的建筑材料品质好、品种多,跟欧美一线品牌相比一点也不差。第2,每个企业要找准适合自己的出海模式。出海最难的就是设计咨询,只有设计咨询走出去,施工企业和材料企业才不再只是“供货商”,才能拿到利润,所以我们要把建造优势、材料优势和设计咨询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共赢的目标。同时,中国制造要有信心,要敢于走入高端市场。不管是设计咨询引领,还是总承包模式,甚至国际展销会路径,每家企业要找到自己的路。第3,坚守。海外赛道离不开坚守,持续深耕才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和基础。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差异巨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常会遇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等问题,从而影响工期,项目从策划、批复到实施、竣工往往要历经相当长的周期,项目中途夭折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唯有持之以恒,唯有坚守,才可能拿到海外市场的入场券。

▲ 中刚非洲银行新大楼

《中装》:请您总结下您12年的出海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曹向明:12年的出海相关工作,我个人以及团队都受益匪浅。海外是一个方向,认准这条路,即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叫纯粹。我希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就像《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的,“人生的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董事长也经常用任正非的话激励我们,“不去想困难 , 干就完了 , 一步一步往前走,海外也是如此”。

现在大家对出海已形成共识,都要拓展海外市场。我们把海外项目比作一场马拉松——发令枪响前,心中的憧憬像初升的朝阳,把每一个规划都镀上金光;奔跑中,肌肉的酸痛、呼吸的滞涩、前路的未知,交织成磨人的煎熬;可当冲过终点线,望着身后延伸的赛道,那份自豪感如潮水般将人淹没,成就我们普通人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

在异国他乡做项目,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剧本。每个项目的推进都藏着独有的暗礁与漩涡,注定要在闯关夺隘中前行。也正因如此,情怀才显得格外珍贵——它不是轻飘飘的词语,而是在文化隔阂中架桥和在规则迷宫里探路时,心里那团不灭的火。

希望通过分享,把我们团队在海外土地上踩过的坑、碰过的壁,一一摊开在大家面前。那些带着痛感的经历,不应该成为后来者的绊脚石,而应该化作照亮前路的警示牌,为同行拨开些许迷雾,少绕一些弯路,带着更足的底气在国际舞台上踏出更稳的步伐。

- END -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