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周,本想到外地来一趟短期旅游,便给自己的一位业已步入中年的好友老潘打电话。 老潘是一位有着20多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这次给他打电话,也是给他的生意助一助力。 然而,电话打过去,一时间却无人接听,几次拔打过后,接听电话的却是一个小孩子,在电话他告诉我,爸爸刚
上一周,本想到外地来一趟短期旅游,便给自己的一位业已步入中年的好友老潘打电话。 老潘是一位有着20多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这次给他打电话,也是给他的生意助一助力。 然而,电话打过去,一时间却无人接听,几次拔打过后,接听电话的却是一个小孩子,在电话他告诉我,爸爸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开车了。
后来,经老潘的爱人了解,这几年老潘一直都很拼,早出晚归,中午开车也不休息,家里时常都为他的身体状况担心。 不过,上有房贷车贷,下有儿女学费,中间还有四个老人的医疗费。做为一个普通家庭,不这么拼,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
正如,那句话,明天与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临。一天清晨,老潘突然感到胸口一阵憋闷,老半天也没有好转。 在家里人的轮番劝说下,老潘还是到附近一家医院做了心脏检查,被确诊为中度心梗,必须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结果,生活因老潘多年的打拼刚刚有了点儿起色,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 “每天一睁眼,就感觉被生活围剿,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他苦笑,“明明看到处处是危机,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三头六臂。” 这或许是中年最真实的写照:四面楚歌,却无人可诉;危机四伏,却必须孤身应战。
老潘的处境不是个例,数据显示:35-45岁中年人的焦虑指数最高,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中年绝望陷阱”。 危机四伏是常态,没有三头六臂也是事实,但破局之道也并非指望生出三头六臂,而在于如何重新审视自身,调整心态,在重压下寻得一条生路。
01拒绝抱怨,做才能找到答案
站在原地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答案永远不会出现在无休止的诉苦中,而是藏在行动带来的转机里。
1997年,著名小品演员宋丹丹遭遇了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36岁的她婚姻破裂,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她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 正当她想自杀的时候,接到了倪萍打来的电话,让宋丹丹来她的家里帮助打扫卫生。 那段时间,倪萍给了宋丹丹很多精神上的安慰,鼓励她从自怨自艾的坏情绪中解脱中出来,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生活。 回忆起这段往事,宋丹丹充满感激地说道:“在我人生最困难、最坎坷的时候,倪萍给了我特别大的支持,使我摆脱了抱怨的情绪,直至陪伴我走出了最为黑暗的时光。”
俞敏洪在新东方遭遇重大危机时,没有抱怨时运不济,而是迅速带领团队转型直播带货“东方甄选”。从老师到主播的转变不易,但行动让新东方焕发新生,股价逆势上涨,创下历史新高。 中年人最怕的是“分析瘫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面对危机,最快的解决方式就是迈出第一步。每个解决问题的尝试,都在为你积累破局的资本。
02 放大格局, 转念便是晴天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认知重构”,指的是对同一件事,换一个角度解读,就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 中年危机固然存在,但如何看待这种危机,全凭个人心态。 一种人面对厄运的态度是:都是冲我而来。而另一种人则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为我而来。 结果,第一种人被困在厄运中,无论做什么都不顺。而第二种人则将厄运当作是成长自己的契机,经历的事情越多,他们成长得也越快。
苏轼一生坎坷,中年后被一贬再贬,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 面对人生困境,他却写下了“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千古名句。没有怨天尤人,只有随遇而安和豁达心境。
毕淑敏17岁时,被安排到阿里部队任医务人员。 到这样一个终日只有死亡气息相伴的高原之地,面对茫茫冰川雪地,年轻的她陷入了莫大的恐慌中。 但即便日子艰苦,毕淑敏也没被经历打倒。她说:“只要精神不垮,其实还是可以有希望在前方。”于是她重整心态,让自己接受既成的事实,并好好活下去。 在服役的11年里,她不仅在医学上收获了巨大的成就,还以亲身经历为背景,写出了数部优秀的作品,成为知名的作家。 作家林清玄曾说:“欢喜的心最重要,有欢喜心,就是春天常在。” 转念之间,乌云散去,晴空自来。中年不是下坡路的开始,而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有了丰富阅历和成熟心态,反而能活出更通透的自己。
03降低期待,别再给自己加戏
中年人之所以感到疲惫,很多时候是因为背负了太多“应该”: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应该事业有成,应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应该让父母安享晚年...... 这些“应该”变成了无形枷锁,让人不堪重负。 知乎有个高赞回答点破了真相:“中年人的崩溃,是从发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开始的。”学会降低期待,是与自己和解的开始。 降低期待不是放弃努力,而是认清现实:你不需要做完美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爱比昂贵的学区房更重要;你不需要做无敌超人,允许自己有时脆弱和无力;你不需要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你的价值不由他人定义。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写道:“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中年人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是“身份枷锁”,认为自己必须达到某种地位、收入水平。事实上,幸福来自于内心平衡而非外部标签。降低期待不是降低标准,而是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懂得接纳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放下执念,才能轻装上阵。
04 静待佳音,危机中亦有转机
有时最好的行动就是稳守当下。在潮水方向不明时,保持浮力本身就是一种前进。有时候,按兵不动比盲目行动更需要智慧。 有位农夫养了一头驴子。 有一天,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农夫绞尽脑汁也没想到要如何将它救出来。驴子悲戚地在井里哀嚎,农夫想着驴子年纪也大了,自己也实在没办法,便召集众人铲土入井。 驴子起初惊慌哀嚎,随后却忽然安静。 农夫探头一看,只见驴子静静地等着落下来的泥土砸到自己身上,随后再快速地将泥土抖到地上,自己再站到泥土之上。 最终,井将填满,它一跃而出,重获自由:原来生命中的泥沙,也可以成为脱困的阶梯。
其实想想,生而为人,有的时候我们不也是这样吗?总会有困难和挫折限制住你,让你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你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个人曾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不以为然。可以自己真正经历了几次身份的改变,职场的重压还有命运的转折,回过头来想一想,当你拼尽全力挣扎,依然无果的话,要相信这就是最好的安排。结语“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学会了与痛苦共处。” 人到中年,终于明白:生活不是童话,没有三头六臂的超能力,有的只是在危机四伏中一步步前行的勇气。 拒绝抱怨,才能看清道路;放大格局,才能转换心境;降低期待,才能卸下重担;静待佳音,才能抓住转机。 中年是一场修行,修的是处变不惊的平常心,修的是看清真相后依然热爱的勇气,修的是在局限中活出无限可能的智慧。 走过半生,我们终于懂得:人生不是通关游戏,没有最终的赢家;而是无限沙盒,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成功。 中年之后,活出的不是三头六臂的神话,而是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来源:两性生殖健康